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裔华人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描写了四个华人移民家庭中的矛盾与摩擦,表现了中美两种文化,尤其是在家庭价值观方面的差异:相对于以"孝"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美国人在家庭中更突出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的权利,崇尚自由和平等。  相似文献   

2.
谭恩美的《喜福会》以母女两代人的矛盾冲突表现了美国华裔在两种文化下的迷惘。本文试图从美国华裔所处的边缘状态探讨其文化身份的确认足迹,并揭示两种异质文化融合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由于社会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的不同,中西方存在着很多差异,婚姻观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婚姻观的角度出发,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语料,对《喜福会》中生长在不同文化背景及价值观下的母女对婚姻的态度进行对比,从而找出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帮助那些国际联姻的人实现更好的交际。  相似文献   

4.
美籍华裔谭恩美笔下的《喜福会》作为一个能代表中美两种文化差异的小说,在文学史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小说中反应了两代人之间的误会,冲突,到最后彼此间的相溶,相通。中美文化最初间的冲突,到最后两种文化能和谐相通。从侧面也同样反映了中国在历史的长卷中的历史沧桑到现如今的蓬勃强大,这中间的不易与拼搏。现今的华裔终于可以理解上一代的做法和对祖国深刻的尊敬。  相似文献   

5.
谭恩美1989年发表了第一部小说《喜福会》,一经发表立即引起轰动。作为一名华裔女作家,在美国强势文化的压迫下,她的作品流露出很深的后殖民特色。本文即从后殖民角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和小说文本的后殖民性。  相似文献   

6.
在社交场合,说汉语和说英语国家的人群聊天交际中,文化差异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甚至引起冲突,因此研究社交场合中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对于中西方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电影《喜福会》为例,试图对社交场合聊天中中西方话题差异的表现和原因进行阐述,分析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注意的方面,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焦圣华 《海外英语》2013,(16):243-244
在社交场合,说汉语和说英语国家的人群聊天交际中,文化差异容易造成双方的误解,甚至引起冲突,因此研究社交场合中英语和汉语聊天话题的差异对于中西方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以电影《喜福会》为例,试图对社交场合聊天中中西方话题差异的表现和原因进行阐述,分析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应该注意的方面,对我们进行跨文化交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喜福会》展示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国母亲与代表现代美国文化的美国女儿之间的各种冲突,但更再现了美国女儿与中国母亲的同一性。本文通过分析《喜福会》中中国母亲性格上的两个特点:忍而不让、自信达观,以及对自我的不断追寻说明中国母亲对美国女儿的影响以及美国女儿从中国母亲那里获得的精神,从而揭示中国母亲与美国女儿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是一部以母女关系为主题的小说。谭恩美以第一人称为主,伴随第三人称转换的叙述方法,通过富于特色的移民语言和女性语言,成功地塑造了母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0.
谭恩美的<喜福会>的成功,可以说是美国出版界的奇迹,但并不存在所谓的谭恩美现象的那种神话.小说的成功有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当代美国社会的进步使华裔不断地追求权力平等的需要;而作者本人又具有与小说<喜福会>里的人物相似的经历,加上对中国旧社会的描写满足了西方人的好奇心;再有小说独特的叙述结构以麻将会来引领故事.这些都应是<喜福会>成功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喜福会》是著名华裔美籍作家谭恩美女士的成名作,一问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小说讲述了四位华裔母亲与四位美国女儿之间的情感纠葛,并以母女之间的误解、冲突,及最终的和解为主线,充分向读者展示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差异、碰撞以及互补。本文将以小说中的情节为依据来对比分析中美家庭教育观念和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谭恩美的小说<喜福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是关于母亲权威的书,但这种权威是慢慢地建立起来的,即从颠覆到最终确立的一个过程,然而正是在这种过程中显示了母爱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礼貌,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象征,不仅有利于社交的顺利进行,而且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有巨大的作用.表达礼貌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语言的运用.然而,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用语却不尽相同.随着全球化发展的推进,在跨文化交际中,恰当的礼貌用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礼貌原则的视角,通过电影《喜福会》中生动形象的例子,对中英礼貌用语差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语用分析.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女性主义关注的是父权制对妇女的统治及西方霸权主义对第三世界妇女的统治的问题。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处女作《喜福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内全景式地展现了华裔女性的命运演化史,沉默和打破沉默是其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它以四对美籍华裔母女为叙述中枢,探索了华裔女性受到霸权文化、殖民话语的双重边缘化,沦为主流社会外的"他者",失去声音的问题,揭示了华裔女性沉默的根源,呼吁寻找非殖民化出路、解放女性,使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从而体现了作者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张飏 《英语广场》2024,(8):69-72
《喜福会》是一部典型的人物成长型小说,从人物的视角和声音层面来看,小说讲述了两代华裔女性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共情与和解的故事;从作者的视角和声音层面来看,小说展现了作者谭恩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和华裔女性多元身份构建的独特感知力和洞察力,可以看作是作家自我情感的投射。  相似文献   

16.
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讲述了第一代美国移民中性格、命运各异的四位中国女性以及她们生长在美国的女儿的生活经历。小说由一片鹅毛引出,而综观整部小说,鹅毛是连结母女关系的一根重要纽带,一个意味深长的线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鹅毛在中西两种文化中的内涵,从情感和文化两方面阐述其在《喜福会》中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喜福会》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万千读者的眼球。这部以四对美国华裔母女的故事为经纬的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调书写了一个个隽永而绵长的情感瞬间。这些故事讲述着四位母亲从中国到美国寻求生活希望的艰难历程,她们的选择是对流浪的诠释,是生存的另类模式。  相似文献   

18.
米勒作为美国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在《小说与重复》中以重复观分析了七部英国小说。本文试图通过"重复"理论解读作品《喜福会》——重复的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美籍华裔女性作家在美国文学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对其人及其作品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众多研究中,中国学者所采取的视角大多是解构主义、东方主义、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冲突或文化认同。这些研究既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赞扬,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华裔女性作家对中国文化及中国女性的批判。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华裔女作家作品里的这种矛盾呢?以谭恩美的《喜福会》为例,来探讨中西两种文化背景对作者的影响,以及造成作者写作时内心矛盾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0.
笔者结合萨义德的东方学批判考察王颖电影《喜福会》,认为该影片并未脱离东方学的理论框架,而是将中国"他者化"了,是对中国形象的又一次误读。因此,对于美国大众媒体所传播的中国形象,应时刻警惕其背后隐藏的文化霸权和意识形态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