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典签制度是南朝格外引人注目的一项制度,由于士族的盛极而衰,皇权的岌岌可危和典签的希荣宣力,造就了典签的盛极一时,但终因自身角色之故而趋于消亡.承担着信息沟通功能和制衡功能的典签,对加强皇权起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后世也产生了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2.
典签制是南朝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特殊的政治制度。典签由身份低微的官吏担任,在宋齐梁时期却一度大权在握,深刻影响了南朝政局。本文试图从典签的设置、变化、影响等方面着手,并看重分析典签权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南朝以后,军府中有一种特殊的府僚,那就是典签。清人赵翼有“齐制典签之权太重”一条札记。现代学者,对典签制度也多加注意。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等专著对典签都有专门篇幅予以介绍。专门研究典签制度的论文也不乏存在。但是,学者们所论仍有可以重新解释和应补充说明之处。所以,我撰此文,综合学界成果,补充自己的意见,以期帮助学界对典签制度形成更完整、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南朝以后 ,军府中有一种特殊的府僚 ,那就是典签。清人赵翼有“齐制典签之权太重”一条札记① 。现代学者 ,对典签制度也多加注意。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严耕望《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等专著对典签都有专门篇幅予以介绍。专门研究典签制度的论文也不乏存在② 。但是 ,学者们所论仍有可以重新解释和应补充说明之处。所以 ,我撰此文 ,综合学界成果 ,补充自己的意见 ,以期帮助学界对典签制度形成更完整、系统的认识。一、对《南史·吕文显传》的重新解释《南史》卷七七《恩亻幸·吕文显传》 :“故事 ,府州部内…  相似文献   

5.
南朝典签制度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前期典签为刺史自辟之属吏,在州府内处理文书事务,职权地位卑下;中期典签由皇帝任命,监察州府以制刺史之权,是朝廷与州府沟通的重要政治通道,为特种监察官,职权地位隆盛;后期典签不再充任朝廷与州府中间人的角色,职权地位走向衰落,并最终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6.
南朝典签初为一介小吏,职不高,权亦不重。后因皇权需要,典签被赋予了监督与制衡州镇门阀势力的权利,其权始重,登上政治舞台,一度左右政局。但其后也因自身缺乏有效的监督与制衡,以致权力畸形发展,终难容于皇权,其权旁落,回归原点。  相似文献   

7.
典签监察与南朝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朝时期,出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考虑,封建君主任用典签在地方政府行使监察任务,刺探州镇诸王、刺史等官员的种种行为。考察其监察机制,分析其对当时社会政治的影响,有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典签的地位和南朝的监察制度。  相似文献   

8.
典签作为身份低下者参平成为南朝政治的重要特色,它既加剧了南朝政治的动荡,又抑制了门阀士族的腐朽;典签、主帅、斋帅三个各词应有所差别,不应完全视为同等。  相似文献   

9.
南朝典签的权重现象并不是普遍的,即使在权重的宋孝武帝至齐武帝时期也仍然如此,弟系宗王府的典签权重于子系宗王府的典签。鱼复侯萧子响事件后,齐武帝对典签的弊端有所认识,对权重的典签予以制约,并惩治了他们的胡作非为。此外,本文对宗王不必依赖行事的年龄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田宅典卖是中国传统民事制度中一种独特的现象,这一现象往往被简单地图解为“典权”——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西方物权概念。方法论的分析使我们看到:将“典权”概念套用于传统的典制,非但造成了物权法自身法理的矛盾,而且扭曲了“典”这一社会现象本身。问题的关键是:中国传统民事法律制度中缺乏对“权利”的有效支撑,于是物权乃至所有权无法获得实质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放弃“典权”的概念,回到典制本身——一个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活生生的制度,以本土的概念还原“典”这一古老的民事传统。透过这一视域,我们重新回溯了“典”的源头,我们看到:导致典制产生的根本力量是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均田制)、佛教信仰和宗族制度,这三种力量在北魏的交汇,使我们更加确信:典制起源于被汤因比认为曾经孕育了一个新文明的南北朝时期。均田、佛寺、宗族三种社会力量的共同作用,恰恰说明了典制在历史上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教育家办学"的时代命题中,当代中国大学校长在重新定位其职业发展之时必须建构一种"参照性权力视角"。该视角的构建为大学校长职业向教育家发展找到了与教育家内涵同构的权力内在性及其必要性。这种内在性与必要性形成了大学校长职业卓越发展的时代性条件,它要求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与大学校长自身遵循"参照性权力"更重于"职位性权力"的法则,经由"职位性权力"向"参照性权力"位序转换助推"去官僚化"与"去行政化"来构建大学校长职业卓越发展之道,进而构建大学校长的主体性,并据此构筑中国大学主体性发展的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12.
瑞士政治制度体现为差异性与一致性、多元性与协调性的有机结合,美国教授艾伦·李帕特将之归于"共识民主"模型.瑞士"共识民主"的精髓在于权力的分享,其联邦行政机构、立法机构的设置和运行、联邦制的实行以及政党制和选举制均反映出这一特点.在一个社会与文化极具多样性的国家中,权力分享的政治意识和"共识民主"的政治模型更能够容纳多样性和尊重差异."共识民主"的制度结构为不同团体提供了利益表达的途径,为少数提供保护,同时在协商与合作的氛围中化解矛盾,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13.
层次分析法是国际关系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之一。从国际体系层次、国家层次和个人层次三个层面可以很好地解释奥巴马政府以"巧实力"外交取代小布什政府"硬实力"外交的原因。分析发现,不同的国际格局和国内环境以及外交决策者的不同是促使奥巴马政府调整其外交战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高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并不随高校的主观意志的变化而变化,也不是高校的管理者主观因素所能决定和选择的,它受到高校的发展过程、阶段、规模、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在构建高校分级财务管理体制过程中,要划清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权力边界”及“分权”与“集权”的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授治校"的权力主体当然是"教授","教授"是大学权力主体的表征。"教授治校"制度是对大学学术机构本质的认同,"教授治校"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在于它客观地反映了大学作为特殊学术机构的性质和特点。"教授治校"是大学管理权力主体的归位,中国大学内部治理结构变革应当充分借鉴西方大学普遍实施的"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真正赋予教师在大学管理中的权力和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国财力的大小是其综合国力强弱的主要体现,而财权统一与否直接影响着财力规模。我国现阶段财权比较分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历史分析可以发现,财权统一与否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可以说,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提高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能力,从源头上防止腐败的发生,统一财权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论太平天国政权性质的转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平天国政权不能笼统地定为“农民政权”或“封建政权”。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国颁布了反映农民阶级愿望的纲领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专制主义的清王朝,作为惟一的斗争目标,此时它属于农民政权。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国将对清的矛头转向内部,为巩固与争夺最高领导权而相互残杀,个人与宗族利益至上,它转变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权。  相似文献   

18.
软实力一词已成为学术界热议的核心词汇,它也成为冷战后各国积极发展的主要领域。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以及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其软实力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然而,中国融入国际体系较晚,软实力的发展刚刚起步,诸如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对国际责任的界定等各类问题还较多,需要进一步的梳理研究。本文试图将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和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软实力发展现状相结合,通过国际战略目标的构建、国际形象的维护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等方面来思考软实力发展的动力支撑,为中国更好地在国际社会发挥作用提供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19.
对公共行政权力的全面、有效监督不仅是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和实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审视公共行政权力监督的现状,从“从公共行政权力监督管理”的概念入手,认为只有从系统的角度研究公共行政权力的监督,才能解决目前监督关况中存在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监督的目的。加强立法,科学发挥政治监督的作用,注重行政监督系统监督重点的调整,加强对公共行政监督系统的理论研究,是目前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