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了物理课程的目标框架,体现了物理新课程在价值观上与传统物理课程的区别.所以,新课程教学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这种价值观的转变,物理教学应该在教学理念、师生关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有根本的转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落实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目标,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在参加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结合教科版教材的特点,进行了构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完全改变了过去"识记"、"理解"、"运用"的梯级认知目标体系,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基础,兼顾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教师必须摒弃传统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易胜利 《学周刊C版》2013,(6):186-187
新《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特点相结合。现代课程教学强调三维目标的实现,尤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确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实现,对学生进行符合其身心健康的情感教育呢?就这个问题,我谈谈个人的观点以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体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思想品德教师要改革传统教育观念,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要改革填鸭式的灌输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以现实生活中的材料为载体,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要改革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占锋 《学周刊C版》2011,(9):170-170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程所设置的三个目标.这三个目标恰恰与学生发展的基本目标相对应.这是新课程倡导的关注学生发展这一理念的基本体现。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和课程标准的推行.我认为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很适合现代中学生身心的发展.学生们也很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学中通过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调动学生的直觉、情感、悟性等参与教学,用感受、体味、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知识,以及升华学生情感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个体性,它是个体心理活动中有独特色调的感觉、知觉和意识;二是真实性,它是本人亲身经历的活动,以真实的感受为基础:三是情境性,  相似文献   

8.
曲会霞 《陕西教育》2009,(10):35-35
“新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实践的咨询者,新教育形势是我们教学发展的谋划者,新教学任务是我们研究创新的合作者”,它要求广大教师要适应新形势、学习新理念、解决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要求”,“努力提高教师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敢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抛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学生唯教师之命是从和死读书的做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搞好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正>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并强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提出:"教育即生活。"可见,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思想品德课教学更是如此。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挖掘生活,特别要密切联系学  相似文献   

10.
刘廷杰 《双语学习》2007,(6M):67-67
从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重视知识传授相比,是一大跨跃。以这一新理念为灵魂的思想政治新教材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构建适应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模式,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性教学观念。笔者作为在政治教学第一线的政治教师就新课改下的初中政治教学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余丽媛 《教师》2012,(12):59-60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思想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我打破传统课堂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王瑜 《教育革新》2005,(2):27-27
新课程变思想政治为思想品德,使这门课程的目的更切合学生成长的需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也使这门课程的目标更明确。因而做为新课程实施的教师应及时吸收新的教学理念,冲破旧观念的束缚,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大胆创新,做好角色定位,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让他们在一种全新的教学氛围中生气勃勃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自己成长为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14.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我们要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所发展,并且是可持续性的发展。为此,我们思品课的教师就应该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转变教学理念,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是每位老师都正在面对的问题。笔者从“五个转变”着手.试图探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初中思想品德课就是完全的“填鸭式”教学,老师因循守旧,照本宣科,使得大多数学生形成了一种定势——政治课枯燥、乏味。于是课堂上时常会出现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厌学的局面。随着课改的出现,素质教育的提倡,要求把“填鸭式”教学改成“启发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如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学生对这样的课堂是否感兴趣。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学到了一些东西,我就从如下几点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7.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所谓“生活化教学”,是指教师捕捉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以生活为中心,将抽象的形式化的教学建立在学生生动丰富的生活背景上,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合作等方式理解、掌握学科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学以致用、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为,只有充满生活气息的教育才能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相似文献   

18.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强调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正当途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该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教学活动置于生活背景中,把真实的生活素材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掌握教材的知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自身的素质,实现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和谐统一.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回归生活的世界,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师教学的理念——"教育即生活",中国的教育界倡导"生活即教育",虽然二者的内涵不完全相同,但是把教学融入生活,使教学生活化,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使课堂教学生活化是共同的倡导。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也是其生理和心理重大的转折期。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一时期会发生极大的转变。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德  相似文献   

20.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以科学知识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德育熏陶和渗透的人文社会学科,是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功能绝不仅仅能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更要关注学生的人格养成和思想政治道德实践。当前,新课程更加强调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切实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是广大思想品德课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