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应用题中,有一种类型的题比较费解,无规律可寻,有很多同学往往会败倒在这类题下。这就是——“隐蔽条件”应用题。解此类应用题,没有一定规律,但必须先找出隐蔽条件,再利用这些条件列式解答。下面仅列举三例,并做分析解答,或许对读者有益。 1.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又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2.
找出“隐蔽条件”(即“中间问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关键。在帮助学生寻求“隐蔽条件”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训练方法:(一)画出线段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校园里有21棵桃树,24棵杏树,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和杏树的棵数的总数多10棵,校园里有多少棵梨树?时,引导学生将题里的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同学们经过观察,发现桃树和杏树的总棵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那么它就是“隐蔽条件。”(二)画出思路图,让学生看出“隐蔽条件”例如我们在教学:菜店运来60筐菜,里面有45筐是黄瓜,其余的是茄子。黄瓜比茄子…  相似文献   

3.
知识中的特殊性,常作为一种隐蔽条件在试题中设置,俗称“陷阱”。这是命题人的良苦用心,也是试题的“出彩”之处。善于分析发现这些隐藏条件,无疑能使你解题时“柳暗花明”,“茅塞顿开”。 1.反应过程中浓度变化是一个隐藏很深的条件, 中学常见以下两种情况:(1)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物浓度  相似文献   

4.
在高三数学复习中 ,我们在流传甚广的一些数学资料中发现了几道错题 .现剖析如下 .例 1 数列 {an}满足an相似文献   

5.
在解排列组合题时,常遇到有限条件的应用题,我们把被限制的元素称为特殊元素,被限制的位置称为特殊位置.解题时,若优先安排一般元素(或位置),后安排特殊元素(或位置),往往能较快地解决问题.例1.用0到9这十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课本P.235.例5 )分析:从0到9这十个数中任取三个数字的排列数为P_(10)~3,其中以0为排头的排列数为P_9~2,因此,所求的三位数的个数是:P_(10)~2- P_9~2=648(个)  相似文献   

6.
应用物理知识题的内容都是直接联系生活、社会和技术的实际问题,其显著的特点是用生活中的语言表述实际问题的具体情境,它把物理知识隐蔽在实际事物之中,已知条件和待求的结论常处于隐蔽状态,一般不能直接套用物理公式求解,因此求解应用物理知识题,关键的一步是把那些隐蔽条件挖掘出来。在应用物理知识题中,隐蔽条件存在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从问题的研究对象、物理现象及其变化过程、临界状态、实际物体、示意图表、关键词、待求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分析,将那些含蓄、隐蔽的条件加以揭示和转化,使之明朗化。  相似文献   

7.
<正> 一、“一面”的涵义被石涛称为“乃自我立”的“一画之法”,是石涛名著《画语录》的理论核心所在。然而,如何理解这个“一画”,却还不能说已经解决了。在过去出版的注释石涛《画语录》的著作中,一般都把“一画”解释为一笔一划的一划,以及画的第一笔。如:  相似文献   

8.
所谓隐蔽条件是指在数学题目的叙述中没有明显地表达出来的间接条件。它常常巧妙地隐设在题设的背后,解答时,如不能发掘或忽视题中的隐蔽条件,就会使思维陷入窘境而无从下手。反之,准确地发掘题中的隐蔽条件,可以达到化难为易,使问题顺利获解。  相似文献   

9.
10.
一、利用倍数关系确定范围例1某花店出售鲜花,百合每枝5元,玫瑰每枝3元,菊花每枝0.5元。甲乙两人各买100枝上面三种花,正好各付100元,他们买的三种花的枝数互不相同。问:甲乙两人各买百合、玫瑰、菊花多少枝?分析与解:这是一道含有三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表面看在小学范围内是无法解答的,但是,根据题意我们发现,甲乙两人买三种花所用去的钱分别是5的倍数,3的倍数,0.5的倍数,而且三种花的枝数限定在100以内。因此利用整除知识和倍数关系,我们可以缩小未知数的个数,限制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求得整数范围的解。具体过程如下:解:设买的百合、玫瑰、…  相似文献   

11.
我们常看到一些条件不充分的几何作图题,这种条件较为隐蔽,不易发现,兹举三例进行剖析,以期引起同志们注意。例1 求作平行四边形,以已知点A、B、C为顶点,这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作几个? 这是《几何》课本第一册第173页14(1)题,新编教参中给出的答案是3个。  相似文献   

12.
呵呵,又是新的一年了,我们当然应该好好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2006年。其实,每一年我们都可以把它简单地画下来。时光匆匆,我们总是连影子都抓不住似的,可这些记录往昔的画可以成为一种纪念、一份见证,甚至可以成为一股提醒我们更好去生活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06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它似乎一下子变得无影无踪,让我们再也抓不住。它永远离去,永远和我们没有关系了吗?不是的。事实上,我们所有的今天都是由无数个昨天慢慢演变而来。现在,我们某一个决定、某一个微笑、某一次不愉快,都和我们“昨天”的体验有关。不要忽略你的“昨天”。那么,就和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自己的“2006”吧。  相似文献   

14.
梦到底是什么呢?有人说,梦是一种预言;有人说,梦是白天生活、思想的延续;有人说,梦是压力的另外一种表现……我认为,梦是我们向这个世界诉说的另一种语言。它很有趣,它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这期的画题是“经常出现的梦境”。  相似文献   

15.
题目的隐蔽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突破口。在解题时,一定要充分挖掘隐蔽条件。例1%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共植树50棵,如果甲组多植  相似文献   

16.
17.
识破试题中的隐蔽条件是个能力问题,也是教与学应注意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深刻含义。另一方面要通过审题去仔细分析、深入推敲一些关键词语,从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物理变化、理想模型和临界状态中去寻找物理条件。一、隐含在题给的物理现象中题设条件中必然反映若干物理现象,这些现象中就包含了解题时所需要的已知条件。深刻领会物理现象的含义、产生原因和  相似文献   

18.
19.
晓兰 《良师》2003,(17)
有些应用题隐藏着一些条件,你不先把它们找出来,就无法解答。条件隐蔽有一定的规律:⒈藏在语句中例1学校门口左边种8棵树,右边种的树同左边一样多,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里,另一个条件“8棵树”就藏在“同样多”这个语句中。⒉藏在情节中例2小红、小明、小星做纸花,每人做了7朵,一共做了多少朵?这里另一个条件“3个人”就藏在“小红、小明、小星做纸花”这个情节的叙述中。⒊藏在知识性词语中例3电视机厂每月生产电视机5万台,全年生产电视机多少万台?这里另一个条件“12个月”就藏在“全年”这个词语中,全年是12个月,这是常识。我们解应用题时…  相似文献   

20.
润圃 《良师》2003,(11)
在植树节那天,梁老师同二年二班的同学们带着48棵树苗到新挖的水塘边栽树。到了水塘边,梁老师说:“同学们,我们把这48棵树苗平均栽在这个正方形水塘的四周,水塘四个角的顶点要栽上一棵。水塘每边能栽几棵?”张丽说:“因为48÷4=12,所以每边栽12棵树。”梁老师摇摇头。同学们都愣住了。王悦问:“老师,48÷4=12怎么不对?正方形就是4个边嘛。”梁老师把铁锹插在正方形水塘的一个角上,说:“如果这是一棵树,那么从这边数(shǔ)会数到它,从那边数也能数到它,也就是说它是两边共有的,结果每个顶点的树都被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