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远 《记者摇篮》2009,(9):44-44
新闻调查类节目就像一部侦探小说,它探寻真相的使命赋予自身“吸人眼球”特质,而要想将这种特质很好地寓于节目之中,如何选取角度、处理素材、设计流程等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难题。笔者认为,新闻调查类节目作为一个整体,影响它的感染力因素纵然诸多。但“冲突”是点,“悬念”是线,“情与爱”是魂与魄,而音乐是“助推器”,这些“感染力因素”有效的调动和发挥,呈现在受众面前的一定会是引人入胜的真实再现。  相似文献   

2.
鲁青 《视听界》2014,(1):64-66
近年来,国内新闻调查类节目纷纷改版,功能转换,锋芒不再,力度深度也欠缺。该类节目如何突围?英国新闻调查类节目的成功值得国内同行学习,不论是创办40余年的《全景》、开播近50年的《消费观察者》,还是新锐节目《英国大调查》,公民精神、专业技能、娱乐精神是其赢得收视与口碑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成为新闻;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与谣传无异。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4.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自创办以来,业界和学界的普遍观点是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评论类节目是以传播意见性信息为主的节目类型,而《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实际上是以传播事实性信息为主,因此将它们归于评论类节目属于认识错误。由于认识错误,导致出现诸多问题并引发了种种混乱,而错误认识产生的原因,值得业界和学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5.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电视学术界,有人将《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节目划出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的范畴,有的省市在年终选评好节目时,竟把这类访谈类节目打入评论类之外的另册。这真是说者糊糊涂涂,听者懵懵懂懂。  相似文献   

6.
程玉 《新闻世界》2012,(6):70-71
新闻调查报道具有新闻时效性和评论价值性,在选题立意、表达形式、处理手法上郝与普通新闻类节目有所不同。本文以天津电视台《视实》节目为例,探讨了如何做好新闻调杏I}生报道。  相似文献   

7.
提起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许多观众立刻会联想起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调查性报道。诚然,《新闻调查》中的一些节目确实属于调查性报道的范畴,而且它以科学、严谨、理性的调查风格使自己成为了中国调查类节目的榜样和标杆,强烈地吸引着千万人的眼球。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新闻调查》中的许多节目并不是调查性报道,而且,笔者认为《新闻调查》正和调查性报道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不成为新闻;离开了事实,新闻就与谣传无异。因此,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必须坚持真实性原则。新闻必须既坚持具体事实的真实,更要坚持对事实的本质和全局的科学把握。这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要求,也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以范长江、穆青为杰出代表的老一辈新闻工作者,都把坚持新闻真实作为矢志不渝的职业追求,像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样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从而树立了党的新闻工作的良好形象和崇高威信。近几年,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猛发展,新闻队伍迅速壮大,一大批未经过马…  相似文献   

9.
赵勇 《视听》2012,(5):49-50
在日趋激烈传媒竞争的时代,节目品牌的塑造推广和经营越来越受到重视,包装已经成为推广节目品牌策略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即使是力求呈现真实客观的新闻类节目,形式上的包装也是丰富多彩,然而有很多节目确是为包装而包装,这种缺乏预期策划和脱离营销目标的包装,其效果只会适得其反。本文以电视新闻节目为研究对象,浅析加强新闻类节目包装的意义以及如何搞好新闻类节目的包装。  相似文献   

10.
罗岗 《新闻记者》2005,(10):44-44
现在新闻调查类节目已经变得非常有“权力”,我说的“权力”意思是,当我们作为知识分子来谈论中国社会的变化时,许多依据都是从新闻调查类节目中获得的。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有人甚至批评说知识分子了解中国社会.主要依靠的是两个媒介,一个是以前的《南方周末》,还有一个就是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  相似文献   

11.
自从十几年前电视屏幕上出现法制节目至今,它已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法制类节目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和规模是来之不易的,但同时,它也面临着今后如何发展的严峻问题。   电视法制类节目有着焦点类节目不可替代的优势。焦点类节目一般是通过对某一事件的深入调查,从而达到舆论监督的目的,但它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做到对众多社会问题较全面的分析。焦点类节目有时也在向法制类节目靠拢,这一现象充分说明法制节目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节目形式。   1999年对于电视法制节目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全国各级电视台相继推出了许多电视法…  相似文献   

12.
胡焱 《记者摇篮》2012,(6):85-86
近年,各个电视台陆续推出了一大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喜闻乐见的生活服务类的电视节目,深受观众欢迎。生活服务类节目成为一个电视台节目的重要构成,如何办好这类节目,也就自然成为业内人士和普通百姓共同关注的问题。一、选准定位是办好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调查类节目以其独特的取材手法展示出电视媒体特有的魅力。从美国家喻户晓的新闻节目《60分》(Sixty Minutes)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再到各省市地方台以“调查”,“报告”命名的种种节目.使得调查节目一时兴盛。然而在具体运作中,地市台与中央台确有诸多不同。我们以济南台的《都市调查》为例.分析各地方台在发展调查类节目时的瓶颈及尚待挖掘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双双 《东南传播》2012,(6):160-162
本文在梳理《新闻调查》节目整体的同时,着重对在转型时期的代表节目做探究和分析,研究此类节目在定位、选题、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倾向和规律。对不同时期的节目做出了前后对比分析,同时对于个别特殊节目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本文从三个较为显著的方面,对《新闻调查》节目做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探究,在阐述优点之余,还对节目自身存在的一些小问题进行了探究,即文章的第四部分,并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新闻调查》:如何办成“百年老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6年5月17日第一期节目《宏志班》播出至今,《新闻调查》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先后播出节目445期。《新闻调查》的记者秉承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理性的新闻专业理念,以自己优秀的个人素质把《新闻调查》打造成了中国电视调查类栏目的标杆和榜样。《大官村里选村官》、《透视运城渗灌工程》、《派出所里的坠楼事件》等一大批精品节目不仅把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方式带入了中国电视荧屏,也使中国电视深度报道开始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一些著名的新闻记者和主持人都把如何生动地告诉观众一个吸引人的新闻故事看作是自己毕生的工作和追求。作为调查性电视新闻节目自然也不例外,在调查新闻真相的基础上,如何绘声绘色地讲个故事,也是节目所倡导的。目前,我国电视新闻界比较著名的栏目,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电视调查性新闻报道都借鉴了国外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的故事性手法。例如,在《新闻调查》开播初期,有过这样的定位口号:“三性”,即新闻性、故事性和调查性,一个《新闻调查》的选题,应该同时具备这“三性”。正是因为这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广播由录播到直播,传播手段的改变,也促进了节目形式的转变,情感类节目也就应运而生。然而,相对于其它直播节目来说,情感类节目对主持人的要求更高一些,除了具备播音员的一些基本条件外,脑子要灵,反应要快,知识面要广,要有随机应变和临场发挥的能力。这对节目主持人就增加了一个如何把握“度”的难度。也就是主持人主持节目时该说什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杨慧 《声屏世界》2011,(11):47-48
电视法制节目一直以天然的内容优势在电视媒体中保有相当的竞争力。CSM数据显示,法制节目播出量占专题节目的10.3%。收视率比重却占专题类节目收视率的19%。另据统计。央视舆论监督栏目《新闻调查》一个年度涉及法律题材内容的节目大约占到了总选题的70%以上。也就是说,今天的法制节目已经不再是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而是整个媒介平台上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调查节目不断发展,在肯定成就的同时,有学者指出,新闻调查类节目的镜头应该属于“有限的叙述者”,节目本身也应该是“一个论辩、探究型的空间”,而不是“一清二白的正义/非正义的过分明晰的结构”。然而,目前“大多数电视叙述者都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全知全能”。  相似文献   

20.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新闻调查》,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具权威的深度报道节目。在它开播一段时间以后,许多地方台也出现了类似的调查类节目。我台的“记者世界”也是其中之一。研究《新闻调查》的成功经验,旨在结合实际提高自办节目的采编水平。之所以将《新闻调查》归类于深度报道,笔者认为此栏目虽属央视新闻评论部,但深度报道与评论有着明显的区别:深度报道是以讲事实为主,评论是以讲道理为主;深度报道是客观性的报道,记者的倾向性寓于报道之中。评论是代表某个部门或电视台写的,其倾向性是非常明白的;深度报道的程序是以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