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课题问答的角色转变王春利一、亦问亦答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就决定了学生答什么,怎么答,因而这种问答能控制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但有些教师的提问,往往是无疑而问或明知故问,问题设计没有难度和深度,这就没有意义了。正确的做法应是,课堂...  相似文献   

2.
就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看,"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平常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许多学生并没有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个别学生往往成为课堂上的"主要演员",近乎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常是课堂上的"观众",没有发言的机会.(二)课堂上教师讲得多,学生思考得少.教师问学生答,看似对答如流,实则流于形式,主要原因是学生根本没有认真思考的时间.(三)学生常常被教师牵着"鼻子"转.随着电教媒体的介入,许多示范课上教师尽管使用了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整堂课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但是学生往往是配合教师表演,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四)教师不能正确评价学生,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呢?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与同行们共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问题意识,但很多课堂是满堂问,教师问,学生答.整个课堂,教师问得辛苦,学生疲于应付,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自主探究.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很少在意学生"想不想吃""吃不吃得下""消没消化"等诸多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不会产生探究.  相似文献   

4.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5.
阅读、问答、讲解、写练,是语文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的基本形式。讲解是教师的特权,读写一般说来,学生是主体。而对问答,一般的认识是:问是教师活动,是启发学生思考、学习的过程;答则是学生活动,是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回答。在此教学形式下往往出现课堂上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相似文献   

6.
正现象分析:最近有幸听取好几堂优秀课,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在每一堂课中,都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他们总是忘掉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依然采取"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的单向度信息传递方式教育学生,学生永远只会被牵着鼻子走路,没有自己的思想.因此我们教师不仅要善问善答,更要重视鼓励和教会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让师生构成"学习共同体".但是我们的老师总是在课上问的多,学生回答的多,而在这些问题中更多的是让学生理解、认识和接受现有的知识.而对于引导学生对现有知识的再认识、更新与  相似文献   

7.
运用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说,在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讲解之后,让学生就文章的主题及与主题有关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表演,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说的能力.我们必须改变课堂上只有"教帅问、学生答"的单一活动方式,使之变为"教师问与学生答;学生问与教师答;学牛问与学生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学生说英语的机会.一个好的英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用英语交际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而不是代替他们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的重要的双边教学形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问"的现象虽已不多见,但课堂提问模式依然大多是"师问生答",很少出现"生问师答、生问生答"的互动场面.无法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课堂需要怎样的课堂提问呢?我认为需要教师的"善问"与学生的"会问".  相似文献   

9.
田秀花 《甘肃教育》2009,(22):22-22
一、改变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要以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特点为依据。在英语口语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的问答中,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  相似文献   

10.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在课堂中占主讲地位,一讲到底,即使是提出问题,也往往是事实性提问大大多于开放性推理问题,对学生引发的问题十分有限,“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普遍且严重地存在。因此对教师课堂提问的研究就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是教师提问,学生答问,长此以往,其结果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知道等待教师的提问,而从来不去自己主动发现问题。教师问什么,学生答什么,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若不提问,学生也不问,教师若不教,学生也不学。学生的学习完全处在一种被动的状态。而且,由于只有教师的提问,使得语文课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始终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使得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始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也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改革思想在语文课上始终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要转变过去那种…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问学生答,一问一答式或一问多答式,目的是以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此时教师是主体,而学生往往"被动"思维.经常碰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满腔热情,却不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和热情.反思之下,笔者认为这与教师本身的"讲"不无关系,但学生没有积极的学习心态是其重要原因.因为在教学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生的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历史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是典型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无精打采,完全处于教师讲学生记、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教学状态。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众与看客,甚至有些教师唱独角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课堂教学,亲身经历知识的主动构建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那  相似文献   

14.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何有效诱导?他认为一重提问,二重指点.问缘于疑,发问即质疑;要问有道,须疑有方.提问不当,不仅对教学无益,而且会堵塞学生思路,压抑课堂气氛;提问得法,则可以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习效率.教师的指点表现在答学生问的“导”,即释疑解惑的过程.对学生所问,无论是否有价值,教师都应很好地予以引导,既不能有问就答,也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不懂装懂.教师应提升理答意识,训练理答技巧,磨砺理答机智,从而增强课堂实效.  相似文献   

15.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主线的教学方式.为此,我们尝试了让学生做课堂报告的新方法.这种方法不是老师问、学生答,而是由学生事前做准备,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扩展、延伸和综合,写出报告,再向全体同学做报告并组织讨  相似文献   

16.
<正>数学课堂学习信息即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信息,包括语言、计算、画图、操作、质疑、作业、合作表现等。课堂学习信息是多样化的,处理多样化的学习信息需要采取多样化的方法。1.问而不答的信息,留疑存思。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多半是以教师的提问开启的。学生对教师问题的反应可以分为三种:一是秒答;二是仔细想一想才能回答;三是不能回答,要么瞎蒙。教师习惯于有问有答,问了不答教师心里着急,"替说"现象随之产  相似文献   

17.
正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提问目的不明确教师的提问没有目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教师随意提问、"流水问"的现象较多,使教学变得没有秩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出  相似文献   

18.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场所,但由于中职学生文化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没有目标,兴趣低下,学习动力严重缺乏,在数学学习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厌学情绪。在课堂上往往出现"启而不发、问无人答,只有老师一人表演"的尴尬局面。久而久之,学生厌学、老师厌教,使课堂教学效果每况愈下,因此,如何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是每一位中职数学教师当务之急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课堂提问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而真正有效的课堂提问比例却很低,存在着"深浅不当""游离重点""过多太散"等问题。课堂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多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改变教师向学生提问的单向信息传递的被动局面,使课堂呈现教师问学生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的生动活泼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意味着在课堂上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享有学习的主动权。然而,反思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不难发现,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中的大部分时间是教师在讲解,生怕某一个知识点没讲到,没讲透,学生不理解;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处境,变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要从根本上改变课堂教学,改变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发号施令、学生唯命是从”的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