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晓燕 《文教资料》2011,(26):17-19
多丽丝.莱辛的小说《第五个孩子》讲述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因第五个孩子本的出生而分崩离析的故事,同时它又是一部关于母性的小说,描述了一位母亲异样而又痛苦的怀孕、生产和养育经历。本文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分析小说中的母性经历,以及莱辛对这一主题的严肃思考。研究发现,莱辛笔下的母性体验颠覆了传统母性神话,挑战了父权体制下为母之道的意识建构,为母亲实现主体性开辟了新的途径;与此同时,作者也暗示女性主体性的建构不能局限于母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樊冬雪 《海外英语》2014,(13):170-171
该文从女性主义重新分析了多丽丝·莱辛的著作《暴力的孩子们》,这是一部堪称是莱辛自传体的一系列小说。小说共包括五部,分别是:《玛莎夸斯特》、《合适的婚姻》、《暴雨中的涟漪》、《干涸之地》和《四城门》。其中以女主人公玛莎的人生经历为背景,描写了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她内心深处的女性意识的转变。玛莎的经历也正是莱辛一生经历的再现,她的内心变化正是莱辛的真实感受,通过此篇文章我们可以重新以一个崭新的视角来解读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多丽丝·莱辛。  相似文献   

3.
多丽丝·莱辛的《第五个孩子》讲诉了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由于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现而分崩离析的故事.第五个孩子班的出现揭开了英国中产阶级家庭温情脉脉的面纱,在表面幸福的生活下,隐藏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姊妹之间,亲戚朋友之间的冷漠、疏离、隔阂的异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彭丽 《文学教育(上)》2009,(10):104-105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一直深受全世界读者的喜爱。作为英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先驱,莎士比亚始终以引导人们懂得“人”的价值、尊严和力量为宗旨。但是,他的早期喜剧《驯悍记》却让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主义者甚觉不爽,在她们看来这部喜剧全然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一种侮辱、戏弄和迫害,是对女性的一种极大不尊重。笔者认为,这种批评是对莎士比亚创作此剧的真实意图的误解。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莫泊桑《项链》文本的细读 ,指出莫泊桑写作《项链》的本意并非谴责批判金钱万能、以贫富分贵贱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也不仅仅是对小资产阶级庸俗虚荣心理的嘲讽 ,而主要的是宣扬世间一切皆天定 ,天命不可违逆 ,企图以美貌姿色、灵活脑筋、高雅才干去抗天逆命只能自食苦果。这种唯心主义宿命论思想在作家的后期作品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1979年春节后的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上海。那天早晨,大雪已经停止,从阳台上往下看,街道上有人正挥动着扫帚在扫各自门前的雪。我凝望着雪堆,忽然想起了童年时代堆雪人的游戏。早春的天气相当寒冷。“四人帮”虽然已被打倒,但流毒却远远没有肃清,人与人之间还不敢敞开心扉,不少人相互之间的感情还很淡漠,孩子们就在这样的气氛里生活。我对着雪堆痴痴凝望,似乎它已经被塑成了一个白白胖胖的雪孩子了。我想,该让雪孩子做些什么事?也许可以让他担当一个故事的主角吧。当我走出家门之时,太阳已经照上地面,我感到一丝暖意。我忽然想起,雪孩子在阳…  相似文献   

7.
《第五个孩子》和《浮世畸零人》是多丽丝·莱辛创作的二部具有明显后现代消费社会特征的小说,体现了深刻的“家”的寓意。这二部小说是姊妹篇,小说篇名合在一起就是:第五个孩子班,流落世间。莱辛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充满暴力犯罪和人性缺失的世界,实则在省思:家园何在?何谓家人?回家的路在何方?等系列问题。后现代消费社会家庭核心价值观念崩塌之后,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找到那条充满爱与人性的回家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断定你们常常想,如果你们能有三个希望可以实现,你们该怎么办呢?你们一定看不起黑香肠故事里那对老夫妇,他们净提出些愚蠢的希望。你们会断定,只要一有这种机会,  相似文献   

9.
女性主义是英国文学的母题之一,众多的英国女作家用自己的才华不断地演绎着女性主义的话题.被称誉为"英国文学的老祖母"的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金色笔记>就是一篇具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作品.<金色笔记>文本和主人公安娜·沃尔夫显示出,女性的异化与精神分裂是文化与周围环境压抑导致的,女性变得身份多元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在性别关系中异化,失去了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大唐中兴颂》是元结晚年的一篇雄文,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然对其创作意图的评价,自宋以来颇有分歧,或以其高简古雅,得雅颂之遗,或以其暗寓讥讽,承春秋笔法。本文通过梳理宋人的相关议论,并结合元结仕历及其政治、诗学思想加以考索,认为元结撰写此颂的真实意图在于对肃宗盛德大业的由衷赞颂。  相似文献   

11.
<马氏等音>是清初云南学者马自援所作的一部韵图.马自援出生于云南,长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驻扎云南的部队,所处的语言大环境相对比较复杂,马自援写<马氏等音>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读书"正音"."正音"只是一个理想中的概念,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但正音与具有通语性质的"官话"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从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写作内容方面着手,本文分析得出其小说创作的三方面源泉:对女性的深刻了解;对社会背景的深刻认识;以及对个人生活的深刻体验。  相似文献   

13.
“问者”是《种树郭橐驼传》中的次要人物,其对行文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是很明显的。探析“问者”的形象特征,不仅有利于理解作品的深刻内涵,而且能重新认识作者的创作意图。这为文本的深度解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菜辛最著名的一部小说。这部作品最吸引读者的地方在于小说的主人公安娜为了获取女性解放,做出了许许多多的努力。解读小说的另一名主要人物莫莉,同样为了女性的解放,付出了很多。她们从散乱到完整,从羁绊到自由的人生坎坷经历,展现了现代女性渴望追求个人理想,并愿意为实现个人理想而奋斗。小说家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作品中两位主人公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对女性生存状况的关注,对女性自由思想的思考,给在现代生活中挣扎的女性提供了很多精神食粮,也为那些追求个人自由的女性指明了方向。让许许多多追求个人完整、个人自由的女性们反思。  相似文献   

15.
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问世已有近半个世纪,对它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从片面到多元,从单一到丰富,从零散到系统的逐渐深化的过程。英美学界对于《金色笔记》的系统化的研究兴起于60年代,并在70-9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21世纪后,依然吸引许多研究者参与讨论。梳理这一研究历程并揭示不同阶段的特点,对于全面认识这部作品的价值和特色,乃至发现晚近英美文学批评的某种趋向,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丽丝·莱辛的《金色笔记》体现了二战后英国当代小说家在实验与革新的大语境下的"矛盾"心态:一方面对现实主义的传统难以割舍,仍力求通过文学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现实,另一方面又深刻地认识到传统的小说创作形式已不再能够胜任当代现实生活的表达,意识到小说形式必须有所变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杂剧《窦娥冤》的主要戏剧冲突并非官府与窦娥之间的压迫与反压迫,而是窦娥与张驴儿父子及蔡婆婆“三人同盟”之间的守志与夺志;《窦》剧虽然在客观上描绘了一幅极端黑暗的社会图景,但其意图并非以窦娥的被害来批判和否定当下的制度,而主要是通过描述寡妇(蔡婆)再醮和逼迫寡妇(窦娥)改志的“乱纲常”行为造成的严重灾难来表明对妇女贞节问题的态度——关注和期望。窦娥悲剧得以形成,与其说是阶级的压迫,不如说是男权法律的不公与漏洞。  相似文献   

18.
贝多芬既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浪漫乐派的开山之父。《第五钢琴协奏曲》写于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的战乱之中。《第五钢琴协奏曲》气势宏大,奇伟壮观,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勇往直前,真诚而乐观的英雄形象,是贝多芬一生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9.
多丽丝·莱辛被称为继伍尔夫之后最杰出的女作家,一生中创作了很多著名的小说,其代表作品《金色笔记》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经历,表达了女性对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理想与现实的挣扎中,最终完成了自我解放,体现出女性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同时表现出莱辛为了追求女性解放,所做的一切努力和奋斗。  相似文献   

20.
一、创设情境,诱发情感1.课件演示:在茫茫宇宙中,出现一个裹着水蓝色纱衣的、晶莹透亮的球体。配音: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可是,今天的她,身上已是千疮百孔……2.照片出示环境污染的情况。配音:看了这些,你们愿不愿意为拯救地球尽一份力?那么请你拿起手中的笔,用你的心去呼唤,呼唤人们保护环境。[通过课件与照片的对比,使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关注环境。]二、小组合作,个性表达1.出示习作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表达真情实感。2郾小组交流课前收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