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十七年文学批评活动中,文艺斗争一方面包括显在的文艺批判运动,另一方面还包括潜在的作家(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文学与政治的张力所形成的场域中的文艺斗争,可以协助实现意识形态中试图建立新中国“文化新秩序”的文化目的。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17,(1):56-59
后期创造社以《文化批判》为平台大力提倡革命文学,并与鲁迅等人展开了革命文学论争。通过夺得象征资本、借用权力资本等策略,后期创造社在论争中实现了重新划分文学场域的愿望,并巩固了自己在文坛上的地位。《文化批判》对左翼文艺理论和作品的译介,在为其树立革命文学旗帜的同时推动了整个左翼文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37年到1945年,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广大的版图被分割为"沦陷区"、"国统区"和"根据地"三个部分.这种分割,对本时期的文化、文学的构成产生了很大影响.如果进一步考察,这三个文学区域中文学流派、作家群体的组成是比较复杂的,其间有一个迁徙、转移、分化和重组的过程.重庆、延安和昆明这三座城市代表着三地,折射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坛面貌,反映了40年代前半期中国文学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在40年代,虽然战争使交通和媒体的传播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文艺协会和杂志的活动、发行仍然呈现出比较活跃的局面.1946年"五@四"文艺节的次日,上海<大公报>发表了该报编辑萧乾写的"社评"<中国文艺往哪里走?>,对文艺现状和发展前景表示了深深的忧虑,表现了40年代后半期相当一部分中国人中所普遍感受到的一种"大茫然".  相似文献   

4.
路翎50年代前期被批判的作品《洼地上的“战役”》无论思想倾向、艺术品位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其抗美援朝的重大题材,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想主旨,至今看来仍然与当时主流政治文化相符;作者艺术功力深厚,小说叙事颇具匠心,心理刻画深刻细腻,具有充足的“心理现实主义”含量。应该说十分切合毛泽东的文艺理想。中国当代工农兵文学如果按照这个方向发展,当是另一番景观。可是,它受到了批判,或者说是遭到了灭顶之灾。检点当时批评路翎的文字,其背离文学批评规范之远,令人瞠目。它给入的启示是,清理50年代的文学历史,万不可忽视文学批评这块园地。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6,(8):10-15
20世纪30年代初期,"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是国民党官方文学的两个支流,但是两者关系相当微妙,有时甚至还直接对抗。当时的左翼文人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归因于国民党内的西山会议派与CC系的斗争,今天的研究者也多受此思路影响。但通过认真梳理二者的交集,可以发现"民族主义文艺"和"三民主义文艺"之间的关系并不仅仅是对抗,造成其矛盾的主要原因也并非国民党高层的派系斗争,而是文人之间的意气之争。  相似文献   

6.
1965年<辞海·未定稿>文艺条目、"文革"期间修订的文艺条目、1979年<辞海(修订稿)>文学分册之文艺条目和1979年版<辞海>文艺条目,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从一个侧面凸现了中国当代文艺思想演变的历史.解读"文艺条目(1976)",兼顾"文艺条目(1965)"、"文艺条目(1979/修订稿)"文艺条目(1979)",不仅对我们理解"文革"文艺思潮,而且对具体把握当代文艺思潮的演变,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文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1](P857),文艺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文艺评论的根本原则.刘润为先生最近出版的文艺理论与文艺评论文集<文艺批判>,自觉地践行了这一根本原则.在文艺领域,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利的,他都极力赞扬:凡是对人民的文化利益有害的,他都极力反对.他否弃殖民文化、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高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其判断标准就在于前者是对人民的反动,而后者是对人民的肯定.他的<文艺批判>最集中地显示了自觉地"为劳动者的文化利益"而写作的强烈倾向,并因而体现出充分的人民性品格.  相似文献   

8.
作为第一个以"文艺传播"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艺理论家,把文学艺术问题作为一种传播现象加以研究和把握,是洛文塔尔文艺理论的基本特征和方法论基础.正是由于在文艺研究中采取了批判传播理论这一全新的传播学视角和方法,才使他超越了批判学派和经验学派双峰对峙的理论困局和传统的以作家作品为中心的研究范式.作为"法兰克福学派在美国传播研究界最著名的代表",洛文塔尔"从批判理论的立场出发对批判传播研究提出了一种真正的跨学科研究方法",使批判理论、传播理论与文学社会学融会贯通,从而建立了一种至今还在文化研究领域发挥着重大影响的学术传统.  相似文献   

9.
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即道"思想,推动了晚明儒学平民化时代通俗文艺思潮的形成与流行.具体到泰州学派产生、流行的核心地区——泰州而言,明清以来泰州戏曲"倍盛于前",成为"江南文脉"视域下地域文化的突出代表,也成为"江南文化"渡江北上的现实体现.泰州戏曲文化的勃兴,一定程度上根源于泰州学派"百姓日用"平民儒学思想和"言情"文化思潮.从泰州戏曲文化的繁荣,可见泰州学派的文艺思想深刻影响了晚明以降诸多艺文活动,是社会转型时期启蒙思想积极、主动推动文化发展的生动实践,在社会教化和文艺发展进程中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文艺政策为参照,以自身文艺领导干部的合法优势来确立文学批评标准和内容的规范,这是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的冯雪峰之文学批评"政论"特色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文学"批评家,冯雪峰在典型、现实主义、艺术真实等问题上都有着一个艺术家所具有的艺术感受和认识。故其文学批评呈现出"政论与文艺"兼具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趣味"作为朱光潜文学批评理论中的重要范畴之一,其含义是指主体所具有的以"欣赏、鉴别、敏感"为主要内容的审美判断能力.在朱光潜看来,由于各人的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及传统习尚的不同,这就造成了各人在"趣味"上也有所高低.实质上,"趣味"修养的最终结果是"纯正的趣味".这种"趣味"不仅是一种"广博的趣味",更是文艺上是非美丑的标准.朱光潜的"趣味"理论不仅对我们实际的人生有指导性的意义,而且对当今文艺及其批评的科学规范化也有借鉴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留下了丰富的地方革命文艺资源,这些文艺资源在斗争精神、斗争经验、艺术品格等方面为地方学校的人文教育提供了鲜活的地方性知识体验。地方革命文艺呈现出的民族斗争精神,为构建新时代青年的政治理想提供了精神动力;地方革命文艺工作者的斗争经验,能够促使新时代青年产生出真诚的道德情感;经典的地方革命文艺作品,将满足新时代青年对艺术的审美追求。新时代青年将从地方革命文艺的斗争历史中汲取力量,明晰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真正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3.
《野玫瑰》论争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争是40年代发生在国统区的一场规模较大的文艺论争。围绕陈铨的剧作《野玫瑰》,有人拥护,有人赞赏,有人批判……本文拟通过对这一论争全过程的完整叙述,来剖析争背后所蕴藏的国共两党之间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4.
在对文艺本质问题的探讨中,"再现说"影响深远.而对"再现说"产生背景和存在价值的评定则具有历史意义.本文着重探讨了"再现说"的发展概况、其内涵的合理和缺憾之处,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对文艺本质内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5.
“大众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条重要的发展脉络。“五四”时期诞生的平民文学观念开启了一条对平民社会“启蒙 认同”的思想认知传统;1928年创办的《大众文艺》表现出“左翼”文化阵营内部对“大众化”问题的歧见;1930年代的“文艺大众化”运动使中国现代文学的“大众化”趋势加速向“左”转,“大众化”被等同于“普罗化”,这一过程中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缺失。因此,五四至抗战期间现代文学“大众化”趋势的内部实际上具有一个“双重指涉”的意义空间。  相似文献   

16.
<讲话>是针对延安文艺界的"不正常现象"而发的,这一"不正常现象"显现着"人的文学"在延安的影响.<讲话>精神的实施阻断了"人的文学",建构出"新的人民文艺".当下"红色经典"的改编显现着"人的文学"和"市民文艺"对"人民文艺"的侵蚀和遮盖,艺术趣味的变迁中体现着历史观的困惑和疑虑."人民文艺"以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基础,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决定"人民文艺"究竟是未能完成的历史建构,还是终将完成的历史建构.  相似文献   

17.
在“百花运动”的时代新语境中,关于艺的论争却被政治领域的“修正主义”批判主题所归并。其中既与思想领域的复杂的斗争现实相关,也有普遍的时代焦虑的衍生作用。艺必须继续革命逐渐成为艺论争过程中的绝对权力意志。  相似文献   

18.
在左翼作家对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批判中 ,茅盾对民族主义文艺理论的批判是他的独特贡献 ,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民族主义文艺理论由作为理论基础的两个命题和一个基本文艺主张组成。两个命题是 :第一 ,文艺原本是表现民族意识的 ;第二 ,近代是民族主义文艺时代。一个基本文艺主张是 ,要创造以民族意识为“中心意识”的民族主义文艺。茅盾通过概念的澄清和具体实例的剖析批驳了民族主义文艺理论的两个命题 ,然后又结合政治现实的分析 ,指出了国民党文人的民族主义文艺主张的欺骗性和反动性。就当时的情况而言 ,茅盾的批判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19.
文艺汇演这种实践教学形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教学实效性效果明显.在教学实践中需要使文艺汇演不断地完善与发展,让它在增强"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汪曾祺在新时期的"故乡系列"创作中,主体的创作心理状况即选择"回乡"的心理动因和创作<受戒>最佳心态的出现,作品中人性探索的不断深化,以及"现实系列"创作中直面现实的勇气和信心不断增强.上述三个层面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汪曾祺在新时期"主体性"回归的状况.由此可看出政治对文艺、政治对知识分子精神心灵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