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阅读文言文,首先要扫除实词理解方面的障碍。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古人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为什么“不离句”?这是因为词有概括义和具体义之分。概括义是从许多具体义中概括提炼出来的,词典中对词语的解释一般是概括义;而具体义是一个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所显示出来的意义,我们常见的课文注释多用具体义。这是说的根据上下文解释常见的文言实词也就是要准确地理解词的具体义。  相似文献   

2.
“义随境迁”,一个字、一个词只要进入文句,就会与文句中的词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因此,同一词语在不同的语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含义,即语境义。理解字词的语境义,有助于理解句义,进而理解段篇内容,所以,解释词语语境义是中考阅读测试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考查点。具体的语言环境,决定了词语的含义,这个含义有时是字词的基本义,有时是引申义,有时是比喻义,有时可能是“临时义”。这种“临时义”的语言形式,有时是隐含意义,有时是感情意义,有时是修辞意义。因此,要准确确定某个词语在文中的特定含义,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根据上下文去推断词语含义。尤其是遇到生字词时,由于不让翻查字典,更须结合语境条件去解释,一味停留在这个词语上硬抠,是抠不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翻开小学语文试卷,你便会轻易地找到“解释词语”这一项考题,总会发现“解释词语”这四个字前,出现“联系上下文”。这是在启发学生,要通过“联系上下文”这一方法来解释词语,给学生指出了答题方法。这本无可厚非,因为理解词语,就是要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相似文献   

4.
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词语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言环境之中。要答好词语填空题,关键是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的需要,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做到准确地表情达 意。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本文仅从以下四方面作一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释词的方法     
掌握解释词语的方法,准确地解释词义,是学习语文的一种重要能力。现将解释词语的主要方法介绍如下。 1、环境分析法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解多义词。例①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天山景物记》例②我们要认真地领会文件精神。例③王刚同学的  相似文献   

6.
陈峰 《广东教育》2010,(12):7-7
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实词中无处不在,要想对它们的词义进行准确界定,常常需要借助上下文的具体语境认真揣摩,仔细推断。“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文”,准确地阐释了语境推断法的内涵。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袁允娟 《广西教育》2011,(19):51-51
目前,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中存在"就词解词"的现象,导致了词语教学的低效。"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感性化地理解词语的意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陈玉驹 《新高考》2007,(Z1):11-13
高考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文中”义,即某个词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时,把握语境是关键所在。结合“语境”做题,“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是其基本原则。语境包括“内部语境”与“外部语境”。内部语境,是指  相似文献   

9.
考点透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中考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这里所说的文,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理解时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二是指理解时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把握。这里所说的重要词  相似文献   

10.
(一)字词     
考点扫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近年中考语文试题,字音、字形及词语这一考点主要考查我们对字词音、形、义的理解和把握,常见题型有:1.给汉字注音,或判断字音对错;2.改正错别字,或对错别字进行判断并作出修改;3.根据拼音写汉字,有时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考查;4.判断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常见题型是成语选择题。  相似文献   

11.
考点透视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也是中考每年必考的知识点。这里所说的"文",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理解时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二是指理解时要根据词语的具体语境来把握。这里所说的"重要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一些例子具体介绍三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一、把握语境 ,结合文意理解词义文言字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总是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要准确理解字词的意义就要作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分析 ,看解释是否使文意贯通 ,是否合情、合理。如贾谊《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有人理解句中的“小弱”为形容词“弱小” ,从本句看 ,这种理解似乎可以。但如果我们注意句后的“雍州之地 ,崤函之固 ,自若也”一句 ,这种理解就讲不通。因为这后一句讲的是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 ,依然如固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文阅读中,"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指一个词语具体的语境义。"文中"是指具体的语言环境,词语含义的理解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体文意的词语理解,二是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词义理解。一个词语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受上下文的影响,会有临时的意义。解题技巧有以下几种:一、结合语境,理解词义。这里讲的"语境"即上下文,结合语境即做题时"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  相似文献   

14.
[考点解读] 掌握好汉字,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础性任务。从考试角度来看,识字、写字是不可缺少的。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是中考的重要考点。考生要能根据具体词语的组合和语境,准确判断汉字的读音。该考点的重点,是要能够正确认读3500个常用字中容易读错的字和常见的多音字,要注意重要字词拼音规则的正确运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  相似文献   

15.
语义和语感是体现语言表情达意功能最基本的要素。词义有词典义和语境义之分,前者是相对固定的,静态的,后者是动态的,因具体语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二者有时是统一的,更多的时候是只有某种联系,而并不一致的。同一个词,同一句话,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含义。我们对词、句、段含义的理解,必须结合具体的语境,有时还要联系全文从整体上认识,真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只有把握准具体的语境,懂得语境对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要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在翻译和理解过程中,要结合注解,利用工具书,力求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在一定的语境中作合理推断,整体感知,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7.
文不离句,句不离词。词语是组成句子的最基本的要素,阅读文章只能从理解词语开始。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准确地理解词语,才能透彻地了解句意,进而全面地理解文章。由于汉语词汇丰富而复杂,同学们在课外阅读中会碰到很多生疏的词语。怎样准确地理解这些陌生的词语呢?除了查检工具书外,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言环境推断词义,求得悟解。其方法是:  相似文献   

18.
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我们要顺利地读懂文章,必须真正透彻地理解词语。下面我们就告诉大家几个妙招,帮助大家顺利地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推敲词语我们首先可以用文中的原句,理解词意。一些词语在出现时,前面或后面已形象地概括出了词语的意思,我们在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19.
一、把握字义每个汉字都有其固有的字义和在具体语境中的语境义,我们只要明了这个字的字义,把它放到语境中结合词语来整体把握,就不会误读误写了。二、明确字音许多汉字读音尽管相近,但其声、韵、调还是有细微区别的,只要能准确读出这些字的读音,就能比较轻松地辨析这些音近字了。三、辨析形旁汉字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因此我们通过辨析其形旁,就能比较准确地辨析汉字了。四、明白结构汉语中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结构对称、词义对应,甚至连偏旁也相同。我们可以利用它的这一特点来辨析其书写是否正确。五、了解来源有些词语如果不明了它…  相似文献   

20.
词义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准确理解和运用词语,除了平时的学、说、用之外,还要把词义教学贯彻在阅读教学之中,教词不离文,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词义。一、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词义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是最经常、最重要的教学词义的方法。这是因为,汉语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因此正确理解词语是学习的难点。要突破这个难点,就必须让学生懂得准确解释,就要符合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