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研组是学校中各学科教师发挥集体智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益的教学研究组织,是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重要部分,它是同一学科教师开展教学研讨的一个重要基地。教研组建设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校教学工作的好坏,一个学科教研组的建设水平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本校该学科的教学研究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及在校内外的地位和影响。一、当前学校教研组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该说大部分学校已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性并加强了教研组的建设,然而不同学校以及同一学校的不同教研组的建设水平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区从一期课改过渡到二期课改时,为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在全市小学范围内逐年推进使用新版教材。徐汇区小学全面使用新版语文教材的教改始于2002年,全面使用数学新教材始于2004年,全面使用英语牛津教材始于2000年。每门学科在全面使用之前,都有若干所学校作为试点先行使用。我校便是较早试用新教材的学校之一。教师们在试用和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新教材在课程理念,教学理念等方面有其先进、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本文面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农村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状况,从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资金投入、队伍建设,以及利用效率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国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任务,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农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建议,本着从推动本地区农牧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水平,推进农牧区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做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无论教学实践还是教学研究都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迹象.以下对此做出具体分析,主要包括:(1)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深入;(2)从"学校文化"到"学科文化";(3)"课改改到深处是‘细节’";(4)"问题引领"的三个境界;  相似文献   

5.
龙川县培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现有教职工200人,教学班72个,学生5250人。从2004年秋季起,学校各起始年级、起始学科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三年来,我们在新课改背景下.坚持以教研促教学.努力培育办学特色,以特色引领课程改革,以课题研究深化课改实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积极稳妥地推进了新课程改革实验。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者对于学生关注,逐渐地从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关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学校专门设置了心理健康课,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谈一谈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校长教学领导是引领、推进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需要与时俱进、持续优化的生成论范畴。为高质量推进新课标跨学科教学,校长教学领导要从领导学科教学转向领导跨学科教学,为此,校长要在加强自我领导的基础上着力激发并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动力及能力。当前的校长教学领导制约到教师主体性的发挥并可能导致教学模式单一僵化,理想的校长教学领导要从主导式转向分布式。  相似文献   

8.
有效利用多媒体数学课堂"活"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己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数学教学实现知识密度大,表现力强,图、文、声并茂,易于突破教学难点,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因而得以广泛应用。数学教师应该从自己学科的角度来研究如何使用计算机来帮助自己的教学,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小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对象学生内心素质的植根性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的支撑点、基本点和动力源.如何才能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性、科学性和有效性?笔者从30年的教学教研,尤其是最近6年担任3所中学心理辅导教师的实践中,进行一番反思和总结,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一要突显情感纽带;二要突显学科渗透;三要突显教育内容,四要突显教师心理."四突显"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良方.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常州市深入推进小学学业质量评价改革,聚焦学生学科关键能力测评,引导社会、学校树立科学学业质量观。常州市从落实课标、学生素养养成的角度,经历了从厘定各学科关键能力到研发测评方案与制定工作流程,再到基于数据分析区域、校本教研与教学成果并进行反馈与改进的过程,促进区域及学校教研,改进教师日常教学,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大连市西岗区实现省"双高普九"目标,是今年大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为此,西岗区创造性地推进"双高普九",即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了从数量满足阶段向质量提升阶段的大幅度跨越,在办学理念、办学条件、教学设施、教师队伍、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高水平、高质量、高层次、高规格的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创造性地实施"三名工程",即打造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建立一支由教育大家领军的优秀教师队伍,扩大以学科带头人和市、区骨干教师为龙头的名优教师队伍,优化名优管理队伍,扩大名优品牌学校的总量,全面提升了教育核心竞争力;创造性地实施"三心工程",即办出"让学生舒心、让家长放心、让教师安心"的区域和谐教育,推进了全区素质教育,让区内的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教育,每一个孩子都健康成长,发展成才;创造性地实施特色教育,实现了全区有品牌,校校有特色,学科有精品,人人有特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是高等教育系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质量管理活动,要求各高校"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本文从教学文件出发,用三个层次梳理了学校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从社会、教育和学校三个视角检视了学校教学质量标准的水平;用适应度、支撑度、有效度和满意度分析讨论了学校教学质量标准及其实施.  相似文献   

13.
作业设计与高效课堂建设密切相关.在推进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学习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课堂教学环节基础上,本文从"三突三提"切入,探索学科作业设计以及作业质量,助力学生学习能力、学科教学质量、班级整体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学科教学是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以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为依据,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有效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教材是学科教学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因此以教材作为切入点,以《新编英语教程》第三版教材为例,研究在教学中如何通过解读、开发和使用教材来促进大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杨慎敏 《考试周刊》2014,(4):157-157,176
校本教研,是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极为有效的推进策略。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学科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基层组织,它虽然不是一级行政组织,但在教学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面,具有很大作用。教研组长是组内的核心人物。在这种以问题研究为核心的校本教研中,教研组长应找准角色定位,努力发展,推进校本教研。  相似文献   

16.
陈剑敏 《山东教育科研》2009,(17):F0003-F0003
国外双语教学分为三种模式:浸没式(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过渡式(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式(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它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显然,由于中国的国情不同,前二种教学模式都不能完全照搬来用于我国的双语教学。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学”是一个正在兴起的教育学领域,它的研究对象是学科教育。从经验、知识与学科的关系上分析,“学科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应该既不是纯知识体系的学术学科,也不是研究学校中的所有教学科目,而是对学校中知识取向的、有较为明确逻辑体系的教学科目。因为这些“学科”的教育中才有共同的规律,在逻辑上才有可能建立独立的”学科教育学”。  相似文献   

18.
杨婕 《内蒙古教育》2008,(10):27-28
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水平的标志,是学校培养教师、整合教学资源、打造名牌学科、提高教学质量的综合工程。 我校学科建设的预设目标是:培育具有学校特色、学科特点的课堂学科教学特色品牌。拟用三到六年的时间建立课堂学科教学体系、课程设置体系、学科训练体系、竞赛辅导体系、教师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及其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数学学习的实际意义和价值三方面出发,并结合当下中等职业组学校学生实际显现出的问题,探索中职学校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旨在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真正为中职生数学教学开创一个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以数学教学为突破口,积极推进素质教育●董春驹我市首届“三A”学校的评选,加快了素质教育的进程。在争创“三A”的活动中,我校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办特色校的办学思路,以数学学科改革作为开端,从全面育人的高度坚持大数学教育观,并以此推动学校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