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在党的领导下,继续贯彻了毛泽东同志的文艺思想,执行了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现代文学的革命优良传统,新文学成了社会主义事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随着工农业的大跃进,当代文学也得到了蓬勃的大发展,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当代文学这门功课,乃是讲授建国以来,在党领导之下,在现代文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我国各族人民的社会主义文学。在教学上必须以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为指导思想,以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依据,结合各个时期的革命形势,正确地阐明当代文学运动的发展过程,分析作家、作品,从而总结出十年来我们在文学战线上的斗争经验和创  相似文献   

2.
江苏教育源远流长.江苏教育事业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品位,逐步形成了南北贯通、中外融合、义利兼顾、以师为先等诸多特色.  相似文献   

3.
南京是中国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朝都城。南京教育历史悠久,传统深厚,颇多鲜明的地方特色。南京教育史是一部令人深思、令人警醒、令人振奋的历史,是中国教育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4.
王宏志(1956— ),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香港大学文学士。1982年获香港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86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香港大学中文系,现为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讲师。著有《思想激流下的中国命运——鲁迅“左联”》(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1991年9月版)、《文学与政治之间——鲁迅·新月·文学史》(台湾,东大图书公司1994年9月版)。另与秦贤次合编《诗人朱湘怀念集》。  相似文献   

5.
一、监察的监察制度的涵义 1.古代监察的涵义是,监就是自上而下监视,《诗经·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察是考核调查之意,《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监察就是自上而下对群臣百官进行监视、调查、考核,以防其言行不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亡六国统一中国,建立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秦帝国,并建立宠大的官僚机构。为了加强对各级官僚的监察和管理,设立了中央监察地方官吏的御史大夫,其官署为御史大寺,也称御史府。这样,专门负责纠察群臣百官的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大夫寺,即御史府也就应运而生了,于是监察二字合在一起使用。古代的监察官吏,是君主的耳目,代表皇帝自上而下监察群臣百官,与监察二字的涵义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一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迄今,已有三分之一世纪了。在新中国凯歌声中诞生的中国当代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打破了神州大地的沉寂,揭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重要一翼的文学革命,在无产阶级思想的领导下,随同历史的潮流一道前进。从“五四”的文学革命到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文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飞跃。三十年代的左翼文学运动,则是我国革命文化先驱用血肉筑成的纪念碑。一九四二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总结了“五四”以来文学运动的历史经验,解决了革命文学长期沒有解决的根本问題,推动新文学运动走向一个新阶段。一九四九年七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召开,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两支文  相似文献   

7.
大陆研究台港文学的专家,有两位姓古的先生:一位是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继堂研究员,另一位是武汉“中南财经大学”的古远清教授。这“南北二古”,均先后出版了台湾文学理论批评的专著,其中古继堂先生的为《台湾新文学理论批评史》(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古远清先生的(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武汉出版社1994年8月版)。‘’北古”的书时间跨度长从“五四”写到当代,计37万字;“南古”的书只限于“当代”,从光复后写到1992牟,总计68万字,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这两本著作各有千秋,资料来源不完全一样,所评论…  相似文献   

8.
说明;《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大事记(1949、10-1995、12》在《香港文学》连载后,曾得到不少作家、学者的鼓励,他们建议我将这一工作继续做下去,因而便有了 1996-1997的补编。由于此稿在武汉编成,不少村料来不及去港核实和补充,欢迎识者指正。  相似文献   

9.
玛丽·雪莱于1818年出版的《弗兰肯斯坦》从一开始就为众多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所关注。两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评论界对小说的批评研究广泛而深入,涉及了女性主义等诸多领域,而国内目前的批评大体上沿袭了西方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王先霈、周伟民教授合著的《明清小说理论批评史》(中山大学黄海章教授作序),最近已由花城出版社出版。我国明清时期,是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尽管研究它的单篇论文时有见诸报刊,《中国文学批评史》亦有所涉及,但既零碎、简略,又不系统,很少脉络可寻。此书的出版则填补了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1.
刘增杰先生在序言中,从对张炜创作理念的整体把握,对张炜小说创作思路资源的研究,对张炜小说内在逻辑结构、文化意义及其创作潜在困境的探讨,给予王辉的专著《纯然与超然》较高的评价。应该说《纯然与超然》具有理论的深刻性、把握的准确性和研究的精细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国内对"文学批评"的说法经常与"文学批评学"相互混淆或不加区分。随着"文学批评学"理论体系的建构和时代的发展变迁,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明晰。当代的文学批评呈现出了专业批评、媒体批评、网络批评三局鼎立的局面,也出现了跨学科的文学批评等特点。当然,文学批评也出现了诸如"缺席"、"失语"、缺乏传统文化根基等问题。文学批评理想状态应该是建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野上的开放性的社会历史批评,文学批评在未来的发展是应该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作者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的成书过程做了回顾,旨在对这段科研过程留下记录,并对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有关科研思想、理念、思考进行了表述。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一个"70后",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文学评论家更遑论"优秀"。这些年来极少做单个文学作品的评论,对私下交好的作家或熟悉的师长辈作家更是如此——一个不好的毛病是,眼高于顶,喜欢批评,容易看到的是坏处,不容易讨好;而逢场作戏又固非本性。因此,不如不写。解决这一"矛盾"的可能途径之一,也许是检讨自己评判作品的"标准"。说到标准,这可能与我接受的学术训练有关。朱晓进教授是标准的"文学史家",他在给学生上的第一节课讲  相似文献   

16.
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评审组成员凌继尧教授主编,我院艺术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张晓刚教授参与撰写的《中国艺术批评史》于2011年9月出版。全书51  相似文献   

17.
《成人教育学》绪论张维当前,我国成、教育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深入联系我国成人教育科学理论的历史进程和当代国际成人教育科学理论发展趋势,进行我国成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和建设,是非常必要的。成人教育科学理论研究是对成人教育丰富的实践经...  相似文献   

18.
文艺是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它联系群众最广泛,影响群众最深远,特別是影响青年一代。因此,文艺家创作了些什么,工农群众自己创作了些什么,广大群众在看些什么,读些什么,听些什么,看过、读过、听过之后,到底喜欢什么,欣赏什么,厌恶什么,反对什么,在思想感情上起些什么反应,这是文艺理论和批评应当经常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也是每个革命干部、特別是党的工作者应当注意的问题。当然,作为党在思想战线上一支重要力量的教师来说,在教育年轻一代树立正确的文艺观点、指导年轻一代阅读、写作以及课内外文艺活动上,负有重要的责任。所以,对于我们来说,学习文艺理论、研究文艺理论,有着深刻的重要意义。毛主席多次号召,要大家学点文艺理论,原因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华文文学研究界,古远清先生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的《中国大陆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台湾当代文学理论批评史》、《香港当代文学批评史》,以及最近在台北出版的《台湾当代新诗史》,曾在台湾学术界掀起层层波澜,宝岛诗界均把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古继堂并称为“南北双古”。  相似文献   

20.
时间老人正在向廿世纪挥手告别.廿世纪——人类历史上演出的空前悲壮惨烈的一场史剧也已经沉沉地垂下了帷幕,只有终场的大合唱,正不无乐观地高歌“和平”、“发展”!这时候来回顾中国文学批评的百年历程,从一个侧面总结廿世纪中国精神变革的经验、教训,也许还为时过早.因为,在行将逝去的世纪里,在东方这片广袤、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上,物质与精神,进步与倒退,文明与野蛮,智慧与愚昧,尊严与屈辱,人性与兽性,至善与极恶,生存与死亡,和平与战争……经历了那么可怖的裂变与拼杀,它所产生的历史冲击波,至今犹令人心悸动.在这一特殊的历史境遇中,文学——文学批评,一向被称为社会敏感的神经,又一度被当作阶级攻战的手足,它曾那样被深深地卷进了历史的漩涡,在挣扎、浮沉中,力图找回迷失的自身和属于自身的立足之地.“不识庐山真面自,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历史风涛中一路颠簸过来的当代人,也许让时间拉开一定的距离之后,方能站在新世纪的彼岸,以史家冷峻的目光对廿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作全面的审视.然而,筚路蓝缕,拓荒有人.在廿世纪,差不多与文学批评发展的历史同步,就有些学者着手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了.例如赵家璧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就有《建设理论集》(胡适编)《文学论争集》(郑振铎编),于1935年刊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