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本刊中文校审陈增杰编审新著《陈增杰集》,已于2011年5月由黄山书社出版。该书列入“温州学人文选”,由温州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筹划编辑,温州文化研究工程资助出版。  相似文献   

2.
促使明代著名学者陈耀文产生编纂《花草稡编》最初想法的,很有可能是杨慎的《词品》和《词林万选》。《花草稡编》这部大型通代词选,采用了独创的兼具词谱功能的存史辑佚体的体例,又兼有分调选词体、以词人分列体和漫录体等前人词选选型之长,"存史辑佚"和富于学术性的编纂特色,是它超出明代诸词选之上的最显著特征。《花草稡编》的体例充分吸收了前代词选所长而又能有所创新,其改进之处,则表现出编者鲜明的历史观及"备一代典章"的编纂动机。编纂者引录词作之后,多附有笺注,其学术性价值也值得肯定。作为有明一代规模最大的一部词集,该书在词文献的保存史和明代词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体例上虽有不足之处,但在词集编纂史上的地位应当得到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3.
《宋诗别裁集》是清代一部很有影响的宋诗选本,该书“唐宋兼采”的批评宗旨在其选目上有着鲜明地体现,不仅选取了众多具有典型宋调风格的代表诗人及其优秀作品,亦选录了不少颇近唐音风貌的诗人诗作。这一方面是编者的诗学观在实践中的体现,同时也是乾隆朝唐宋之争相对调和的背景下出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欢喜冤家》是明末产生的一部婚恋题材的白话短篇小说集。该书问世后,研究文章寥寥无几。上世纪80年代末,我国内地出版了该书的排印本,此后有研究者陆续撰写了一批研究文章。大家在作者考证和思想主题研究上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对该书的艺术形式研究明显欠缺,希望在以后的研究过程中能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5.
李贽曾批选《坡仙集》十六卷,自称其选目“俱世人所未取”。李贽本人的特立独行,加之《坡仙集》在晚明的广泛影响,使其选目本身即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坡仙集》的选目特点、批点特色,反映了李贽独到的学观。  相似文献   

6.
东京都教育厅根据都内中学学生自杀的严重性,一九七○年曾有十二人自杀,一九七四年激增至二十六人,一九七五年仍有继续增加之势。为了预防起见,特发《教师手册》第二集。都教育厅早在去年二月,已发行该书第一集,第一集曾着重指  相似文献   

7.
由晚唐入后蜀的韦縠选编的《才调集》是唐人选唐诗中现存选诗量最大的诗歌总集。编者和清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此集"各有编次",而纪昀却认为是"随手排成"。其从选诗体例上看,选诗体例各有重点,明显偏向五七言的古律诗;从选诗内容上看,虽出现了数处不可解的地方,但整体诗风还是偏向秾丽收敛,大部分诗也可称之为"韵高词丽";从是否存在"压卷诗人"来看,除三卷没有外,其他卷所出现的诗人均为一时之"大家",所选的诗不仅突出了诗人的风格之长,也符合本集的选诗风格。  相似文献   

8.
作为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佛教说话集的《日本灵异记》在编撰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中国文学元素,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该书编撰者以情节片段、借经证理、化用文句等形式,对佛经进行灵活运用。不仅丰富了该书的文学表现,而且对其实现宣教之目的也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考察《日本灵异记》中对中国汉译佛经的引用,对于重新界定该书在日本文学史乃至亚洲文学史中的地位以及研究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学交流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殷璠的《丹阳集》是现存唐人选唐诗中唯一一种以籍贯为单位来选诗的诗歌选本,对今人研究唐代的诗学风尚和地域文学有着较大的文献价值。《丹阳集》选诗存在尚骨力、重声律、文质并重、情理兼取、取诸诗人之长等标准。《丹阳集》的编选显示了当时润州地区文学创作有着崇尚隐逸的倾向。  相似文献   

10.
在新发现的明刻本《名公书判清明集》(以下简称《清明集》)中,有关于“吃菜事魔”的书判两篇,收入该书第十四卷惩恶门妖教类。它提供了一些有关南宋“吃菜事魔”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1.
高磊 《成都师专学报》2009,(1):36-42,46
清代学宋风行,带来了宋诗选本的繁荣。据笔者仅见,现存可知见者共有59种。其大量出现,保存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反过来也促进了清代宋诗及宋诗学的复兴,并成为后人选宋诗的重要文献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宋诗别裁集》的选源多来自总集,文献的递相传抄,导致是书出现:删减题序、删改题注、删减诗中注、题注误入诗题、删改诗题、窜改诗中文字、误署作者、二诗误作一诗等文献疏误。这其中既有编辑态度不够审慎的原因,也有编辑条件的客观限制。总体而言,瑕不掩瑜,《宋诗别裁集》仍是一部颇具批评眼光的好选本。  相似文献   

13.
宋人调笑转踏词,含7个构成部分,其中“口号”、“诗”、“放队”(遣队)等,多为作者创作的诗歌,它们有的被《全宋诗》收录,有的未被收录。本文从《乐府雅词》、《永乐大典》以及宋人别集等文献中辑得晁补之、毛滂等人诗作共81首,作为对《全宋诗》的补遗。  相似文献   

14.
姚培谦出身于金山望族,家富藏书,喜读书治学;又尚风雅,广交游,对《宋诗别裁集》之成书贡献巨大。笔者于《〈宋诗别裁集〉编者姚培谦交游考》中曾考证出姚氏相与交游者31人①,后继续爬梳相关文献,于本文中则补考出相与交游者41人、正误5人。此72人中,以江南人士居多,这与江南文人酷嗜雅集唱酬、切磋学问、探讨诗艺的传统有关;而相交者中又半为诗人学者,多主张以经史为本,务实黜虚,这也契合了清前中期崇尚实学的学术思潮,并对《宋诗别裁集》批评理念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莫旦所编纂的《(弘治)吴江志》中保存了数量可观的宋人关于吴江胜迹的题咏,多有《全宋诗》失收之诗。本文辑佚《全宋诗》已经著录的两宋诗人共31人的佚诗42首。诸诗的辑佚,有助于《全宋诗》的完善以及吴江地区历史文化状况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宣城地方文献中的宋佚诗--《全宋诗》补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宋诗》有不少遗漏.本文从几种宣城地方文献中辑得宋佚诗六十余首,尤以嘉庆《泾县志》为多,其中有些作者未入录《全宋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昇生平考     
《花庵词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与《中兴以来绝妙词选》的合称)是今存宋代规模最大的词集,也是我国最早有评点的词选。文章通过对编选者黄界的词作和交游的分析,梳理他的生平,探讨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池州地方文献中辑得《全宋诗》失收的诗作51首、佚句2则,涉及作者40人,其中有22人不见《全宋诗》。辑得苏舜钦、梅尧臣、王安石诸名家诗。这对《全宋诗》的完善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北宋诗人雅集唱和普遍,北宋仁宗朝尤为突出,其礼部唱和诗作的主要内容有歌咏日常生活琐事、戏谑咏物、揭示文坛时弊。其诗歌技巧上讲究韵律、语言平易之中讲究修辞美;在诗歌功能上提倡“渲其底滞而忘其倦怠”的娱乐功能。这些唱和诗作特点鲜明,对宋诗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