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6月5日,在湖北宜昌市步行街举行的首届宜昌社区节开幕式上,《三峡商报》记者朱云锋从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党组书记罗春娘手中接过了“特派记者南非世界杯采访行动”红旗,并激动地挥舞起来。据悉,朱云锋将是湖北市州媒体越洋采访世界杯的第一人。此次特派记者赴南非世界杯采访,是三峡日报传媒集团展现传媒品牌和综合实力的一次创新之举。朱云锋到南非后从南非世界杯现场发回了大量报道,  相似文献   

2.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既是全世界球迷的欢宴,也是全球商家的比拼之所,更是令媒体垂涎的一块巨大蛋糕。由于2002年世界杯首度在亚洲举行,加之中国男子足球队44年冲击世界杯之梦终于成真,因此,本届世界杯引得国内媒体空前疯狂。据统计,参加本届世界杯的32支球队,共有736名球员、672名随队官员,但报名采访本届世界杯的记者竟达10000多名。国际足联分配给中国足协的世界杯正式采访名额是105人(不包括电视及电台记者),其中文字记者为80名,摄影记者25人,但以各种名义和形式涌入日本和韩国的中国记者绝不少于…  相似文献   

3.
2001年末至2002年初 ,足坛“黑哨”问题成为国内新闻媒体最大的热点、卖点。“黑哨”事件爆发初期 ,媒体报道犹如疾风暴雨。中央和地方媒体紧紧追踪事件的发展过程 ,既发“内参” ,又播“调查” ,投入报道力量之大 ,媒体协同之和谐 ,受众反响之强烈 ,都是近年少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媒体对“黑哨”事件的报道渐渐偃旗息鼓 ,而媒体大肆炒作的几个焦点问题 ,迄今一个也未能解决 ,给读者以虎头蛇尾之感。这种情况究竟是怎样造成的 ?探究其间的是非曲直 ,我们难以回避媒体在这次舆论监督中所犯的某些幼稚病。盲目炒作的“司法介入”黑…  相似文献   

4.
2006年夏日的德国世界杯足球赛事凸显与往不同的热闹,面对这难得的体育盛事,各路媒体竞相使出浑身解数,力求给受众与众不同的足球风味大餐。在世界杯报道的众多媒体中,网络媒体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网络媒体同时具备广播的语言信息,报刊的字图象信息和电视的视频信息,其传播速度与信息含量是其他媒体较难比拟的。而足球盛赛所要求的正是直播和海量的信息,网络媒体没有传播间隔期、不受版面限制、不受时间限制的特点在盛大的足球赛事当中凸显其优势并以较为独特的视角带给受众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但与此同时较电视、报纸等其他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报道也暴露了些许不足。综上,笔认为此次世界杯报道中网络媒体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公共媒体是需要为受众提供相应的娱乐信息的。然而,在“尊重公众知情权”和“满足受众兴趣”的幌子下,一些媒体热衷于曝光明星隐私、追逐“桃色”、“花边”新闻,刻意制造耸人听闻事件且不惜笔墨和版面,添油加醋大肆渲染。此次香港《东周刊》刊登香港某女星被迫拍摄的半裸照片而遭停刊,其后“南华传媒”旗下刊物《3周刊》觊觎《东周刊》停刊后的市场,再度刊登该女星裸照,甚至加印促销,行为“比《东周刊》更卑劣”。这次事件被称为是香港娱乐媒体“低级趣味综合症”的总爆发,虽然发生在香港,但其折射出的娱乐新闻庸俗化倾向,在内地的  相似文献   

6.
提灾难发生后,地方媒体通常会派特派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进行报道。在当前的媒体格局中,地方媒体的灾难报道如何作为,与国家级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信源如何形成差异化报道,即如何让特派记者的稿件“特”起来?本文以大连地区两家报纸--《大连晚报》和《半岛晨报》的雅安地震报道为例,分析此次灾难报道中这两家媒体特派记者的采访理念和报道特点,探讨地方媒体参与重大灾难报道的规律,以促进、提升地方媒体整体报道水平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杯报道看媒介融合方式的有效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静雅 《今传媒》2006,(10):32-33
2006年德国足球世界杯不仅是一场足球大战,更是一场媒体的新闻大战。从中央电视台名副其实的“豪门盛宴”、各大网站的“世界杯”专栏,到更多的平面媒体的世界杯专刊,有关世界杯的报道以铺天盖地之势涌向受众。综观各媒体对世界杯的报道,表面上竞争似乎非常激烈,实质上并没有使受众得到更多的满足。其一,媒体报道的焦点都集中在赛场上,而球队的训练、新闻发布会等,也不过是赛场的延伸,传媒并没有催生新的需求。其二,媒体的策划思路、市场竞争观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各种媒体以大致相同的方法作为竞争的主导手段:大量派遣前方采访记者,与境外…  相似文献   

8.
白佳  张静 《青年记者》2010,(16):93-94
四年一届的足球世界杯是全球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的重要内容。绿茵球场上演的一场场扣人心弦的比赛,也引发了全球媒体界在赛场之外的“报道大战”。传播学认为,受众是大众传播活动所要到达的目的地。因此,在信息发布渠道多元化的今天,只有充分发挥媒体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吸引受众注意,才能够取得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随着“三贴近”原则在新闻报道中作用的发挥,众多电视新闻节目把镜头对准了更为广泛、更为平凡、更为基层的百姓生活,关注普通人的生活环境、生存状态、精神需求等,电视民生报道由此产生并从社会新闻的范畴中脱离出来,承担起从微观层面、平民视角反映民众生活中新鲜因素的职责,标志着其独立品格的建立。民生新闻是建立在“以人为本”思想上的微观体验。民生报道不仅开拓了新闻节目的新天地,活跃了沉闷、单一的电视新闻文化,拓展了电视媒体发展空间,增强了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而且还为受众的信息接受、娱乐方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因此,做好民…  相似文献   

10.
王志广 《新闻记者》2002,(12):52-52
今 年3月22日 ,国内大多数媒体均刊发了以《山西运城“除夕特大爆炸案”告破》为题的消息。消息的导语照录如下 :新华社太原3月21日专电今年春节前夕 ,在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南城公安派出所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案 ,造成两死两伤的惨剧。目前已顺利告破 ,犯罪嫌疑人安建国日前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读了报道 ,我感到有些突兀。因为此前媒体对这起案件从未报道过。此案案发时间是2月11日(除夕) ,而报道时间是3月21日 ,时间相隔38天。按照新闻的“时效性”原则 ,这则新闻应报道两次。案发后及时报道案件的情况 ,案件侦破后报道侦…  相似文献   

11.
庹继光 《新闻界》2002,(2):31-32
今年5—6月,世界杯足球赛将在日本和韩国举行,此次中国队有幸参与其中,国人愈加关注,新闻界自然也要努力为体育迷提供内容丰富的“足球大餐”,于是争夺去日韩采访的记者证便成为各家媒体眼下的要务之一。很早就传来消息,分给中国的采访名额只有100余个,远不能满足众多新闻单位的迫切要求。如何保证国内受众能尽快得到富有冲击力的信息?在现场采访名额僧多粥少的情况下,新闻单位之间免不了要全面开展媒体互动。媒体互动并非新鲜事,多年来我国报纸曾组织过一些松散型的“共同体”,彼此间交流稿件、信息共享,其中以晚报体育新…  相似文献   

12.
“同题文章”,顾名思义是“同一个主题,同一类题材”的文章,在这里,笔者指的是对同一题材的新闻事件的报道。2004年10月以前,大河报实行的是采编合一的运行机制,编辑与记者沟通相对方便顺畅,编辑的主动性较强,在省会部、热线部“同题文章”相对少些,但省内部因各驻站记者没有跑线记者的约束、远离编辑部缺乏沟通等诸多因素,日常报道中的“同题文章”就不能避免了。2004年10月,大河报正式实行采编分离运行机制,采访部门和编辑部门相对独立、平行,这样可以打通版面,克服画地为牢的弊端,使得质量高的好稿件得以充分展示。采编分离的好处自然是…  相似文献   

13.
满怀信心,迎接全媒体时代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不久前在南非结束。广大受众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多媒体,全程领略了世界杯风采。世界杯不仅是全世界的足球“盛宴”,也是一次报道世界杯的全媒体“大展演”。这一“大展演”生动表明:随着21世纪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全媒体报道新闻的时代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4.
对德国世界杯报道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国媒体作了全面密集的报道,不少媒体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但是,暴露出的问题也不少,如假新闻泛滥、采访中的冲突与违规、主持人激情有余、专业不足等等。这些现象反映了中国的媒体和媒体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欠缺及竞争的无序性。实战强大的记者阵容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者为3600人,本届世界杯记者人数却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下来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者“包围”,新闻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在上届韩日世界杯中,由于中国队首次打进了世界杯,…  相似文献   

15.
谈新闻写作中的『物』『意』『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是对客观事物的报道,是主观反映客观的产物。新闻写作作为写作的一种形式,它是客观存在和大脑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必然要经历一个由“物”到“意”再到“文”的过程。新闻中的“物”是客观事实,是记者的采访对象或观察对象。它是新闻的本质属性之一。从客观事实到新闻,要经历一个中间环节──作者的头脑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加工。这一过程就是新闻写作的“意”。人脑反映客观事物,不是机械、直观的反映,而是自觉的、能动的反映,它是指作者从客观世界中得到各种材料后,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某种思想认识,这是新闻“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庹继光 《新闻界》2002,(4):12-13
今年体育界最重要的赛事莫过于“韩日世界杯”足球赛,全球媒体无不为之倾尽全力,纷纷竭尽其能为受众提供丰富的“信息大餐”。风云散尽,再从传播学角度分析报纸(尤其是蓉城报纸)在这届世界杯报道中担负的角色给人以不少启迪:2002年世界杯新闻竞争是在全新形势下展开的,一方面网络媒体逐渐成型,报纸对它的依赖很难维持;另一方面电视继续依靠固有的娱乐化、互动性优势挤压着报纸。外部的压力促使报纸在这次世界杯报道中采取了最大的变革措施,不但随时抓住赛场上的热点,还有意识地自我设定了一些附着议程,使世界杯由单纯的竞赛向娱…  相似文献   

17.
《新闻前哨》2006,(7):15-15
据近日《广州日报》报道:按照国际足联和世界杯组委会对外公布的数字,采访韩日世界杯的正式记为3600人,而本届人数已经上升到5000人之众。德国世界杯32强共有736名球员,平均每位球员将被6.8名新闻记“包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电视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说”新闻正日益走近广大受众。所谓“说”新闻,就是主持人以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在镜头或话筒前介绍新闻事实,阐述自己(其实是媒体)的立场、观点和态度。这方面,香港凤凰卫视的《凤凰早班车》、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以及我们河南卫视的《新闻60分》都作出了有益的尝试。那么,“说”新闻何以广受欢迎?如何“说”新闻呢? “说”新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今天受众的需求已越来越高。他们已不再满足于那种宣教式的新闻传播方式,而更追求一种真实、自然并富有审美情趣的播音方式。“说”新闻便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9.
袁泉  陈慧 《声屏世界》2007,(5):52-52
现在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越来越注重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受众早已不再满意处于被动的“受”的位置.他们更希望参与到节目中,成为“传”者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在做经济服务类节目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让观众参与进来,通过他们汇聚人气。这点在央视二套的为您服务栏目中的《交换空间》节目已经得到充分印证。两位设计师分别带领红、蓝两个家庭参加房屋装饰竞赛,[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在重要会议报道中,地方媒体记者多是单兵作战,任务重、人手少、媒体知名度低、很难得到新闻发布会提问机会、不易采访到权威人物.如何扬长避短是报道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