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创造始于问题.没有问题就没有创造。英国著名科学家波普尔曾经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多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所以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疑问、故事和矛盾等去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学、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接受式教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逐渐被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方式所取代。“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是他们本身在“生疑—质疑—释疑”的矛盾运动中进行的。这种矛盾过程,即思维过程,首先是由教师在教学中巧设悬念引起的。因此,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握时机设置一些能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进行自主性学习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怀着一种期待、迫切的心情渴望新知识的到来.通过创设坡度、趣味、质疑、悬念、变式、媒体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亲历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并从中发现问题,培养能力.  相似文献   

4.
结合课堂实例阐述化学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方法,诸如利用新旧知识联系、引起认知冲突、利用生活和社会问题、利用化学实验或化学史等,恰当设置各种教学情境,造成问题悬念,展开矛盾冲突,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而终身学习的愿望是人不断发展的基础,成功的教育,就应该唤起学生要学习的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放开手脚,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各种机会,用心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新知识的欲望,让学生以旺盛和高昂的精神状态参与学习过程。一、创设“悬念式”问题情景创设“悬念式”问题情景,是指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  相似文献   

6.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诱发问题意识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创设新颖、充满童趣的情境,问题与情境紧紧相联,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之中。随着教师设计的问题情境的出现,学生被深深地吸引,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考,诱发其问题意识。我们可利用与现实生活类比模拟的方法、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利用猜想和联想、利用童话故事和数学典故等,来创设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开放式的问题情境。  相似文献   

7.
1.温故知新式。根据教材中新旧知识的联系设计一些问题。2.故事引发式。先讲故事,再依此提问,提高学生的理论认识水平。3.逐层分析式。根据教材的知识层次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层层分析,逐一理解。4.举例论证式。针对概念、原理设计问题,让学生举例论证。5设置思念式。提出问题,设置悬念,造成学生渴求心理,激发思维,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索知识。6.激发争议式。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争议、讨论,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7.提纲挚领式。在一课书或一个单元教学结束后,可提出一些带有综合性、概括性的问题,以提高学…  相似文献   

8.
一、巧设悬念诱兴趣悬念是对一个问题还没有得到答案的焦虑心理,它是学生对新知识企盼的兴趣来源。在教学中应抓住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结合化学学科的特点,巧设悬念,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另外,在每节课的导入时,也可以联系实际设计一些与知识有关,并且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验现象的问题或者实验,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找“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二、诱导探究激兴趣诱导探究,培养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力及创新精神,是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9.
物理教学中应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内容、课型要求等提出不同问题,创设行之有效的物理问题情景,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否则不恰当的问题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本文从创设质疑式、悬念式、矛盾式、递进式和开放式问题几方面例谈教师如何为学生创设良好、和谐的提出和探讨问题的氛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陈巧丽 《学子》2013,(6):18
启发学生思考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问题情境。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地把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在他们的心理上造成一种悬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强烈欲望,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创设悬念式情境,使学生"奇"中"问"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将学生未知的数学规律、法则、关系、事实等应用,展示数学知识非凡的魅力,创设新奇的悬念式情境,以激发学生产生揭秘的问题意识。在教学"数  相似文献   

11.
思品课中的探究性学习,一般由“提出问题,设置探究的悬念———组织探究,形成探究的焦点———对比分析,归纳评价探究的结论———解决问题,深化探究的价值”四个阶段组成。一、提出问题,设置探究的悬念在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是提出学生生活中发生的、与教材所阐述的观点相关的疑难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急需解决的矛盾,激起他们求索的欲望。提出问题一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要求设置的问题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探究性,既能引发道德观点,又能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由此明理、知义、导行。还有…  相似文献   

12.
王彦清 《考试周刊》2012,(81):84-84
悬念式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设置疑问,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们的期待心理,引导学生们去思考、去探究,之后通过解读文本释疑,从而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而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悬念式教学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使他们满怀兴趣地投入到教学互动之中。那么,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该如何运用悬念式教学法呢?  相似文献   

13.
求知欲强、好奇心切是儿童、青少年的一大重要心理特征。如果把这种心理引入语文知识的学习、问题的探究上,则不仅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在学生快乐学习中培养其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征,精心设置教学悬念,能够引发学生对知识及其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乐学,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一、巧妙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1.在教学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现代心理学认为,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从而吸引学生  相似文献   

15.
根据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实验探究教学的开展步骤如下. 1设疑激趣(自学提问阶段) 教师以启发性、趣味性的问题、故事或实验刨设情境,设置悬念,着眼于调动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处于积极主动状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开端.  相似文献   

16.
郑燕红 《亚太教育》2022,(7):160-162
提问能力是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所必备的一种能力和素养,只有学生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不断探索语文学科知识的精髓。基于此,对当前语文课堂中提问引导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并从借助直观教学工具、利用旧有知识经验、设置悬念探究任务、构建问题教学情境等方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7.
1在初中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要重过程1.1提出问题,调动学生探究的热情在提出问题前,要了解学生认知发展的水平,跟新知识相关的原有知识有哪些,先要想办法激活原有知识,提出的问题必须跟原有知识有关而原有知识又无法解释,或新问题跟旧知识相矛盾,从而会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本文探讨了体育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分类,结果表明,根据学习内容不同,体育探究式学习可以分为运动战术探、究运动技术探究、体育与健康知识探究、体能锻炼探究。运动技术、战术和体能锻炼类探究多采用“发现式探究”的方法,以课内外结合模式居多,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技战术学习的理性认知水平,丰富背景知识储备,培养技战术运用的灵活性和体能锻炼能力。体育与健康知识探究宜采用“接受式探究”,目的在于缓解知识丰富性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保持和运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好问题是教学的发动机,而具有悬念的问题则是吸引学生探究的强大磁场。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抓住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实物导入、板块演绎、故事剪辑、漫画设障、板书留白等多种手段巧设悬念,开展悬疑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解决悬疑的过程中体验感悟、明理导行、升华情感,核心素养培育自然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20.
有效问题情景的基本特征与创设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问题情景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教学中应提高问题情景的有效性,让创设的问题情景有效地为学生学习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供支撑,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提供土壤。从有效教学的理念出发,提出有效的问题情景应具备问题的现实性、思维的挑战性、结果的开放性和教学的可控性等基本特征。教学中应结合实际创设悬念式、质疑式、矛盾式、递进式和开放式问题情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