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遥远 《中文自修》2004,(10):23-24
玄幻文学在西方兴起于19世纪,以托尔金的《魔戒之王》为标志,经历百年发展,所以有今天《龙枪》系列的辉煌。中国的哲学思想为“入世说”,代表作品是世情小说,与玄幻小说的指导原则大相径庭,玄幻  相似文献   

3.
意义的解读,是学阅读的第一步。作家对生活和世界的洞察与观照、热情与理性、诗意与哲学的意蕴,总是随着他的情感的走向网络交织在作品里,使得作品气韵生动。而这一切,都只有通过意义的解读才能把握到。  相似文献   

4.
王亚莉 《语文知识》2003,(10):F003-F003
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氛、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展的社会背景,诸如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分析小说的环境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5.
阅读,对中学生应有高层次的要求,即在阅读过程中表现出一定的审美能力,展现自我。拿一篇短小精悍的美文阅读品鉴,让你大胆地进行二度创作,倾注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发现并填补作品意犹未尽的“空白”。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相似文献   

6.
杜国进 《学语文》2006,(3):16-16
鲁迅的小说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树起了一块里程碑。其里程碑的意义源于小说对国民弱点的揭示和强烈的反封建的意识,当然也包括他那纯熟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对于鲁迅小说的艺术手法,人们津津乐道于他的现实主义手法,而往往忽视了他的浪漫主义手法和象征主义手法。这里,我想谈谈鲁迅小说中的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把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摆在明显的地位。审美之“美”是一个美学范畴,它包括大众化的美与丑这一对孪生姐妹。因此,语文审美活动在认识美好事物的同时,切莫忽视了事物丑的一面。只有充分审视了丑,人的思维、情感、认识等方面才可能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从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来看,人名在作品内涵中所起的作用已远远超过了代号所起的作用:好的人物取名,如同形象塑造,情节安排一样充满令人心醉神驰的艺术魅力。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创作难,就是给人起一个称号或浑名也不易。”这就说明了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名号决不是信手拈来,随意而“安”的,而是蕴含着作者独具魅力的艺术构思。  相似文献   

9.
顾菊香 《学子》2004,(5):50-51
张爱玲是抗战后期出现在沦陷区上海的一位有成就的女作家。她是清末名臣张佩纶的孙女,她的祖母是李鸿章的女儿。她十几岁即公开发表作品,在二  相似文献   

10.
塑造人物形象常常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等手法,但运用这些手法时我们还常常穿插运用另外一种方法——对比烘托法,以达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中心的艺术效果。现将课本中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所运用的对比手法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获得审美体验是中学语文阅读鉴赏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要实现此一目的,准确地把握鉴赏作品的原则至关重要,这一原则应当是建立在审美价值之上的。文学作品虽然有其多元价值,但最本质的价值功能只能是审美价值.离开审美价值,文学艺术就不成其为文学艺术了,对小说而言,能否成功地凸现人物的审美价值,无疑是决定其整体艺术价值高低的关键,而作为读者,  相似文献   

12.
13.
我一直认为,凝聚着文采精华的古典诗歌是最美丽的文字,而这种美又是通过具有我国民族特色的审美范围畴——“味”来体现的。钟嵘视诗味为“诗道之极”,司空图认为“辨于味,而后可以言诗也”。怎样让学生在诗歌鉴赏中提高审美品味,真真切切地感受那些优秀诗篇的美味呢?我点拨学生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在大量的讽刺性微型小说中,夸张艺术被发挥到了极致。当代讽刺小说高手阿齐兹·涅辛的名作《特隆狗》《我不吃马屁》《我是怎样自杀的》,把人和人生中丑陋的、可笑的元素加以放大,使之更丑、更可笑,读后令人捧腹。王蒙的《讲演术》《扯皮处的解散》等作品,呈现出强烈的批判色彩,表现出作家敢于暴露现实中的荒诞与丑恶的胆识。近年来,夸张艺术更是被微型小说作家推向了高潮,成为文坛一道独特的风景。他们为何对极度夸张情有独钟呢?  相似文献   

15.
结构分析是阅读教学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对建立整体感知、理解文章意蕴具有重要的作用。经常性的结构分析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形成文体读写的一般性认识,培养分析与综合能力。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结构分析时,大多停留在层次分析这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16.
赵华 《现代语文》2004,(10):8-8,13
在王安忆的小说中经常流露出一种解不开的孤独情结,她的孤独从《雨,沙沙沙》中的雯雯对生活、爱情的美好憧憬、痴痴等待中走来,穿越时空的断层,穿越纷扰的人群,穿越物欲的厚障,一路倾诉、低吟着生命的孤独。孤独是个体生命的体验。丹麦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曾说:“孤独这件事对我——不是我私人,而是作为一个思想家立场的我——是一件决定性的事。”也  相似文献   

17.
人们在谈到要认真读书时,总爱说:书要仔细读,别像读小说似的。似乎读小说就只该粗粗浏览。  相似文献   

18.
《萧萧》是沈从文重要代表作,被选人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王步高和丁帆主编的《大学语文》教材里。《萧萧》作于1929年,沈从文在这篇小说里保留了一贯的作风,那就是竭力表现乡下人物“更有人性、更近人情”的品质。小说主要通过萧萧命运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中影响萧萧命运发展的人性与制度的矛盾冲突,来探讨这个  相似文献   

19.
吕新是当代小说先锋派有特色的作家之一,幻想与直觉构建其文本神秘的审美世界。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荒诞的记忆、朴素的关怀、儿童视角、成败相关。  相似文献   

20.
《变形记》是世界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章讲述了小推销员格里高尔在沉重的工作、家庭负担和心理重压下变成了一只甲虫,最后被家人无情地抛弃、悲惨地死去的故事,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批判了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