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卢炜 《丽水学院学报》2004,26(6):67-69,90
全文以中外著名戏剧家萧伯纳与老舍为个案,进行戏剧叙事比较。从叙事的表层即文本叙事立场与视角、表现手法和叙事策略方面力图追溯文本的深层原因,探索中西艺术对话的可能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萧伯纳是英国著名戏剧家,在他的戏剧作品中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的色彩,这种理想主义与基督教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这样的理想主义,萧伯纳在作品中表现出了对穷人的关怀和对未来的美好设想。  相似文献   

3.
随着女权运动的蓬勃发展和对女性主义的深入研究,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经典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反映出通话故事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反映出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申玲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24+26-24,26
《蝴蝶梦》自出版以来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哥特式写作风格和引人入胜的情节经久不衰,吸引了大批读者。小说中两位性格迥异的女主人公——叛逆的丽蓓卡和温顺的"我"更是受到了批评家们的广泛关注。通常人们总是谴责前者,同情后者。因为人们觉着丽蓓卡这一形象是不道德的、轻浮的。但是,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看,她们都是父权社会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5.
荣获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萧伯纳声名卓著,“萧伯纳式”戏剧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众多西方学者的探索热情,对于他的研究早巳成为英美等国家的一门显学。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起,萧伯纳其人其作进入了国人的接受视野。在近百年的时间中,萧伯纳的名字在中国耳熟能详,但迄今为止,他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的依然有限,对他的研究也远未达到系统深入的程度。全面梳理萧伯纳在国内的接受历程,透析其在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流播及演变,有助于推动国内萧伯纳研究的深化。  相似文献   

6.
女性主义视角下凯瑟琳·巴克莱形象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明威的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女主人凯瑟琳·巴克莱一直都是评论界争议的人物形象。海明威事实上是借助他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塑造了一个具有女性意识的崭新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小说的创作背景及文本内容入手,反驳了传统评论家对其所持的偏狭观点,以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以期给她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当代日本女性婚姻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婚姻观相比,当代日本女性的婚姻观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出现了非婚一族,产生了新的家庭模式,掀起各种离婚热等,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这一转变的原因,也指出了其中的弊端。  相似文献   

8.
本一方面指出了西西林与萧伯纳剧作中重视发挥戏剧“议论”功能的创作倾向;另一方面,从二人不同的思想情趣,精神气质入手,揭示了“议论”呈现于作品中的风格差异。  相似文献   

9.
《芭芭拉少校》这部作品中,萧伯纳塑造了一个富有独立人格、坚韧勇敢、脱离女性特征的女性。她摆脱男权社会的控制,参与社会活动,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萧伯纳通过这个特立独行的女性唤起女性自强的意识,促进女性参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展示了他与众不同的女性主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文学的角度来看,张爱玲小说中女性主体的构建,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畸形/变态中的女性;梦想/幻灭中的女性;无奈/堕落中的女性;青春/叛逆中的女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73):19-20
唯美主义是以艺术的形式美作为绝对美的一种艺术主张。唯美主义者认为艺术不应具有任何说教因素,认为美才是艺术的本质,推崇形式就是一切。文章以唯美主义理论为切入点,从王尔德童话的语言、主题、意象三个方面入手,探讨王尔德童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曾获得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杰出爱尔兰戏剧家乔治·萧伯纳不仅将英国戏剧从浮夸的浪漫主义文学中拯救了出来,而且对中国戏剧的改革和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以萧伯纳与百年中国戏剧的发展为研究主题,通过分析萧伯纳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探索萧伯纳对百年来中国戏剧的发展变化所做出的贡献,证明他的"易卜生主义"其实一直都存在于中国戏剧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3.
佐媛 《绥化学院学报》2008,28(1):185-186
在人类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20世纪一个最不可忽视的景观就是妇女的崛起。她们行动起来,呼唤妇女的觉醒,并呼唤整个世界认识妇女。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Feminism)一词,最早出现在法国.泛指女性有关争取与男性平等的社会权力的主张。在解读狄金森的诗歌时,可以发现,作为19世纪的女诗人,她的诗歌就已经蕴涵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和思想,因而,尝试从这一新的视角对狄金森进行诠释,探讨狄金森诗歌所映射出的女性主义思想,可更好地理解她的诗意。  相似文献   

14.
钟肇政1950年代笔下,由于贫困,女性的主体意识尚无法萌芽、建立。1960年代在社会转型期,受过教化的男主人公懂得欣赏女性,尊重女性,让女性主义有萌芽的机会,女人终于渐渐"活"起来当自己的主人,钟肇政开始正面描写"情欲"。1980年代,钟肇政小说情欲的主体转成女性,赋予女性主导自己身体和情欲的权力。而在1990年代,钟肇政警醒人们,女性主义发展到顶峰,就会异化为它的对立物。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是个有现代意义的作家。他在最有成就的戏剧创作中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他对戏剧“前史”的变异和不依赖前史,与强调语言在戏剧中作用的后经典叙事理论不谋而合,由此也构建了一种与其艺术自主理论一致的新的现实,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尔德被文学界誉为唯美主义作家、“现代第一人”,笔者认为他同时还是一位有着超前女性观的男性作家。19世纪后期兴起的女权运动和其家庭背景是王尔德女性观产生的主要原因。他的女性观在其作品和言行中均有表现。他所具有的女性观也应当是其“现代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男权文化已成定式,男性作家在这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以他们自己独特的视角并通过他们的想象和理解塑造了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文章试图从男女两性作家对女性形象的诠释角度着手,运用女性主义的批评理论去客观解读西方男作家笔下的女性意识观。  相似文献   

18.
在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几部以女性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因作家性别视角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性.男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爱玛、安娜、苔丝等都体现了男权视角下对女性美的理解.而女作家笔下的女主人公简·爱则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在文学作品中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在当代戏剧文学作品中也表现频繁。从戏剧角度呈现在大众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女性意识,从性别角度来审视戏剧创作对当代女性主义戏剧的发展具有促进意义,重在揭示当代戏剧中女性生存与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揭示当代戏剧中表现出来的当代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及特点。戏剧创作应当摒弃传统性别文化和社会偏见,应当抛弃陈旧的性别角色定位和传统的性别观念,建构女性意识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0.
关于奥斯卡.王尔德和文学理论的关系,大家津津乐道的是他的唯美主义和生活模仿艺术的观点,然而王尔德的理论体系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吴刚教授所著《王尔德文艺理论研究》,作为国内第一部综合专门论述王尔德文艺理论思想的专著,从王尔德理论中批评及批评家的功能和位置,艺术和道德,艺术和自然,艺术和社会的角度深层次地分析了王尔德的理论体系。这种研究角度和方法为王尔德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