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故事往往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树木,整个大自然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幼儿通过童话故事感受真善美、懂得是与非,同情弱者、追求友爱,学习做人的道理。  相似文献   

2.
童话一般都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讲一群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小猫钓鱼》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小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童话故事大都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理解。  相似文献   

3.
童话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幻想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故事曲折,对自然事物往往采用拟人化的描写手法,以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黄金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教师要通过开展童话教学,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童话故事,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童话是文学的一种载体,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童话故事通俗易懂,往往能让小学生所接受,教师要抓住这一文学样式对儿童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发掘、探究童话故事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5.
童话故事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了很多童话课文,如《巨人的花园》、《去年的树》、《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小壁虎借尾巴》、《卖火  相似文献   

6.
童话故事是低年级盲童更易接受的教育教学形式之一。童话故事的“角色扮演”,是指肓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童话故事的内容创设相应的情境,通过角色的虚拟扮演,体验典型角色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学习方法。由于童话的内容丰富多彩,趣味性强,低年级盲童往往能对角色扮演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正在部编版小学低中年级教材中,童话越来越多。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童话故事的教育功能,而忽略了童话故事在审美作用、人格形成等方面的功能。所以,教师需要深入研究与实践童话故事教学,让小学生在童话阅读中享受童乐、童趣,促进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一、创设情境,激发童心,让学生主动参与新课改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  相似文献   

8.
童话一般都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例如,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讲一群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故事,形象地说明了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小猫钓鱼》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告诉小学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要三心二意。童话故事大都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非常适合儿童的阅读理解。如何针对童话的文本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与之适应的教学对策呢?对策一: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童话故事生动、浅显易懂。针对这一特点,教师要从繁琐的分析中解脱出来,大胆地把…  相似文献   

9.
习作要求:这次习作是选择动物编童话。要求详见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积累·运用四。习作指导:我们读过很多童话故事,那你知道什么是童话吗?回忆一下你记忆闸门里那一个又一个美丽动人的童话故事,你会发现,童话是按照我们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起到教育、歌颂或讽刺的作用。童话一般篇幅较长,情节上富于幻想,往往蕴涵着生活中的道理。它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拟人化童话,将动物、植物或者世界上一切没有生命的东西,赋予人的生命,模拟人的言行,成为童话中的“人物”;二是人物童话,即以普…  相似文献   

10.
童话是儿童教学的一种重要载体。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的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犤1犦童话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创造出来的,运用了想象、幻想和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段,给儿童提供了认知世界的一种文本。正如有人提出“童话是儿童与大自然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自己的对话,童话是儿童与梦想的对话”。犤2犦童话故事充满了诗性智慧。教师可以运用童话故事既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又对儿童进行知识教育…  相似文献   

11.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阅读、品味、鉴赏童话故事,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和意境美,体会作品带来的美感内涵,提升审美能力。审美是艺术创造的基础,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借助童话故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审美情感,获得审美教育。植审美之树,造文化之林,研究童话对学生审美教育的作用,并探究利用童话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本次口语交际是根据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童话”为主题的单元阅读学习之后,以“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学习活动,此时学生对童话的内容、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童话故事有了一定的兴趣。通过本次——讲童话故事比赛这一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读童话、讲童话故事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感受童话的魅力及讲童话故事带来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9,(78):11-12
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童话是一类重要的教学资源,它具有天然的吸引力,能够显著提升孩子学习知识的效率和成果。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很多有趣的童话故事都被收录进教材中,尤其是小学语文学科,经常会用到教材中的童话故事进行教学。但从现阶段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往往收效甚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合理,使得学生对童话课心生抵触。有鉴于此,本文聚焦小学语文如何选择适宜的童话教学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童话故事属于文学作品,而一切的文学作品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故此,在创编童话之际,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挖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因地制宜,创编童话,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一、创编童话,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将童话故事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听、讲、编童话故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写童话的现代作家,叶圣陶的童话里面的叙事改变了传统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手法,用贴近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吸引了儿童,又在激起儿童兴趣的同时对儿童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所以叶圣陶童话叙事带有对儿童各方面的教育意义,通过悲剧式贴近现实故事,引领儿童追求美好理想,通过故事的反复,强调了儿童们要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让儿童接受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陈媛媛 《小学生》2023,(12):151-153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提升,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陶行知教育思想,可以助推学生进行多感官体验式学习,充分调动他们大胆表达、用心聆听、认真阅读、积极动手的语文学习兴趣。为了有效推进小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学习,教师要依托行知教育思想,积极构建童话学习的感性情境、叙事场景与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也是我国第一个写童话的现代作家,叶圣陶的童话里面的叙事改变了传统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手法,用贴近现实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既吸引了儿童,又在激起儿童兴趣的同时对儿童进行了各方面的教育.所以叶圣陶童话叙事带有对儿童各方面的教育意义,通过悲剧式贴近现实故事,引领儿童追求美好理想,通过故事的反复,强调了儿童们要认识到劳动创造美的思想.让儿童接受爱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导读     
童话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看的了,因为童话往往包含着丰富的想像、曲折的故事、生动的形象,而最重要的是,在童话故事里,  相似文献   

19.
李俊华 《教育》2014,(30):66
童话是儿童的天然精神食粮,儿童天生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所具备的幻想、快乐等精神是儿童钟爱的根本原因。童话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策略,然而在当前幼儿园教育中,童话更多的是被当作语言教育、知识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学性、审美性总是被忽视。学前教育应提倡的是社会、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相互渗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话阅读教学已经不再是独立授课的内容了,而成为了主题活动的辅助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20.
<正>《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文学体裁,童话故事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