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继红 《快乐阅读》2013,(11):101-101
从教十多年来,我深深的体会到了解学生的心理,走进学生的心灵,实现师生之间心灵的沟通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法宝。那么怎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吐真言,说真情,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2.
朱礼 《新课程研究》2007,(11):27-27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当班主任已有多年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好回报。而要得到这种回报,必须作到如下几点。第一,班主任应放下师道尊严的臭架子要让学生真正感到在这个班集体里面,老师是其中的一员,与他们是平等的,老师只不过是领头雁而已,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7S):F0003-F0003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高级中学从1995年起就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学校在制度建设、硬件配套、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于成绩显著,学校先后被评为市气区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和全国心理辅导特色学校。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对学生的教导越来越不凑效,当我们与学生心灵的距离越来越遥远,当我们的学生似乎越教越不听话时,我们不禁陷入沉思: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5.
颜美 《中学教育》2005,(4):27-29
教育的全部意义在于让学生拥有积极、合作、快乐的人生。要实现这一目标,拉近师生距离,真正走进学生心灵深处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结合亲身体验的一个教育案例,谈一下这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春瑾 《成才之路》2011,(13):76-76
下课铃响了,和往常一样,我及时站在教室门口与科任老师交接。就在门口等候的时候,我习惯性地透过门上的玻璃往教室里扫了一眼,发现后窗那里有几个学生聚在一起,兴趣盎然地在桌子上用纸折着什么,还有两个同学手指上戴着折好的两头尖尖的东西,在互相比画着。此刻,我的心已经收紧了,脸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亲师”指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接受教师教育的前提。教育是一门艺术。对待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多年的教育教学,我渐渐悟到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同样也会走近你,而且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张菊琴 《考试周刊》2010,(3):231-232
职业学校学生和任何学生一样,需要理解,渴望爱心,我们的教育以师生间心灵沟通为前提,爱是连接师生间心灵的桥梁.真爱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金钥匙。  相似文献   

9.
张雪瑛 《课外阅读》2011,(8):116-117
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愉快,开心,那么,你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学生因你的存在而痛苦,拘束,那么,你的教育就已经失败。  相似文献   

10.
祁瑞英 《教师》2011,(27):84-84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刚迈人青春期的门槛,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心理上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教育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学科,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担负着为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树立正确的指向牌的重任,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1.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如何应对和处理?这时,批评甚至惩罚,都是回避不了的教育方式,但如何批评、怎样惩罚,却是一门颇费心思、更见功力的艺术,那么,如何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错误行为呢?下面一组文章为教师提供了可资借鉴或必须引以为戒的理念和方法。可资借鉴的有:秦选强老师的“惩罚创新实践”,陈松信老师惩罚违纪学生的“四策略”,齐美利、  相似文献   

12.
包光潜 《师道》2012,(11):14-15
严师出高徒,这是中国的古话。师不严,生不惧,往往难以上进。但是,老师太严,近乎刻薄,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师生感情,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3.
张跃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7,3(7):160-160,F0003
一谈到德育,人们往往会想到报告会、讨论会、校会、班会以及政治课教学,这是狭义的理解。其实,道德教育的天地广阔得很。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在“尊重教育”的前提下,加强基础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创设宽松平等的师生关系,架设沟通的桥梁,使德育真正走进学生心灵。为此,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4.
洞察当今教育,不少教师走入了误区,他们仅仅将自己定位在授业的职责上,课中课后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为学生传授知识方面,只要学生考到了高分就心满意足了。如何走出这个误区呢?笔者将就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让德育走进学生的心灵,就是指把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道德需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把德育的要求转变成学生自己的行为,并在学习和生活的点滴中逐步呈现出来。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让德育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黄杰 《宁夏教育》2012,(10):68-68
魏书生曾说过:“走入学生的心灵中去,你就会发现那是一个广阔而又迷人的新天地,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教育难题,我们都会在那里得到答案。”是的,面对课堂上许多双清澈的眼睛、一张张天真烂漫的笑脸,教师会时刻受到感染,俯下身来,就会有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7.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刚迈入青春期的门槛,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学生心理上处于动荡不安之中。思想品德学科是学校教育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学科,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途径,担负着为学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树立正确的指向牌的重任,所以作为思想品德教师要让思想品德教育走进学生心灵,让青少年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8.
稷下中学实施全员育人制度,在笔者辅导的学生当中就遇到过有严重敌对情绪的案例。 男生A,升入初四前一直担任班长,还曾被学校评为优秀班干部,但升入初四后,没有进入班委,心里有失落感;在学期结束评选三好学生时,又名落孙山,他自己感觉比被评为三好学生的B和C更为优秀,把别人对他的真诚赞扬看成是冷嘲热讽;  相似文献   

19.
徐琴 《天津教育》2002,(4):29-31
我下学期就要到外地去读书了,今天是我给这个班上的最后一课,也是当该班班主任的最后一天。看着班里那几十个可爱的学生,告别的话怎么也说不出口,无奈中我还是委婉地与孩子们道别了。谁知话一出口,学生齐声说:“老师不要走!”紧接着从教室后面传来一阵低沉的哭泣声。我吃了一惊,原来是坐在后排的男生刘波为我走的事哭了。我望着同学们充满信赖、留恋和感伤的表情,尤其是刘波的表现,我的眼眶湿润了。面对此情此景,我百感交集。为了这个班的每个学生,我不知操了多少心,牺牲了多少节假日,走过了多少夜晚和晨曦。望着刘波那饱含泪…  相似文献   

20.
走进心灵     
《礼记》云:"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心也",强调的是,只有走进人的心灵,才会有成功的教育.班主任作为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担当着学校教育这个大舞台的主角,要用真诚的爱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心理需求做到理解、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关心、理解和支持每一个学生.并给予正确引导,而不是用"保姆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