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德育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来看,学校德育应该是一种交往行为。在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关照下的学校德育,应以对话作为师生交往的主要途径,德育内容应回归生活世界,培养具有主体间性的德育主体。  相似文献   

2.
大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特殊的交往行为构成的“公共领域”。因而大学的社会功能和运行绩效取决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教师和学生、大学和其他社会组织是否具备交往主体的共性?是否具备有效交往的“主体间性”?文章通过对现代大学的起源———中世纪大学的考察,以及现代大学困惑的分析,认为应将“投资—生产—需求”的分化和分工型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模式,转向“投资方和需求方整合、需求方参与生产”的合作型人才培养模式,即通过重构主体间“需求整合的聚集式对话”促进现代大学交往主体的回归。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的师生对话交往呈现明显的知识化、对象化、工具化倾向,它悬置了情感关怀,遮蔽了主体间性,湮没了心灵诉求。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关注人的现代性生存境遇,追求双向度主体之间平等、协商与尊重的对话与交流,这与当前师生对话交往所追寻的价值意义相契合。因此,基于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可以从以自由平等为规则,创设理想的话语情境,以尊重信任为支点,建立师生主体间性关系,以真诚理解为原则,构建师生对话的合理空间着手重构师生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交往行为理论话语影响下,翻译作为人类特殊的社会交往活动,其主体问进行着对话交往,译者成为社会交往主体之一,被赋予社会性主体间性.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由对当代西方社会问题的诊断而提出其交往行为理论。从消除技术异化角度看,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包括交往行为和交往理性、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改善主体学习机制、建立主体间性等内容。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带有鲜明的批判性、实践性和辩证否定性等特征,但同时又带有一定的调和、改良和“乌托邦”倾向。研究哈氏交往行为理论对消除工具理性张扬,使人类走出主体困境具有重要启迪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生主体间性符合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推动师生关系的变革,对当前的课堂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从哲学的角度来分析人的行为,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关于四种行动类型、互动生活世界、理想的言说情境等阐述可以给师生主体间性构建的行动模式及关注核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是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和社会学传统与米德符号互动理论以及当代语言哲学与批判理论的综合。将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引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构中,大学生主体性、话语权的缺失,教育内容脱离生活世界等造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有效性的缺失,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对于构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平等关系,增强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增进教育与现实的结合,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交往作为21世纪最具时代特色的人类交往行为,在文化交流和政治参与中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网络交往的公共领域基本符合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的预期。基于哈贝马斯的视角,我们将从公共领域理论的理论维度探讨网络交往的理论合法性。  相似文献   

9.
哲学的目光从形而上学的思辨转移到对生活世界的关注,是传统哲学向现代哲学转向的一个重要标志.当“生活世界“被主题化从而受到众多哲学家关注时,当代德国著名哲学家哈贝马斯对于将“生活世界“由单纯的认识论概念向丰满的文化一社会学概念的转变作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文章试图从内在精神、背景结构以及功能内涵三重维度为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理论勾勒出一幅整体图景.  相似文献   

10.
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如何高质量地上好这门课,对于全面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至关重要。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及教师自身特点,恰当地引入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中的对话方式、兴趣导向、主体间性等观点,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话语表达方式、教学导向、师生关系等发生转变,以至进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1.
从交往理论的视角看,教育应归属于交往行为,而且是一种特殊的交往行为。创设有效的教育言说语境和变革教育实践者的思维方式是实现教育交往行为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妍 《考试周刊》2012,(61):162-163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这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我们思考社会问题有重要启示。其思想对于我国的主体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梳理其理论脉络,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14.
全球化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是我们时代的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开放的基础,并决定着中国的未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要求哲学有新的思路,也要求它更加面对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具理性已演化为技术理性,并发展成为一种社会统治形式,人类社会进步的出路是重建现代交往,用交往理性取代技术理性,交往理性的核心是主体间性,主体间性的本质是言语交际与交往资质,应将交往理性提到理性最重要的位置。并将人类社会的进步寄托在跨文化交往与平等对话中。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重视实践中主体间的交往关系,社会实践赋予交往行为特性,物质交往在全部交往行为中具有中心和基础地位。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侧重在程序公正的条件下,完全平等的主体通过在理性动机下有效真实的互动达成共识。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与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辩证关系,可以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  相似文献   

16.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思想界凸显的一个重要范畴,而且很快继主体性理论之后掀起学术界的新潮,至今方兴未艾,并对哲学、美学、文艺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发展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从而改变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从事实践的行为方式.它为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等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诸关系的和谐、本真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上的引导.  相似文献   

17.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对重构师生交往关系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交往行动理论在批判工具理性的基础上.分析了交往行为的合理性扣导致交往行为异化的原因。基于此理论.现代学校教育应警惕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师生交往应以目的性价值统整工具性价值.凸显主体间的对话意识,通过有效的言语行为达成师生间的相互理解。  相似文献   

19.
哈贝马斯在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指出,交往行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以言语为媒介,通过对话,达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当前中小学德育低效,已是不争的事实。德育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扭曲的相互作用,从根本上导致了人与人之间难以相互理解和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建构在普遍语用学的基础上,突破了传统理性“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完成了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换,通过重建理性来摆脱主体哲学的困境,为重新实现合理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