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人数最多、遍布范围最广泛的汉族,整个华夏领域还分布着55个少数民族。华夏不仅孕育着56个民族的形成,同时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与汉族这个"多数民族"相较,55个少数民族为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增色不少,本文将具体探析中国少数民族史的起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化瑶族自治县北景乡主要由壮、汉、瑶和极少数的毛南族构成。壮、汉、瑶三个民族间的关系特点主要表现在不同民族的他族观上,如其他民族称汉族为"大汉族",瑶族被壮、汉族认为是"不讲究卫生、无生育计划"的民族,这种看法曾一度影响了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此外,还表现在有限的族际通婚及瑶族与壮、汉族的融合等方面。大化瑶族自治县成立后,随着瑶族地位的提高,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民族关系越来越和谐融洽。  相似文献   

3.
九、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981年和1984年曾召开过全国性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就如何正确对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进行了讨论,大致有以下一些看法。 1、如何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翁独健、孙祚民认为,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是不平等的,但我们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研究历史上的不平等的民族关系。在研究中必须克服封建正统观念和大汉族主义思想。对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也应注意克服。何兹全认为,“在论述历史上的民族关系时,要论述汉族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压迫,也要论述少数民族对汉族的侵扰。同时,也要看到少数民族对苦难汉族人民的支持”。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民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突出各少数民族为祖国的统一、繁荣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贯穿各民族一律平等、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原则。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充分反映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的内容,以揭示各民族间相互依存、相互吸收,共同缔造和发展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史主流。在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中,应着力表现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始终贯穿民族融合的历史主动脉,客观地展现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进程,以昭示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编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中国历史》教材,对中  相似文献   

5.
民族史学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我国民族史研究是中国历史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作为分支学科的民族史研究不仅仅拓宽了中国历史研究的视野和领域,而且由于民族史的研究突破了长期占垄断地位的"华夏—王朝"为圆心的"中心史观"的单一视点而相对确立了一个新的解读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立足点,从而极大地深化了对中国历史与多元一体社会的认识和理解。近日捧读新近出版的《西北少数民族史教程》,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民族是其总称。祖国的历史是由汉族和各兄弟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长期共处一个大国之中 ,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密切联系 ,友好往来 ,共同建设祖国 ,共同反抗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 ,共同开发了广大疆土 ,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强大凝聚力 ,创造了古代中国的辉煌历史。新编高中《中国古代史》教材对民族史作了较系统的介绍 ,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同学们在学习中难以把握和理解的一部分内容 ,为方便同学们提高对民族史的分析和认识 ,现将民族史有关问题做一阐述 ,供同学们参考。一、…  相似文献   

7.
专题指导 本专题包括中国古代各时期主要少数民族的发展概况;各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和民族融合;历代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辖。还包括中国古代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有关史实,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等基本知识。 传说约4000年前,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构成了以后华夏族(汉族前身)的主干成分。以后,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形成。 中国古代史的复习,要充分注意有关民族史的内容,包括各少数民族的分布范围、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状况以及它们与中原王朝之间的关系。复习时可采用空间方位与性质归类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分东北、北、西北、西南、东南几个方位掌握边疆的民族分布和历代王朝对边疆的开发和管辖。然后,再按性质归类掌握历史上少数民族与汉族政权的和战关系。 论从史出。没有牢固的史实,就无法阐述正确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国历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现有的以及已消失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民族史是中国史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民族史教学虽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探索民族史教学的基本规律,思考一些前沿的问题,对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探司马迁在中国民族史上的作用和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中国民族史上的作用和贡献是巨大的:他用自己的记述为我们确立了中华民族统一的观念;他首创民族史传,为我们研究周边各民族甚至周边各国的历史创造了条件;他的瓦族平等和融合的思想,超越了当时的统治思想和旧有观念;他搜集和整理的民族史方面的有关资料,为民族史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魏书〉研究》以"知人论世"为原则,深入发掘了《魏书》的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尤其注重发掘《魏书》的民族史特色。它认为,《魏书》创造了特殊的民族史编纂体例,以拓跋魏为南北朝历史的中心,以其他民族及其政权为补充,记述了各民族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容,反映了多民族斗争与融合的时代特色,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少数民族政权为记述主体的正史。《〈魏书〉研究》是正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指明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值得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11.
毛新青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28-31,44
刘师培与章太炎都以"文"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文学观念,但二者又存在着具体的分歧。刘师培认为"文"的研究应以审美为取向,突出"文"的形式美感,刘师培的"文学"观念是以审美为介入点,意在使民族文学与西方文学争一隅的决心;章太炎则以文本书写的载体来界定"文学",其文学观念是以文字为中心的泛文学观,他认为"凡著竹帛者"都可以进入"文"的研究范围,民族的独立关键在于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而民族文化的根基奠基在民族文字的基础之上。他们二人文学观念的异同深刻反映了传统资源在现代转型时期被转化的轨迹和过程,也体现出了转型期学者们试图通过学术进行救亡图存的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巢湖学院学报》2006,8(5):130-134,139
梁启超于世纪之交,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以西方先进的种族论和进化论为指导,将人类社会历史视为种族斗争、民族竞争的历史,较为深刻地阐发了自己对民族问题的一些看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观.梁启超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历史上的民族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了中华民族的演变、发展、各民族如何斗争融合等一些基本的民族问题,对以后中国民族史研究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故本文就梁启超民族史观的一些基本问题作一探究。  相似文献   

13.
讲授中国北方民族史,首先要强调中国历史上民族问题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少数民族在历史上的贡献主要有三点:首先是在疆域方面的贡献;其次是对中华民族形成的贡献;再次是对中国经济文化的贡献。教学内容宜分为以下几个专题:(1)北方各民族的历史活动;(2)历史上的民族关系;(3)与北方民族有关的宗教文化;(4)民族经济活动;(5)民族文献。加强民族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  相似文献   

14.
地理条件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两千多年来,各民族之间尽管有时候互相攻伐,兵戎相见,有时候“和亲”通好,会盟互市,关系亲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之间关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不可分离。形成这一民族关系特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中国特有的地理条件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所谓地理条件,是指与某一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与民族的形成、民族间的差别以及各民族间的交往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中国地理条件的特点是:北部有广袤的大漠,西及西南是群山峻岭,东及东南濒临浩瀚的…  相似文献   

15.
主题内容认知  民族关系是指古代中国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民族关系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历史概念 ,其主要以战与和的形态呈现于历史中间。中华民族是中华境内各民族的总称 ,少数民族同汉族一起 ,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和平稳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共同组成、发展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把握历史上的民族关系问题 ,要能从分分合合的历史表象中找出统一是我国古代民族关系的主旋律。要以正确的民族关系理论为先导 ,历史地、辩证地审视民族关系上的是是非非 ,如怎么评价民族之间的战争 ,怎样评价各民族发展史上的杰出人物等等。要能对纷繁的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史在历年高考试题中均有体现,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应重点把握。在对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史的学习中,学生要理清主要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历史线索,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史上杰出人物的评价,要注意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少数民族与中央政府的关系,要关注历代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当今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的相关政策。下面笔者对有关知识进行整理,与同学们共同学习。一、犬戎1.犬戎是古戎族的一支,殷周时,活动在今陕西省彬县与岐山一带,为殷周西边的强敌。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2.春秋战国时,犬戎与汉族…  相似文献   

17.
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古代民族史呈现明显的整体性特征,而以整体史观为指导,对该区域的古代民族史进行构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虽然国内外学界对中国西南与中南半岛民族及其古代史的研究在许多领域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亦存在一些“盲区”,有必要加强宏观研究和整体研究,明晰其区域民族史的构建思路及其发展线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史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民族史亦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的中国古代史教学中,由于受各种教材的局限,教学过程中涉及到的民族问题总是意犹未尽,加之教材编纂过程中太过强调汉民族的中央政权,故涉及到民族史部分的内容总会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与判断。在中国古代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鉴于现在使用教材的具体情况,笔认为当注意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多民族国家中进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充分考量各民族的发展状况.而且要在发展进程中保持民族关系的和谐,以保障发展进程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制度基本特征.中国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关系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特色。当代中国民族关系的发展态势是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近五十年来的中国民族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是多民族国家, 民族史学研究是史学史学科的重要分支, 它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 马克思主义民族史学研究经历了起步与发展两个阶段; 在民族史学的综合研究、断代研究和专题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展; 在理论探索上则反映出研究的自觉意识不断增强, 民族史观探讨逐步走向深入,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等积极倾向, 显示了民族史学研究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