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安徽劳动力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其经济增长与劳动力就业之间建立了回归分析模型。通过对1990~2004年期间安徽省GDP对就业总量的弹性分析和三大产业就业弹性分析,提出了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就业成为困扰各国政府的世界性难题,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绩。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现代化进程的逐步深化,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经济全球化正在严重冲击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使就业问题成为中国进入21世纪后所面临的最大挑战,就业弹性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就业弹性的逐年下降使劳动力的需求远远不能与经济保持同步扩张,劳动力过剩已经成为经济发展中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通过研究得出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相关性分析,为政府相关部门制定政策和决策提供依据,对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战略以及政策倾向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假设建立了经济增长以及影响经济增长的两个重要因素: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的单因素影响模型,然后通过回归分析将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纳入同一分析框架,验证两者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影响的显著性,采用1991-2007中国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就业弹性不存在明显促进关系,技术创新对就业弹性的影响显著,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弹性影响显著,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调整共同作用对就业弹性有显著影响。结论认为,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山东省2004年—2019年时间序列数据,运用Stata计量软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对山东省劳动力资源配置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二产业就业占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占比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就业占比与经济增长呈负相关关系。提出了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结构,合理引导劳动力资源流动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峰 《科学与管理》2006,26(6):24-26
本文以中国1979-2005年的每年GDP总数、GDP增长率、总就业量及其增长率为分析指标,分别从总量、就业弹性、增长率等不同的角度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从总量指标上对经济增长对就业能力的拉动力进行了量化,考虑了两者在增长率上存在着不一致性的问题,得出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步伐存在不协调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信息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信息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考虑到信息化、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根据我国31省市的截面数据,采用联立方程模型测度了我国信息化与经济发展规模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资本的产出弹性最大,信息化弹性次之,劳动力弹性最小;经济增长、职工工资、教育投入对信息化具有较大的贡献;我国的经济增长是规模报酬递增的经济增长.应用联立方程模型,较准确地仿真信息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实际为例,对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现状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从劳动力流动、企业区位选择与产业聚集,劳动力流动的区域增长效应,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区域差距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效应,劳动力流动的收入回流及价格区域传递效应等五个方面得出劳动力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经验性结论,从而对我国未来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就推动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协调与否是衡量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描述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趋势的基础上,进行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分析,研究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借此得出促进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有效结论。  相似文献   

9.
杨福霞  杨冕  聂华林 《资源科学》2011,33(3):460-467
在能源战略中,作为投入要素的能源能在多大程度上被其他生产要素替代,且这种替代效应对未来能源节约将发挥何种作用,已引起学者们较多的关注。基于1978年-2008年中国经济增长、能源消费、资本存量及劳动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在实证分析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因果关系的前提下,计算了能源与非能源要素间的替代弹性,同时,考察了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且资本存量和劳动力对能源消费有一定冲击作用;在样本期内,能源与资本、劳动力之间的平均替代弹性分别为0.49、1.03,且各投入要素技术进步差异具有收敛性。  相似文献   

10.
就业问题是江西省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之一,而三大产业是一个国家就业的根本,所以对三大产业结构的研究有助于解决人民的就业问题。本文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分析了江西省三大产业结构和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农业已成为劳动力净流出的产业,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能有效促进就业,但第三产业的就业弹性远远高于第二产业,说明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对就业增长的带动力最强,已成为增加就业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李从容  段兴民 《预测》2005,24(3):44-48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分阶段和分行业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及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相关性以及偏离度的实证分析,提出解决陕西省就业问题的思路是实施就业导向的经济增长战略。通过发展第二产业促进"蓝领就业";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完善社区就业体系;通过工业化加快第一产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施以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缓解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究竟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是减少就业,还是增加就业呢?本文从高新技术发展对企业发展与就业的长远角度、对就业总量的增长角度、对需求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角度、对各行业的就业变化角度、对经济增长与失业和通膨的关系角度、对劳动力队伍素质的角度等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但是国家 从所有制、产业结构、企业改制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就业增长力度的各种渠道,对目前就业压力起到了很 好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俞立平 《情报科学》2006,24(3):365-367,381
无形资源包括信息、知识、技术进步等,信息资源属于准公共物品,和材料、能源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本文利用生产函数,定量测度了无形资源、资本、劳动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从增长弹性看,人均信息资源的增长弹性已经超过了人均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减小,突出的表现是就业弹性偏低,但是国家从所有制、产业结构、企业改制等方面提供了多种提高就业增长力度的各种渠道,对目前就业压力起到了很好的缓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江西省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经济增长技术、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贡献率测算后,认为江西民营经济走的是一条劳动密集型增长之路。由于民营企业进行技术进步产出弹性大于国有控股企业技术进步产出弹性,这决定着江西民营经济发展模式应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17.
采用双对数线性模型,分析了甘肃省三次产业的就业弹性;通过三次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得出,未来就业空间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就业空间最小,并且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富余的劳动力需要转移;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性系数表明,甘肃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性较差,这样的产业结构不能为就业结构提供充裕的就业空间,相应的劳动力就业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为生产要素增加产值和优化结构的功能。最后,分析结论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教育水平的提升能对经济增长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关于公共教育支出与该地区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作用学术界一直都存在很大争论,争论点主要集中在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有没有促进作用。为了研究安徽省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1999—2013年的数据,利用格兰杰检验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对安徽省的公共教育支出和其经济增长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最后得出安徽省的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即安徽省公共教育支出增加并不能显著的促进经济增长,这与安徽省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教育水平有关。最后从安徽省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经济和教育发展的现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安徽省为例,利用C-D生产函数,对安徽省1985-2004年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得出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这一结论,进而指出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不能再以劳动力、耕地和农田水利设施等传统农业投入作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源泉,而应该充分认识到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物质投入等现代农业投入对农业经济的增长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最后就如何增加科技投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产业周期稳定效应与就业吸纳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协整理论和HP滤波等计量经济方法研究了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和产值增长对经济增长的稳定效应和第三产业的就业吸纳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第三产业消费支出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经济波动程度;第三产业产值增长相对比较平稳,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第二产业的剧烈波动对总体经济的影响;第三产业具有相对较高的就业增长弹性,但由于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间"异质性"特征突出,所以其就业吸纳弹性差异较大.其中,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的发展对于行业内部的就业增长具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