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西方哲学以分别之法将"存在"分立为"在"和"在者",其中"在"是对本体思考与努力的回答。教育本体问题是要认识教育其他问题而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在"与教育联姻的教育之在,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下认识其三重内涵:在追问教育终极存在的过程中,谋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世界的统一性;追求教育终极解释的过程中,获得每一历史时期教育知识的统一性;追寻教育终极价值的过程中,寻求每一历史时期教育意义的统一性。教育之在自我批判的独特意蕴体现在追求"教育之真"、"教育之善"、"教育之美"和认识"教育之人"之中。因此,通过寻得"教育之真"、审视"教育之善"、实践"教育之美"和正确置位"教育之人"可以实现教育自身追求。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内容长期以来就在"文"与"道"、"工具"与"思想"的争议中左右摇摆,忽而偏向语文知识与能力,忽而偏向思想道德教育。只不过是在每个阶段的"思想"教育内容有不同的内涵而已。古代语文教育阶段体现为对"礼"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长兴县为了解决职业高中和私立学校的生源困难问题,采取了实施"教育券"政策的做法,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教育券"也被国人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以长兴县实施的"教育券"为引子,对"教育券"的提出及在我国实行的实际情况进行论述,进而对"教育券"这一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目前地区性实施模仿性的教育卷计划需要斟酌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普遍概念。"三农教育"目前虽然不是普遍概念,但它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基础,也很有必要成为普遍概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始终重视"三农"及其教育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不同阶段的实际,形成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基础性和指导性意义的丰富的农村教育、农民教育和农业教育思想及其成功教育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三农教育"主要是争取和落实农民的平等受教育权,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干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三农教育"是全面开创史无前例的教育根本制度和崭新实践。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教育"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城镇化不断发展条件下,为实现小康目标,积极实施"普九"教育和农业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三农教育"是在大力推进优先发展农村教育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基础上,积极推进城乡教育融合发展的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教育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确认识教育目的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教育目的在教育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赫尔巴特和杜威是"传统教育"与"进步教育"的当然代表,都有自己的教育目的观,二者在教育史上都发挥着"里程碑"式的作用.文章对他们的教育目的观进行比较,找出有关教育目的的一些共性和规律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一、"心理-道德教育"的内涵心理-道德教育是在我国教学实践中形成的,班华教授首先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在中国文化和教育土壤上形成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形态,也是心理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模式。"班华教授认为,心理-道德教育是具有"现代性精神"的主体-发展性教育,心理-道德教育的宗旨或目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现代化的视域对高职教育现代化发展进行评价应考虑其"教育性"和"职业性"的价值取向:学习者维度的成长成才之需、院校维度的内涵式发展之需、企业维度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之需以及社会维度的"尊劳尚技"氛围之需。高职教育是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教育的另一种"类型教育",参考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现状,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估框架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反映出现实情况、缺失"人"和"文化"要素。在教育现代化检测评估过程中,高职教育现代化监测可考虑单独设置,进行"类型赋能",并在评价理念、评价表述、评价监测、评价关系等方面向"类型教育"取向转变,进一步完善与健全高职教育现代化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马太效应"是一种优势积累效应。在教育上,"马太效应"表现为优势教育资源的统整和集中,因其在某种程度上放大了市场在教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而可能导致教育不公平。澄清"马太效应"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作用的两面性,在理论上有助于我们清醒地认识"马太效应"在教育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表现的优势和不足,在实践上则有助于我们制订正确的教育政策,建立平衡的教育机制,并通过推进教育法制建设,保障教育公平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最大程度实现。  相似文献   

9.
魏峰 《现代教育》2013,(5):27-28
近年来,由于乡镇教育办公室的合并,乡镇教研室承担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越来越重。乡镇教研室应以"研"字打头,在"训"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在"用"字上搞突破。  相似文献   

10.
大学通识教育中经典教育的挑战与因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通识教育中的经典教育,在理论上必须面对许多挑战。因为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多半是经典作者亲身体验的心路历程的表述。对于21世纪大学生的心灵而言,对经典的理解就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当今大学生与历史上经典作者之身体的社会文化特质而导致的"体知"经验难以沟通或传承。二是经典作者经由"体知"所得的"分殊"如何提炼而为"理一"。本人认为,首先是经典教育的教学应"入乎其内"而又"出乎其外"。其次是以戏剧的方式,重现经典的思想世界与人物的行谊,使大学生经由读经而"神入"经典人物的心路历程,再进而经由表演而"体知"经典人物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下,学习的边界已经或正在被跨越。"无边界"作为对未来教育发展态势的一种预期,不仅源于技术的驱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更是其内在的动因,对解决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无边界原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包括确立理解共存的"大教育"愿景、构建求同存异的优质教育资源"大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互连的"大平台"、建设便捷泛在的"大网络"环境和建立多赢共治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12.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构建起了"童心教育"的理论框架,在归还儿童快乐童年的理想坚守中,形成了"活动育人"的办学特色。在"童心教育"课程研发中凸显办学特色的个性化;在"童心教育"组织实施中找寻办学特色创建的归宿点;在"童心教育"物态建设中提升办学特色创建的保障度;在"童心教育"成果显现中诠释办学特色创建的指向性。  相似文献   

13.
杨中介 《中国教师》2009,(20):43-46
<正>一、个性化教育新趋势在当前国内个性化教育浪潮上,引领时代走向的代表就是学大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简称"学大教育"或"学大")。学大教育创造了一种被家长和媒体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教育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一个学生设计一套学习方案"。  相似文献   

14.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相似文献   

15.
教育技术和教育技术学到底应该归属于教育或教育学科还是技术或技术学科,人们常常用姓"教"还是姓"技"(或姓"电")来指称,以提示人们这是一个重大原则性问题。就目前看来,对该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考虑到这种争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隐喻("姓"),借鉴分析教育哲学中的隐喻分析方法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这些争论的实质和产生的根源。首先必须看到,姓"教"与姓"技"的争论不是在某一个层面上单独发生的,而是可以在概念层面、实践层面、理论流派层面和学科层面同时存在;其次,不同层面的"姓"并不具有直接的对应关系,我们不能说在实践层面姓"技",或者在某个理论流派那里姓"技",就可以推导在学科层面必须姓"技";同样,我们不能从学科层面对姓"教"的认定就否认他人在实践层面对姓"技"的主张,事实上每一种主张都可能有其合理性和不足,需要联系地看待,切忌执着于对一种观点的"推倒"和"重建",而不能从对立面去寻找合理性,不去追寻每一个隐喻背后的使用语境和局限性,而当前诸多争论产生的根源就在于人们忽略了争论层面的多样性而陷入各说各话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当前学校未成年人思想状况分析,总结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三个错位",提出了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上要坚持层次性、基础性、实践性,要突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底线教育"、"点滴教育"、"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17.
对于"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这两个概念,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研究人员有不同的使用偏好.本文通过对"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两个术语的使用情况及其关系的研究分析,论述了"教育研究"和"教育科学研究"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交互使用.二者都有存在的必要,不过在使用这两个术语的时候要考虑它们各自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艺术教育创新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艺术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处于从属地位.在"应试教育"中,音乐、美术等艺术学科一直被漠视和削弱;在全面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后,艺术教育仍作为一种补充和点缀,以"第二课堂"、"兴趣小组"的形式出现.同时,艺术院校招生升温的背后,是一部分艺术特长生拜师学艺,众多学子反觉得艺术高不可攀,两者形成油水分离局面.因此,有必要以新的观念、新的思路以及新的方式、方法来探寻艺术教育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2001年,浙江长兴县率先借鉴了美国的"教育券"政策进行教育改革.受其影响,我国的其他地区也开始纷纷开展"教育券"实验,至此,在学界掀起了一股"教育券"热潮."教育券"政策在理论上确实能提高办学效率,促进教育公平,但就我国的具体情况而言,目前还不适宜实施这项政策,因为这项"舶来政策"将会对学校和教师产生不良的冲击,所带来的消极作用将会大于它所产生的"疗效".将"教育券"政策的内涵、积极作用以及在我国实施会带来消极作用这三个方面进行评述,从而阐明笔者的观点,望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江苏省邗江中学坚持守住根本,把人放在正中央,秉持"蓄德、修能、日新"的校训,积极探索以"成长教育"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果。一、"成长教育"是合道德的教育美国现代杰出教育家内尔·诺丁斯从教育伦理学的角度认为,所有的教育行为、过程与方法都应具有道德性,否则不称其为教育。教育的道德性建立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理解、民主和尊严的基础上,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尊重。"成长教育"是指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