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肖亮 《当代教育论坛》2005,(4X):117-120
2004年全国卷高考数学试题整体稳定,布局合理,考查全面,重在基础,严格按照“在考查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考查能力和素质”的基本原则,加大了对考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考查,比过去的试题更加灵活、科学,对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有良好的导向与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孙惠华 《教学月刊》2004,(12):46-49
与以往比较.2004年的数学高考大纲最大的热点就是增加了对数学“个性品质”的考查要求.如何理解和体现这一抽象而又难以把握的要求是高考复习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笔分析了2004年全国15套高考数学试卷,从中悟出一些体验与同行们交流.  相似文献   

3.
按照教育部的部署,2005年的高考继续实施全国统一考试.分省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制订的《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规定了考试目的、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分省命题各有关省(直辖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教育部考试中心以及各省、市考试机构依据《考试大纲》编写了《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细化了《考试大纲》对考试的知识内容要求和能力要求,明确了试题的题型比例和难易比例.并附有参考试卷,以有助于考生复习时对《考试大纲》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2006年全国高考数学卷Ⅰ紧扣考试大纲,整个试卷有效贯彻实施了"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的命题指导思想.试题涉及知识点的覆盖面广、起点低、坡度缓,充分重视难度适中,与2005年高考试卷相比,全卷稳中有新,稳中求变,保持了高考的稳定性.试卷能区分出不同考生对基本概念掌握的层次或效果不同,强化应用意识,倡导理性思维,体现创新意识的考查.2006年高考数学试卷在难度设置顺序上更显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思维方式,试题立意朴实而又不失新颖,体现了文理差异,显然有利于高等院校对人才选拔的需求,区分度明显.  相似文献   

5.
2000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由1999年14道,减少到今年12道.所考内容多为数学的基础知识?常见题型,侧重对考生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形成过程的考查,注重考查考生基本数学素质和能力.在题型设计上,以能力立意,突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增大了思考量,减少了计算量,加强了对考生思维品质、创新能力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如何快速准确地解答选择题,是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的先决条件.现就选择题的解题思想方法作些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6.
高考作为人才选拔的重要手段和教学的指挥棒,对落实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有必要对高考试卷中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进行研究.以2022年高考数学四套试卷为研究对象,制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评价框架,对各核心素养水平进行编码,并以此分析各核心素养在试卷中的表现,可以发现考查规律,给日常教学以这样的启示:夯实基础知识,落实“四基”“四能”;培养数学思维,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注重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苏发银 《现代教学》2007,(11):52-53
2007年上海数学高考继续实行一、二期课改教材合卷,考核两种教材的公共部分,同时实行文理分卷。综观整张试卷,首先是坚持上海试卷一贯的"能力立意"的理念,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也特别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的考查,这对今后的高等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导向性。  相似文献   

8.
2010年广东高考数学试卷分文、理两卷,共性是观点明确、特点突出,都有一批求新、求稳、突出重点的好题.既考查了考生在高中阶段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考查了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数学潜能,都是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优秀试卷.这对今后的教学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下面全面分析一下试卷,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戚怀志 《数学教学》2005,(1):34-35,5
总体上,2004年的上海市中考数学试卷是有特色的.在把握基本要求、降低难度、考查数学基础能力以及重视能力考查等方面做了很好的努力:本刊已有专文刊出,但是,勿庸讳言,今年的上海市中考试卷中也存在着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现在提出来,和同行们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0.
庄卫军 《新高考》2005,(1):105-107
中央全会是党就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凝聚全党智慧,统一全党意志和行动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治国理政的思想政治总动员。因此,党的中央全会,素为国内外公众和舆论所高度重视,同时也为高考政治命题者所青睐。2004年高考政治科考试大纲,在时事政治的考核范围内首次明确增加了“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从实际考查情况来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2004年高考多套试卷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正在备战2005年政治高考的考生而言,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2007年全国高考英语有13套高考试卷中都考查了情态动词,对情态动词考查密度较大,说明了情态动词是高考的一个考查热点,考生在备考时应加以重视。下面对在2007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英语试卷中涉及情态动词的试题进行归纳盘点并加以分析,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高考从2007年开始已经经历了六个年头,在这六年里,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学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突出了对核心数学能力的考察,对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考察.既考查学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需求.试卷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体现了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推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4.
一、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基本符合考试大纲的要求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全面又突出重点 考试大纲列出的21个必考内容在今年的高考中部涉及到.或单独成题或以综合形式出现。同时.对于吏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细细品味 2 0 0 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卷 (新课程卷 ) ,给人的印象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 :“活”与“新”.整份试卷保持以往对基本知识点与基本方法的考查的同时 ,更注重对数学思想与能力的考查 ,如第 (19)题、第 (2 1)题中的分类讨论思想以及各题中对各种数学基本能力如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以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新教材的实施 ,给命题者提供了更广阔的命题空间 .比如在知识的“交汇点”出题 ,其典型代表为第 (2 1)题借助向量包装 ,实则转化为曲线与方程的关系 ,如此既考查了向量的有关概念与运算 ,又考查了解析…  相似文献   

16.
高考如何命题同学们最为关注的,我国有关部门对此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尤其在命题中对考试的内容改革进行了具体实验,主要体现在对新内容的处理,新旧内容的有机结合与融合,题型的改良与创新,单题难度的预测与控制,整卷难度的设计与调控等,通过阅读这篇研究报告,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受到较大的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2001年高考数学试题以“三个有利于”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循《考试说明》规定,充分体现了“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注意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的命题原则,稳中有降,小有创新,突出基础,强调能力.与去年的试题相比,高难度试题比例有所减少,基础试题增加;计算量减少,试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普遍增多,为考生提供了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00年高考阅卷工作已经结束,我们感到今年的试题特点是:基础、灵活、贴近,突出对基础和能力的考查,有利于中学数学教学.以抽样调查分析,今年考题的难度系数分布区间最理想,以中档题为主,且区分度较好(见表2),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近年来又一份较为成功的试卷.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江苏高考自主命题的第五个年头,同时也是江苏2008年新高考前的最后一次“3 1 1”高考模式,其命题思想和试题呈现方式倍受社会关注,必将为对接下来的“备战高考”起着传承或暗示作用.纵观2007年江苏高考试题,数学试卷进一步优化了结构,拓展了命题的思路.试题起点较低,比较平稳,循序渐进,在全面考察基础的同时,突出体现对学生的数学基本功、数学应用、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可以说2007年江苏高考数学卷在结构、数量、类型上都比较合理,不失为一份较成功的试卷.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1覆盖大量重点,全卷没有超纲题数学卷整体起点比较低,前…  相似文献   

20.
《考试大纲》从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题结构,题型示例,参考试题及解答等六大方面对考生作了明确、具体、详尽的指导,认真研读考试大纲对提高备考质量,避免盲目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备考,从而提高考生成绩,将大有裨益.《2 0 0 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课程版》与《2 0 0 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有很大的差别,认真研读比较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一、能力要求方面有差异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1 )思维能力中“能合乎逻辑地、准确地进行表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