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不断遭遇新的自然灾害的时代,广播媒介如何开发自身巨大的社会功能潜能,将自身不可替代的媒介优势开发至最大化?日本"3·11"大地震中的广播媒介的表现和"不可替代"的社会效果为我们提出了新思考.  相似文献   

2.
郭小雪 《东南传播》2021,(6):132-134
在融媒体环境的当下,媒介融合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运用在电视综艺节目中逐渐凸显,节目创新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芒果TV制作的综艺节目《朋友请听好》融合了"广播+真人秀+网络"的媒介形式,在形式上进行新旧媒介融合,破局综艺困境;在内容上巧用互联网思维,唤起用户情感共鸣;在制作上节目成员多元化,内容注重人文关怀.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迭代融合中,该节目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转型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与创作思维.  相似文献   

3.
2015年度广播综艺节目在互联网络与媒介融合的张力驱动下,主动向碎片化、个人化、社交化的广播综艺制作理念转变,在此背景下,包括广播音乐节目、广播真人秀、广播脱口秀等各种具有时代性的广播综艺节目形式衍生,同时对传统综艺节目进行形态重塑,表现出更强的整合性、互动性。迈向融媒整合纵深的"广播+"时代,广播综艺节目仍在自身革新与融合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4.
上个世纪后半叶,广播受到电视的冲击,由强势媒介边缘化为弱势媒介.电视出现之后,声音已经不是广播所独有的传播载体,广播只好在节目的制作模式上寻找出路,走一条与电视不同的路.在此背景下,与传统广播模式不同的"珠江模式"产生了.  相似文献   

5.
受"限童令"的影响,以《爸爸去哪儿》为代表的儿童综艺节目,连同一些原创的儿童网络综艺节目转战网络,形成2016年儿童网络综艺节目的新格局.文章以这些儿童网络综艺节目为关照对象,探讨了其特征与问题,并对儿童网络综艺节目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薛丹 《传媒》2021,(14):53-55
融媒体时代的综艺节目舞台早已由传统电视荧幕拓展到"二次元"审美的网络平台.在基于4G技术的手机端短视频热潮之上,人们又将迎来5G技术助力下的中长视频风口.随着融媒体的转型与深化,综艺节目主持人借助技术的东风实现多平台、跨媒介的主持传播将是必然趋势.面对不同层次的受众需求和多元的媒介文化土壤,主持人需要在夯实主持核心技能"本身"之外,完善符合新媒体平台定位的"分身".鉴于举办主持人大赛早已是各级媒体平台选拔培养主持人队伍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央视、省级卫视、网络媒体的代表性主持类赛事,论述融媒体时代综艺主持人应如何提升核心专业技能以增强行业竞争力,实现"跨屏"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各类微电台﹑电台APP的发展应用,媒体融合正日益加深,传统电台和网络电台的边界正在模糊和逐步消失.融媒体时代下传统电台究竟该如何应对这一形态的巨大改变?究竟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媒介不断移动化﹑融合化﹑个性化的现实?本文通过梳理媒体融合下我国广播的困境,提出广播应立足融媒时代实现媒介技术﹑传播模式﹑生产机制﹑盈利渠道等多方面创新.文章认为:未来的广播创新将是以互联网思维为建构基础,以新媒体特性为导向的智能电台再造过程.  相似文献   

8.
综艺节目热潮涌动促使"CP文化"从一个小众宅文化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流行现象,关于"CP"的话题量、报道量也居高不下,形成"CP文化"的"媒介奇观".本文主要在"媒介奇观"视野下从社会心理、文化环境、媒体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解读和归因,对其进行反思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在电子媒介使人们"再部落化"的今天,广播因其听觉传播的感知特性能够更好地突出其无可替代的价值.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广播应走出认识误区,从听觉感知出发,遵循和把握声音和听觉的传受规律.一方面突出其宣传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回归"声本"属性,在媒介竞争更趋激烈的今天,实现受众"完整人"的塑造及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取向,完成新一轮的自觉进化,回归自身的媒介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彩  曹璐 《现代传播》2008,(2):41-42
日本是一个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长年的多发性灾害提升了日本政府、社会、媒介和民众的抗灾救灾能力,从而使日本广播在防灾救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甚至有了"广播救了灾害大国日本"这样的提法.广播在重大突发灾害面前如何起到"社会的神经中枢"的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日本广播在媒介功能理念、重大灾害报道运作规则及应对机制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传统综艺节目录、制、播遭到停摆,在疫情期间全民居家的背景下,传统综艺节目开始寻求新的出路,打破了传统录制剪辑播出的制作流程,协同录制的"云综艺"不断发展,"云综艺"作为新媒体新技术支持下的综艺节目,打破了传统的节目制作模式,革新了固有的传播方式,本文以"云综艺"为主题,对其未来的发展策略进行简单的探析.  相似文献   

12.
如何在众多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吸引观众的注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如今电视综艺节目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T2O模式将电视媒介和电商结合起来,为电视综艺节目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从社会临场感的视角,以《女神的新衣》为例来分析T2O模式综艺节目的特点,从而提出T2O模式综艺节目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周芳 《传媒》2021,(22):59-61
传统广播与社交的关系演进中,在凸显时间即时性与仪式感的"内嵌"关系上,广播内容可以实现社交元素的嵌入,如传统点歌交友、话题互动、婚恋相亲等.到了"外嵌"关系上,广播与社交媒体进行连接,强调空间上的覆盖与可得.未来,广播与社交将继续深度"互嵌",并通过跨媒介联动带来声音社交的更多可能.此外,在广播发展过程中,积极拥抱互联网社交思维和新媒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广播需以社交为"切口",从内容嵌入到渠道嵌入再到日常生活场景嵌入,搭建具有聚合力和强大传播力的社交平台,不断夯实自身媒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传播创造并维系社会".当下,人们已经进入深度的媒介化社会,一切社会关系都被披上了浓浓的媒介色彩.人类的工作、生活等一切互动不仅是以媒体为工具而且受媒体所支配.在"Z世代"社会关系当中,人们传播、接受信息的方式、渠道被无限扩容,网络司法拍卖的信息流则显得过于窄小.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探索构建了以"电视+移动直播平台+...  相似文献   

15.
孟伟 《现代传播》2006,(2):54-56
信息社会媒介传播体现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具有小众传播的特征.这种小众传播以"族群"传播理念为核心,"族群"更强调传受主体之间所建立起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解释当代传播行为的一个核心因素.当代"族群(group)"①传播理念,既指实体意义上分化的小众和小众化媒介所应用的媒介理念,也指目前在传统大众媒介领域中,在节目内容选择、编排方式等方面可以推行实践的"族群(group)式"传播理念,两者一显一隐.目前广播领域中的"族群(group)"传播理念应用,一方面体现在类型化电台中,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其他综合电台中,强调节目呈现出一种小范围的私人交往的氛围.  相似文献   

16.
涂小芳 《视听》2021,(1):17-19
芒果TV于2020年6月推出的30+女团成长类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伴随着主题歌曲《无价之姐》的魔性传播燃爆了整个夏天,成为2020年的现象级综艺节目.该节目从创新的节目定位到新颖的节目内容与形式的打造,再到借力"三微一端"等媒介向外扩散传播,成功实现了对"姐姐精神"的深度挖掘、艺术化表达和裂变式传播,体现了芒果T...  相似文献   

17.
付玉 《传媒》2021,(8):84-86
党的新闻事业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我国的党媒史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依然不足,对历史上党媒如何在实践中具体贯彻"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的梳理就更少了.基于此,本文以广播为切入点,围绕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人民广播事业"的历史景象,探究了全党办"广播"、群众办"广播"的源起、内涵,以及这些实践活动的历史影响.通过历史资料的梳理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广播"双办"实践是对"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理念的具体落实,发挥了基层媒体沟通中央、地方、群众的特殊作用,也是农村治理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8.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19.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成立促进了电视节目与广播节目的融合,彰显了新时代国家电视台的新风貌,创造了"听"电视、"看"广播的崭新视听世界。深入研究探讨广播电视节目的融合模式,对广播电视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在阐述广播电视综艺节目融合的现状、分析节目融合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讨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融合模式,并结合中央电视台《回声嘹亮》节目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歌走天下》融合的节目制作实践,对电视综艺节目和广播音乐节目进一步融合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真人秀综艺节目中脱颖而出,让一档节目获得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的双赢,这是现如今我国电视人面临的难题.本文以东方卫视《女神新装》节目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该节目成功的内容生产与运营模式,即满足了观众对"悦目"的窥探,也符合了大众对"美味"的快感,更适应了当前媒介环境的转变.只有不断进行原创的尝试,提高本土电视节目的造血功能,扭转引进舶来模式的被动现状,才能引来电视综艺的春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