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祭祀祭器值年。祭祀:是绍兴一带的旧习。它分为祭祖、祭神两种。文中指的是祭祖,它是解放前绍兴人过年时的“礼仪”之一,表示对祖宗的悼念,并祈求保佑。祭器:主要是指五字锡烛台俗称“五字全”,表示五字(福、禄、寿、富、贵)齐全,讨个吉利的彩头,这幅五字锡烛台;中问香炉,左右两边是烛台,最外边是花瓶(又名贡花),左右各一,插上柏树枝,以示长青,“五字全”计重60余斤。所以说,“祭器很讲究”,“也  相似文献   

2.
一、疑难词句 1.供祖像、供品“供”,不读gōng,读gòng;“供祖像”,把香烛等放在先辈的像(或牌位)前面,表示对先辈的敬奉;“供品”,供奉神佛祖宗用的瓜果酒食等。 2.鬼见怕、观音手“鬼见怕”和“观音手”都是小贝壳的名称。旧社会,浙江沿海的人爱把这种小贝壳用线串在一起,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huái)上,说是可以“避邪”,“鬼”见了也怕。“鬼见怕”和“观音手”这类名称就是根据“避邪”的意思取的。 3.所谓(wèi) 通常所说的“所谓”有两个含义:①“所说的”,表示正面肯定,如“社会主义国家所谓的民主是人民  相似文献   

3.
一、怎样解释"月亮地下"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有些老师将"月亮地下"解释为"月亮底下",这是不对的。"地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读díxià时指"地  相似文献   

4.
一、文中的“我”是不是作者自己? 对于这个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应该是作者,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准确的。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弄清写作中的叙述人称问题。  相似文献   

5.
6.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有些老师将“月亮地下”解释为“月亮底下”。这是不对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这篇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讲述了“我”与闰土的相见、相识与相别,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自由生活的向往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多法并用入境悟情─—《少年闰土》教学体会安徽付启龙《少年闰土》是一篇写人佳作,它虽是节选,却又能独立成篇。但由于文章的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多方面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差异较大,加之作品的时代背景离现在太远,因此,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采用“直奔重点部分...  相似文献   

9.
《少平闰土》这篇课文刻划了一个淳朴,天真,聪明能干,勇敢机灵,知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为了突出这一形象,作者是抓住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一、课前诵读,引出童年1.唱和课内诗(1)师自我介绍。师:我,徐俊,字沐修,号栖心斋主,别号横舟子。一个爱写诗、爱读诗、爱孩子的小学语文教师。(2)师动情诵读。我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看白云多温柔,瞧太阳多明亮,望啊,望,蓝天是我的课堂。在课堂里,我看见了30朵云彩,30朵云彩,每一朵都有神奇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第九册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它故事性强,结构完整,可独立成篇。这篇课文颇具特色,历来受到师生的喜爱和重视。“抓住人物的特点”是本组教材的重点训练项目。它是三,四年级“仔细观察事物”和“注意观察事物”重点训练项目的发展和深化。它和“外表和内心”组成相应的一对。课后的提示,“闰土给  相似文献   

12.
张镇权 《小学语文》2010,(11):51-52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中的《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文章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此文写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1921年,鲁迅写作所用语汇的书面形式,与现代汉语语汇的书面形式不完全相同,有些话还比较深奥。在教学过程中,不少师生会对文中一些内容提出疑问,有些问题在教参中又找不到答案。笔者根据平时所阅的一些资料,对文中几处疑点进行辨析,供同行参考,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第十册《少年闰土》一课,是从鲁迅小说《故乡》中节选的。它虽只截取了小说的一部份(“我”对少年闰土的回忆),但情节完整,形象鲜明。课文刻画了农民孩子闰土的生动形象,展现了这个孩子外在和内在的美,赞扬他“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课文通过回忆往事,写“我”同闰土交往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首段开头就展示了一幅“神异的图画”。这幅图画背景绚丽,气氛欢快。让主人公们出现在这样  相似文献   

14.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中年闰土》《祝福》等鲁迅文章中有关人物描写的片断,尝试背诵其中的经典语句,积累有关刻画人物外貌的语句。  相似文献   

15.
滕卫平 《云南教育》2003,(31):30-31
《少年闰土》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和闰土的友谊,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由于本课篇幅较长,教学时不能进行烦琐的分析串讲,而要依据本课人物形象鲜明的特点,抓住人物描写,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研读进行个性化阅读,从中理解人物形象,感悟人物形象,从课文中感受友谊与真情,并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在习作训练中学会创造。一、直观导读,感知形象1.复习导入:《三味书屋》是介绍谁读书的地方?(出示鲁迅肖像图,学生谈对鲁迅的了解。)2.出示课文插图1,感知闰土形象…  相似文献   

16.
《少年闰土》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史情教育的好课文。它用回忆的写法,把一个有知识聪明能干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写)文章要通过人物的言、行、貌去体会(表现)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训练重点。而利用鲁迅写作《故乡》的背景时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则是难点之一。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如下教法: (在教授完课文内容后) 师:通过本文的学习,大家知道少年闰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据板书回答。) 师:我们怎么知道的呢?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4.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点、难点: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深入理  相似文献   

18.
袁昌仁 《云南教育》2005,(31):28-28
《少年闰土》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些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由于学生所处的时代与课文反映的时代跨度较大,因而生活体验、认识角度、自我感受也不同。教学时可采用个性化阅读方式,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自己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场景,并说出理由。课文提供的场景十分丰富,教师可出示一个题目“( )的少年闰土”作为学生自由选择阅读的纲。  相似文献   

19.
一九二一年五月,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小说《故乡》。在这篇小说里,作者通过“我”对少年时代的回忆,以一定篇幅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的江南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表达了“我”对闰土的真挚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怀念。这就是节选在小学语文课本第九册上的《少年闰土》。《少年闰土》是一篇讲读课文,是本组课文的重点教材。它的教学内容很丰富,字词、句章、语法、修辞及文采等诸方面都可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1.领会课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特点所起的作用。2.默读要有一定速度,能在阅读中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3.在交流、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增强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课文中描写趣事的生动情景。2.感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小卡片、彩图、实物投影仪等。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流程(第二课时)1.整体感知,探究细读。师:上节课,我们从闰土的外貌和初识阶段的描写,体会到他是浙江绍兴一带农村里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