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实效,个人以为,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的结合。一.初次展示和二次展示的结合语文学习是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师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相互交流质疑,最终完成学习活动。因此,语文课堂中要让学生通过个人钻研、合作、展示来深化巩固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力素质。课堂中,在学生的讨论全部结束后,呈现学习成果,再让学生评价,有时严重影响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
高小玉 《学语文》2010,(3):52-52
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实践,实现教学和谐,让课堂中时时涌动生命的活力呢?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积极尝试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活起来。让语文学习充满无穷的魅力,取得了一点效果。  相似文献   

3.
作为语文教师,恐怕对当前的语文教学的困境都有深刻的体会。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同其他语言学科一样,需要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反观当前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课本和习题几乎成为学生唯一的阅读内容,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考试;家庭教育紧紧配合学校教  相似文献   

4.
建立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堂教学必须把学生视为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教师应该有敏锐的目光,及时感悟社会生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经常引进时代活水,让语文课堂和社会生活接轨,激起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当前,网络已经深入到中学生生活中,我们组织一部分学生进行了“中学生上网聊天之利弊”的课题研究,并且在课堂上举行了“中学生网上冲浪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辩论。这种辩论,既联系了当代社会热点问题,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合作意识。…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文的讲解,教师是在教课本,只关心考试中出现的知识,而未能将教学与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致使语文课枯燥无味,缺乏生活的乐趣。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  相似文献   

6.
侯晓东 《辅导员》2009,(17):25-25
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整体性、个性化与实践性为努力方向,力求使语文课堂“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究竟该怎么上?一堂精彩的语文课的理想境界是什么?不知从何时起,绝大多数语文课变成这样:老师让学生读,绞尽脑汁地读,总想让他们把文后的答案全部填写正确;老师让学生写,搜肠刮肚地写,总想让阅卷的老师心情舒畅一些;老师唯命是从地教,学生深挖硬钻  相似文献   

8.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地改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是长期以来,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导致了中学语文教学大多采取的是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教学已经丧失了创新的勇气。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每个学生因为先天遗传素质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受教育的差异,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施展才华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从语文教学的角度来看,有相当一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实际上还没有达到初中毕业的合格要求,而不切实际的过高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望而却步,视如畏途,遑论学习的兴趣和快乐,其教学质量和效果可想而知。随着中职课程改革的深入,一种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方式开始浮出水面,引起广大中职语文教师的关注,这就是本文要提倡的“中职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郑娟 《现代语文》2010,(10):71-72
高考各门学科中,语文面临着一种学校不重视、学生不喜欢的尴尬局面。其他学科老师觉得语文内容太广、成绩提高慢,学生学习语文也缺乏兴趣。高中语文,在数理化生、外政史地等科目的夹缝中倍受冷落与无奈。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有活力的语文教学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教师应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引起共鸣,并真正受到启迪,也才能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认知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必须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和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确立,必须牢固建立在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养成和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的基础之上。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柏拉图认为和谐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里遨游,感受语文学习的美。  相似文献   

15.
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认为语文教育并不复杂,无非是写一笔好字,读一本好书,作一篇好文章。大多数学生则感觉语文学习太难,写不好字,读不好书,作不好文章。老师的理解自然高屋建瓴,学生的感觉也并非空穴来风。那么,是什么遮蔽了语文教育的本来面目,使得原本应该最最"亲民"的一门学科,变得面目可憎  相似文献   

16.
祁文娟 《新疆教育》2012,(18):169-16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就是我们的舞台,如何让我们的舞台精彩起来也就成为了每一位老师追求的一大目标。现在,尽管我们的老师都知道“以学为主体”,但真正到了课堂上,不少教师还是“以教为本位,以讲为主体”。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恹恹欲睡。这样,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利,对学生的发展不利,那么如何突破传统,让语文课堂生动起来呢?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以求真为基础向善的迈进,而美则是向着善的目标迈进的最佳途径。像建设美丽的国家,装扮美丽的城市,装饰美丽的住房,穿戴美丽的衣帽,这些都是人们为之而奋斗的重要目标。它们既是美,也  相似文献   

18.
当学生茫无头绪时,我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我能否唤起他们的力量?我能否读出学生眼中的愿望?我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  相似文献   

19.
沈军 《现代语文》2007,(4):61-62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应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学生在课堂上应真正“动”起来,课堂才能生机勃勃。为此,笔者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从以下几方面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新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语文学习、语文生活的一个支点,无论我们的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新风格,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实施务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应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如何去做才能有效呢?下面笔者仅就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做的一些尝试.谈一下个人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