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基因,是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之基,也是民族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先进文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精神文化生产积极成果的总结,是促进社会繁荣、国家富强、民族发展的文化之基。所以,应正确看待中华民族精神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用改革创新的时代文化、西方文明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先进文化滋养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这要求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新趋势,顺应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的精神支柱1.中华民族精神是传统文化延续繁荣的基本条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力量。独具特色和风格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水乳交融的。民族精神居于传统文化结构的深层,是一个民族思想文化传统的核心和精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性格的集中表现,它制约着民族文化的创造、积累、选择、吸收和发展。但是民族文化的不断发展又以强大的潜在力,渗透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积淀于中华民  相似文献   

4.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江泽民总书记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因此 ,繁荣校园文艺、弘扬民族精神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展先进文化的时代要求 ,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努力完成的艰巨而崇高的历史使命。  一、什么是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61):148-150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沉淀下来的文化、精神和思想的产物,是中国民族的文化基石,是民族精神得以长久传承的载体,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培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任务,学校应该响应国家和党的号召,将全面培育有理想,有抱负,有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学生作为首要任务。文章据此就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挖掘文化基因的策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新生态旅游文化与传统民间舞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历史性眼光看,中国民间舞蹈既融合了民族情感的重要特征,也是民族“文化理想”的基础。而在旅游文化日趋兴盛的当代社会,文化审美需求日益多元化,传统民族舞蹈文化的精神特质也在多元的审美需求中产生诸多异化。“旅游文化”是拓展与继承传统民间舞蹈的重要窗口,如何在旅游文化中持续发展民间舞蹈,做到既能保护民间舞蹈的传统文化特色,又使之适应“旅游文化”这一特定新生态环境下的文化需求,是关系到民间舞蹈传承与繁荣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民族生存的魅力、国家发展的动力、社会繁荣的实力,推动文化建设对于民族生存、国家发展、社会繁荣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各级领导干部须具有文化建设的责任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与修养,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各种投资.应改变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的观念、重城市文化轻乡村文化的偏差、重西方文化轻民族文化的偏颇、重大众文化轻精英文化的偏至.应认真调查研究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现状,及时采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举措,不断总结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经验教训,强调文化继承与文化借鉴中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使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努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给人们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黔南要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就必须继承、发展优秀的民族文化使之更好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并逐步形成产业化。本文从黔南实际出发,提出了繁荣黔南民族文化事业的设想。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而优秀的民族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的精神沃土和宝贵财富。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离不开优秀民族宗教文化的参与和滋养。因此民族地区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高潮,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突出重点地把弘扬民族宗教优秀文化,服务社会和谐作为重要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设关系国计民生,关乎民族血脉传承。十八大以来,中国大国道路的新设计师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高度,对文化建设提出了许多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这些创新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迈入新常态的重要指南。"自信、自觉、自主"三个词是当下最能代表文化建设新常态的关键词,具体来说,这种新常态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坚持文化自信发展中华文化,坚持文化自觉推动文化繁荣,坚持文化自主建设文化强国。三方面相互融合,交相辉映,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方略,反映着大国复兴道路中的文化担当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自觉是人的主体自觉性在文化发展上的体现,是建设先进文化必备的思维品质和实践精神.文化自觉不仅能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中国的软实力,而且能激发民族自信心和创新力.文化自觉是当代中国文化不断进步的时代要求,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发出的"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更对我们所从事的群众文化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群众文化工作要想适应新时期的群众要求,就必须加快发展群众文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创造性地做好群众文化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化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党为了树立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了三次大批判运动。这一时期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实践表明:文化是社会统一体的重要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文化建设;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文化事业、体育卫生事业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文化建设,必须把繁荣文学艺术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置于战略地位;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根本,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努力抓住这个“根本”;“双百”方针是发展文化的基本方针,它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发展文化的民主精神,必须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精神和物质财富,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集体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壮大,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政治文明的程度,对特定民族有着特殊的影响和作用.目前,河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朝着又好又快发展,因此,应正视并充分发挥好河南文化在经济腾飞中的积极作用,使河南文化变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河南经济的腾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协调发展是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然而在全球化发展中文化建设也将遇到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和新的机遇,我们将通过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实施有效保护、整理和研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把民族文化渗透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之中等等有效途径推广民族文化与发展民族文化,这也是内蒙古地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建设和谐内蒙古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求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二为"方向为根本宗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己任.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同志就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解决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最终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的道路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民族教育理论是邓小平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少数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主张。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同志主持西南军政工作时就十分重视当地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中西方文化在其各自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它是各自民族精神内涵的载体。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异种文化间的碰撞与融合使得文化全球化成为历史的必然。在充分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把传统民族文化中最优秀的东西与西方文化的积极成果进行融合,创造出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文化,对于调节改造中国文化,建设面向未来、符合全人类发展前进方向的中国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