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外视野     
《视听界》2012,(2):10-10
超五成外国观众不进影院看华语电影由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针对美、英、法、德、日、韩、印等国35岁之下的电影主流观众的调查显示:超过1/3的外国观众一点不了解中国电影.超过58%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电影对世界电影影响一般。除了整体关注不够,外国观众也不怎么进电影院看中国电影,其中55.1%的人是通过录像带、DVD观看的。  相似文献   

2.
《新闻记者》2012,(9):87
据《商业周刊》报道,英国广播电视公司节目观众研究会与商业电视收视调研机构Thinkbox公司联合发起的年度研究显示,2012年上半年,英国观众观看的广告数量达到491亿英镑,比2011年同期相比上升1.6%,达到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2012年度"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调研涉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国电影观众,并在亚、欧、美主要国家集中采样,取得了十多万条统计数据,在广泛性和针对性上取得了平衡。2012年度调研报告通过数据,描绘了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报告不仅是对2011-2012年度中国在文化强国建设上制定相关政策、采取相关措施的回应,也是对入世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国际影响力状况的梳理与总结。报告认为:相对美、英、法、日等电影输出大国,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文化大国的地位还不相称。但是,外国观众普遍认为中国电影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渐增长。中国电影在电影故事、电影音乐、电影哲学等方面有较高的辨识度,具有独特的魅力;同时在电影故事、字幕翻译、宣传推广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最后,报告对中国电影如何增强国际影响力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从《阿凡达》开始,电影工业进入3D时代.国内电影市场也紧跟其后,3D银幕和放映机在大中城市迅速铺开.然而,很多观众反映3D观影体验很差,3D沦为噱头甚至刷票房手段.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指出,44.8%的受访者认可3D电影的效果,觉得很好、很震撼,但也有43.0%的受访者感觉很多3D电影名不副实,41.2%的受访者认为当前3D电影并不值票价.(《中国青年报》,6月15日)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技传播存在一个怪圈:对农节目数量少饱受学界诟病,不少学者建议增加对农节目;可是央视精心编播的对农节目却遭冷遇.有学者曾做过调查,对CCTV -7两档专门为农民编播的经济类节目“金土地”和“致富经”,27.8%的农民观众对此“一无所知”,34.6%的观众“漠视其存在”,12%以上的观众明确表示“不喜欢”,对它持“肯定和赞扬态度”的不到两成;①笔者2012年1月至3月对重庆市南川区、涪陵区等地农民随机抽样调查,对“您是否收看过央视七套的《农广天地》《致富经》”,39.7%的农民表示“没看过”,29.3%的农民“偶尔碰到了看看”,21.4%“有时收看”,“经常收看”占8.9%,0.8%未选.以央视干练的团队精心编播的农技节目在农村遇冷,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美国某大学孔子学院举办的"中国电影之夜"为案例,对观看中国电影的当地美国民众进行调研,分析当地美国人对中国电影偏好、接触途径和动机等特点,进而为满足观众需求,提高中国电影放映效果服务,最终为"中国电影之夜"文化活动的组织宣传提供策略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抽取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的1308名外籍人士进行问卷调查,旨在深入地了解中国电影文化和价值现在国际传播中的现实状况.根据调研数据,我们对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的接触情况及偏好、外国观众对中国电影中文化符号和文化价值的认知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全球知名媒介咨询集团尼尔森在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收集的数据表明,全球约有20亿人观看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超过了世界人口的1/3。亚太区的观众对开幕式最感兴趣,其次是欧洲(30%)和北美洲(24%)。就国家和地区而言,中国观众对开幕式最为关注,其次为往届奥运会东道主。据估算,有6500万美国观众观看了这一盛事,对于奥运会开幕式显示出了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32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6部.纪录电影生产占国产电影总量为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占院线电影发行总量的1.3%.两项数据较2015年均略有降低,这反映了当前环境下市场对纪录电影的保守审慎态度.  相似文献   

10.
韩飞 《传媒》2017,(6):19-21
根据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CDRC)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过审的纪录电影一共有32部,进入院线放映的中外纪录片6部。纪录电影生产占国产电影总量为3.3%;进入院线的纪录电影占院线电影发行总量的1.3%。两项数据较2015年均略有降低,这反映了当前环境下市场对纪录电影的保守审慎态度。2016年,纪录电影全年总票房为2.05亿元,其中真人秀纪实电影1部。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项目在全球范围内回收1592份有效问卷,样本涉及五大洲66个国家。本报告作为调研报告之一,重点调查研究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作用、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外国观众选择观影渠道的影响。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有促进作用,但同时存在一定问题;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对观众是否走进影院、如何选择观影渠道具有直接影响。未来还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打造中国电影文化形象,要建立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数据库,将中国电影国际传播提升到战略性高度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12.
近10年来,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在世界影坛崛起——谜题电影.导演把电影制作成"谜面",整部电影成为一个放大的"谜语",观众观影即"猜谜",需重复观看,多次回顾、思考,才能揭晓"谜底".这类"智力游戏电影"题材广泛,情节扣人心弦,结局往往出人意料,深得影迷喜爱.  相似文献   

13.
闵捷  孙金蓉 《传媒》2018,(14):59-62
根据艾瑞咨询对中国互联网体育用户的研究显示,截止到2016年,我国线上观赛用户已达到观赛用户数量的52.8%,超过通过电视渠道观看体育赛事的观众,成为最主流的观赛方式.其中,通过PC端观看体育赛事的观众占总人数的26.4%,手机端占18.8%,平板电脑占7.6%.  相似文献   

14.
我珍藏着几十份电影说明书,那是我在担任沪上一家电影院业余影评员看电影时买的. 我从1974年7月参加影评组,至今已经整整30年了.我至今记得参加影评组观摩的第一部影片就是王心刚主演的<侦察兵>.参加影评组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提前观看即将公映的电影,而且是免费的.1976年粉碎"四人帮",一大批五六十年代经典影片与久违了的观众见面,一些优秀国外影片也陆续上映.尽管看了不少电影,但没有一张说明书,因为那时不大有说明书与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规模正在迅速扩大,中国对境外影片审核与引进制度逐步放开,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在涉足境外电影产业,而传统媒体也积极开发境外电影的电视端发行渠道.互联网视频网站在广电严控下进行OTT业务开发,也为境外电影在中国电视端播出创造可能性,互联网和云数据为电视端观看境外电影提供技术保障,智能电视和周边硬件设施将电影观众拉回客厅,而基于有线电视宽带资源的全国电影频道联盟也将继续发力,打开电视看电影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将大数据应用于内容开发的热播电视剧《纸牌屋》的成功,引起了世界性的热议,也让Netflix和"大数据"走入中国电影观众的视线。中国电影业界开始广泛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为中国电影产业服务,而一些技术公司也开始了在这方面的摸索。其实就准确性而言,传统的调研方法凭借着统计学的基础和大量的实践经验无疑是最准确的。北美电影市场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创作数量持续增长,2016年我国共生产电影944部,比上年增长6.31%;2016年1~9月共备案电视剧892部、34946集,比上年同期增长10%.随之而来的是国内影视剧著作权纠纷也大量出现,如何判断影视剧是否构成抄袭和侵权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长期司法实践中,“实质性相似”规则成为判定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核心标准.  相似文献   

18.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在《中国新闻周刊》与新浪网联合所做的题为“你怎么看待保健和养生方面的书籍?”的问卷调查中,总共有1436人参与调查,对这类书表示“完全没兴趣”的仅有250人,占到总数的17.63%,余者均表示看过、或有意观看这类书籍,其中有7.33%、即104人表示“对这些书本作者很了解,买了好几套这类书”。  相似文献   

19.
图价格便宜 一套正版的Win98要上千元人民币,而一张Win98的盗版光盘只要10元,如果你的收入不允许你把一千元不当回事儿,选择哪个还不是明摆着的事儿。热门电影在北京的电影院上映票价为20-30元/张,而十几元的盗版影碟不但能反复观看,还省去了交通、在外就餐等附加消费,多好。与世界同步 信息时代了,通过各种途径,中国观众对国外的影院现在演什么门儿清着呢。谁能忍受一部电影等别人都看完了、说烂了以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成效十分显著,2011年全国电影票房总收入超过130亿元.然而,作为文化传播媒介的中国电影在繁荣数据的背后,其真实的海外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其国际传播效果到底怎样?中国的电影创作如何能够在立足于本土的同时又放眼于世界?带着这样的思考与疑问,本着严谨的学术精神与治学态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 AICCC)以建构"第三极文化"为根本宗旨,首开先河,在2011年发起了面向海外观众的"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调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