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8 毫秒
1.
欧阳修论《诗》之文既多,却鲜有论者。本文从“考《诗》”和“解《诗》”两方面对其进行了全面观照。总结出其论《诗》的基本原则是“依经”“尊圣”,这就造成了他论《诗》的一大失误。但此中的怨刺之意,劝诫之志却成为其诗学的精神支柱,也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树立了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2.
迎春花诗     
晋·张翰《杂诗》: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嘉卉亮有观,顾此难久耽。延颈无良涂,顿足讫幽深。(下略)沈德潜《古诗源》在此诗后注云:“唐人以‘黄花如散金’命题试士。士多以黄花为菊。合式者不满其数。”袁枚在《随园诗话》里也提起这事,并认定“‘黄花如散金’,菜花也。”洪亮吉也说“菜花诗始于张翰‘黄花如散金’。”  相似文献   

3.
近读《“伊人”非“佳人”》一文,(《语文世界》2001年第6期)陈健梅先生认为《蒹葭》中“所谓伊人”之“伊人”非“佳人”,伊人乃为男性,此说我不敢苟同。陈健梅先生举《诗序》“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又举《郑笺》同《诗序》说法一致,谓诗中所追慕“伊人”为周礼之贤人,按古代重男轻女思想,无疑指男性。据此断言:此“伊人”非“在水一方,有位佳人”之彼“佳人”,且授之以学生。理由似乎十分充足,但未免有失偏颇。众所周知,《诗》三百篇,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在《国风》中最集中…  相似文献   

4.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5.
《锄禾》诗作者证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为李绅撰《悯农二首·其二》,现在已几无异议了。近读《全唐诗》,发现编者对此诗之注,把“锄田日当午”四句作为“绝句”分别放在李绅、聂夷中名下,又在聂的《田家二首》的“锄田”四句下注“此篇一作李绅诗”,而在李绅《古风二首》这四句下却未加注。那么,此诗究出谁手?主出于聂者:一、清代著名诗论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如是说;二、宋陈景沂撰《全芳备祖》将这四句《田家》诗作为聂夷  相似文献   

6.
《诗·唐风·绸缎》三章句式相类,首章言“见此良人”,二章言“见此邂逅”,本章言“见此集者”。小序以此诗为“刺晋乱也,国乱则婚姻不得其时焉。”姑无论小序之说确否,而此诗言婚姻,或言性爱,则是可以肯定的。《孟子》以“良人”为丈夫,但《诗经》之“良人”未必不是女子;《国语·周语》有“三女为第”之说,则‘“集者”指女子无疑。“‘邂逅”,毛传云:“‘解说(悦)之貌”,若以“良人”、‘“奖者”之实指人者类推,”‘邂逅”不当是“貌”,且“见此解悦之貌”也甚不辞。《诗经》多有数章反复吟咏一事之例,如《魏风·伐植…  相似文献   

7.
《诗》从有意识的累积———采诗、献诗到最后编定 ,“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的目的明确之后经过了一个不断强化推广过程 ,并被纳入礼的范畴 ,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正是在此目的的导引下 ,《诗》最初的流播是自上而下、自王公大臣而诸侯卿士、自统治中心向周边辐射并呈现出中心坍缩、边缘扩张的景象 ,而围绕此目的的“国子”教育导致《诗》之《雅》《颂》在流播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此目的还造成了《诗》最初之接受只能是功用性接受和阐释性接受 ;这种接受采用“断章取义”的方法 ,并不是对《诗》的被动记忆和理解 ,而是主动地参与和发挥 ,虽为后人理解《诗》原意设置了障碍 ,却替《诗》的接受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不是白居易自己最看重的诗,他曾说:“今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已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见《与元九书》)但这仅仅是比较而言。其实诗人对此诗仍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又有“一篇《长恨》有风情”的自评。诗人卒后唐宣宗以诗吊之,也有“童子解吟《长恨》曲”的称  相似文献   

9.
诗文有一篇之“眼目”.一经点出,就能对此文或此诗一眼看到底。有的诗眼目十分分明,如陶渊明的《止酒》,眼目是一“止”字。此诗不仅题目有一“止”字,诗的每一句都有一个“止”字,点明题意即停止饮洒:这种诗乃游戏之作。以文而言,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历来为人传诵。这篇文章的眼目是一“不”字。钱锺书先生的《管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周敦颐诗》中《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之诗题中的“香城寺”为“香林寺”之讹误,因为“香城寺”在新建县,“香林寺”才在万安县。另《四库全书·周元公集》中该诗题作《香林别赵清献》,其中的“清献”为“虔守赵公”(赵抃)之谥号,而周敦颐又卒于赵抃前,因而此一称谓是该诗流传过程中产生的又一讹误。  相似文献   

11.
《诗》自先秦传人两汉,在两汉历朝君臣的下诏和上奏中都大量引用到《诗》,它们分别以西汉的长安和东汉的洛阳为中心,俨然形成两个用《诗》集团。由于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和不同历史时段社会政治、经济与学术思想发展的差异,这两个用《诗》集团在引用《诗》之“风”、“雅”、“颂”的数量和在诏奏中征引时所呈现出的应用特征,又有不同;而在此中则反映出了《诗》学在两汉时期的发展流变和时代特征,显示了《诗》之经典性与历史性融通的进行和完成,是春秋时期政治用《诗》和战国时期文本用《诗》的完美融合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赋,最早是作为一种文学表现手法出现的。春秋时卜商的《毛诗·大序》中说:“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周礼·春宫·大师》郑玄注:“赋之言铺,直铺陈今之政教善恶。”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卷一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称六  相似文献   

13.
刘友朋  蓝岚 《天中学刊》1999,14(1):77-81
郑玄治学严谨,注释诸经,所下论断,皆有所据,决不臆造。他的《毛诗笺》既重视字、词、名物的训释,又注意章句的析义。其训释的体例如下。一、释词(一)释词有依据。1.宗《尔雅》而不注出处。如《诗·大雅·下武》:“昭兹来许,绳其祖武。”《笺》云:“兹,此;来,勤也。”《尔雅·释诂下》:“兹,此也。”《诗一回风·谷则:“我躬不阅,逞恤我后。”《笺)云:“躬,身。”《尔雅·释治上》:“躬,身也。”(诗·魏风·硕鼠):“乐郊乐郊,谁之永号。”(笺)云:“之,往也。”《尔雅·释枯水):“之,往也。”(诗·大雅·…  相似文献   

14.
宋代大诗人苏轼评价王维的诗和画时曾作过一个著名的评价 :味摩诘之诗 ,诗中有画 ;观摩诘之画 ,画中有诗。诗曰 :“兰溪白石出 ,玉山红叶稀。山路元无雨 ,空翠湿人衣。”此摩诘之诗也。或曰 :“非也 ,好事者以补摩诘之遗”(《东坡题跋》卷五《书摩诘兰田烟雨图》 ,按 :王维《山中》诗原句“兰溪”为“荆溪” ,“玉山”为“天寒”。)苏轼赞王维“诗中有画” ,目前学界一般认为是指以画理画法入诗 ,这当然是正确的 ,也是一个要点 ,但也并非就专指此一点 ,其所指应该是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诗的题材。苏轼是在评王维的《兰田烟雨图》这幅描绘自然…  相似文献   

15.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有5首以“东门”为题的诗,它们分别为《郑风》中的《东门之(土单)》、《出其东门》和《陈风》中的《东门之(木分)》、《东门之池》、《东门之杨》.自汉代解《诗》以来,以“东门”为题的诗主要有是“淫诗” 还是“贞诗” 的两种分歧.  相似文献   

17.
《全宋诗》第六十七册之周密诗集中录有《水村》一诗,整理者按语谓“姑系此待考”。经多方考证,笔者以为此诗非周密所作。  相似文献   

18.
唐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高峰 ,而盛唐诗则是此峰之巅。杜甫是有口皆碑的伟大诗人 ,其极尽精纯的艺术 ,其忧国忧民之情思、其诗的深沉丰富的内蕴都是后人可敬可望。《登高》是杜甫盛唐时的力作 ,有人推重它精光万丈 ,称之为“旷代之作”“杜集七言律诗第一” ,显然《登高》兼具很多方面的价值。对仗之工、音韵之美、用词之精、气势之恢宏都是早有赞誉的。局于水平 ,我在此也不多言 ,只想品品杜甫此诗的情语与景语的艺术性。诗贵有意境 ,有激情 ,杰出的诗更有不可言之意境及无法状之深情。《登高》中的景与情的抒写都至高至美。风急天高猿啸哀 ,…  相似文献   

19.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相似文献   

20.
《诗》序列古之学者必读经传之首,唐柳宗元自述:“本之《诗》以求其恒”,“此吾所以取道之厚也。”中国历来注重对青少年可塑心灵的“诗教”,由此可见一斑。就现今中学教材中的古代诗歌而言,其数量虽不及古文,但精华风采,教化陶冶之功实有过之而无不及。时下各级各类考试皆重古文,师生力“耕”,急功近利,也是情理之中事,本无可厚非;不过,似觉“诗教”“随风潜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