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2.
课文《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优秀女作家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篇。主要写了“我”幼时和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具体而又生动地表现了“我”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写的内容都是一些小事,虽然内容看似零散,但都围绕着“趣”字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7课。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当代作家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因为是写童年生活的文章,所以编排在以"童年"为主题的第二组。文章记叙了萧红幼时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生活的情景,饱含着对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祖父的无限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蜜蜂、蜻蜓、倭瓜、蝴  相似文献   

4.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走进园子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十八课(引读课题)课文节选自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回忆录《呼兰河传》,在原文中她深情地写道:(出示句子,指名读: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相似文献   

5.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主题内的一篇讲读课文。无独有偶,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童年"中有一篇略读课文,题目叫《祖父的园子》。这两篇课文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的语言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我校的一位老师执教了《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为了上好这节课,这位老师认真阅读了《呼兰河传》,精心预设了每个教学环节,然而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我细细品味了其中的几个教学环节,启发颇多。启发一:抓实基点,顺应学情教字词 上课伊始,教师出示了三组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第一组:蜂子 蝴蝶 蜻蜒 蚂蚱 小鸟 第二组:韭菜 倭瓜 玉米 黄瓜 谷穗 第三组: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水 学生正确读词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组词语各有什么特点。接着,教师展示了与前两组词有关的图片。这个教学环节,目的是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的情况,为阅读文本扫清障碍。粗看这个环节,词语分块出现,很有条理,配以相应的动植物和昆虫图片,既检查了生字词,又让学生认识了相应的事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看了蜂子、蝴蝶等图片,学生表现出短暂的兴奋,纷纷大声嚷着自己认识的动植物和昆虫的名字。细细揣摩这个环节,不难发现,这组词中的动植物和昆虫,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除了不太了解倭瓜是南瓜的别称之外,其余的动植物和昆虫都是学生认识和熟悉的,再让学生看图片,对学生学习新知识并没有什么帮助。课堂四十分钟,需将工夫用在刀刃上。教者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为他们搭建已知与未知的桥梁。倘若为了追求场面的热闹,弃学情于不顾,那课堂只能成为教师表演的舞台,而学生只能成为群众演员。  相似文献   

7.
闲来翻看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惊喜地发现了《祖父的园子》一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淘洗和沉淀,现代文学中的一些文本已经足以作为语文教学的经典蓝本,浸润于孩子们学习和感受母语的过程中。本文的作者萧红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她的《呼兰河传》和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样,以儿童的视角切入叙事,非常贴合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大致说来,经典文本有四个主要特征:内涵的丰富性、时空的跨越性、实质的创造性与无限的可读性。这四个特征同时揭示了教学经典文本的着力点,即通过不同的方法与手段,带领学生领略经典的魅力。也就是说,教学这类文本,应把"鉴赏"作为解读与教学的主要指向,应立足于"鉴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阅读品位。谈及对经典文  相似文献   

9.
陈琳 《小学语文》2013,(1):46-49
《祖父的园子》节选自《呼兰河传》第三章。《呼兰河传》构思并创作于1937年,1940年在香港完稿。1942年1月,萧红病逝于香港。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饱蘸着浓郁的情感笔墨,抒发了对故乡童年的悲欢记忆。这是呼兰河畔孤独的女儿,唱给故乡童年的生命咏叹调。全书七章,描写了呼兰河小城广大民众的愚昧和麻木以及病态的社会关系造成的病态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李翠萍 《广西教育》2011,(31):38-38
在崇尚思想多元、教育形式多样的今天,我们常常不得不面对一个教育本原问题的探讨:“教与学,到底哪一个更雨要?哪一个对学生成长更有利?”  相似文献   

11.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在人教版教材中,它被列为略读课文。课文通过“我”幼时跟随祖父在园子里自由生活的情景,生动地再现了一个顽皮、淘气的“我”和一个宽厚、慈祥的祖父,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  相似文献   

12.
蒋春花 《江西教育》2011,(10):34-35
<正>听了两节同课异构的课——《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节是青年教师马老师上的,一节是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上的。孙老师的课好评如潮:大道至简,行云流水,机智幽默,真实有味,扎实高效……创设的课堂就是一个快乐、自由、智慧生长的园子。这一  相似文献   

13.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举办的“滕王阁之秋”全国小学名师经典观摩研讨会。“滕王阁之秋”,硕果累累,聆听蒋军晶老师执教《祖父的园子》,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4.
一、切入师:大家预习过了,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样预习的,有什么收获。生:我自学了生字新词,我知道倭瓜就是南瓜,谎花就是光开花,不结果。读了课文之后,我觉得这个园子非常有意思。生:我也自学了生字,然后标画了小节,知道课文主要写了溜土窝铲地浇菜等事件,这些事件非常有意思,读着读着,就想大声地笑出来。  相似文献   

15.
今天指导学生阅读《我们的老师》。课文讲杨老师带病给“我们”上课的事,意在表现杨老师是一位一心工作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3)感受课文意境,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简单率真之美,产生阅读原著的愿望。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随便聊聊童年生活中你们最开心的事,好吗?谁先来说  相似文献   

17.
张枚 《小学语文》2007,(8):41-42
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语文》教科书(以下分别简称人教版、苏教版)都编选了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第一小节。这一小节主要是作者对祖父后花园的回忆,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无限怀念。当然,这一节也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从现代的文学评论来看,孤单的萧红常借曾经的生活摆脱孤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茅盾评价这部小说“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可见。这部小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学作品的教学.有两种不同的状态:“一是应然的文学教育。以涵养性情为主,兼以启发德智,并习得文学阅读的技能为目的的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叶小军 《江苏教育》2012,(34):64-65
最近,听了特级教师虞大明老师执教的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一课,感觉简洁明快、大气灵动,关注的是语言,是文字,是如何表达,是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片段一:学习的自主师:看课题——《祖父的园子》,谁来把课题变成问题?生:祖父的院子是什么样的?师:好问题。请带着这个问题,浏览全文,当你脑海里有词语冒出来的时候,把这个词写在课题旁边。  相似文献   

20.
萧红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展示了东北这个大的地域空间里呼兰河小镇的风土民情和日常生活。其中作者对呼兰河城中大众的日常交流对话的描写最具有艺术性和象征性,民众的闲谈聊天在作者的安排下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导致了女性悲剧的产生。更重要的是,这种“闲聊”以其固有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特征,构成了整个呼兰小城的心理空间,展示了民众的心理特征,从而完成了萧红对女性悲剧命运的反思和国民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