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新儒家面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提出了“返本开新”的思想纲领,并且力图从中国文化传统中寻找科学、民主的种子,从而解决“返本”与“开新”之间的矛盾;但他们不可能寻找到圆满的答案。  相似文献   

2.
一部成功的小说,总会包含着诸多的丰富的意蕴,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等等。陈忠实的《白鹿原》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儒家文化的一个缩影。小说中的主人公白嘉轩则是儒家文化具体的实践者和形象代言人,在他的身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仁”与“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在白嘉轩的身上得到了深刻的彰显。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第二中学是一所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学府。学校继承和发展了近300年来形成的文化育人传统,将其上升为“空气养人”的教育理念,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高度审视教育,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学校文化。这一文化像“空气”一样滋养着二中人,积极影响着他们的人生,并对构筑师生生命发展新时空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4.
社会转型推动着教育制度转型,是教育制度整体性或局部性的转变,是教育制度从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和展示过程。在社会转型的推动下,教育制度迅速从传统走向现代,具有了新的特质,即现代教育制度是“利益性”制度、“法律性”制度、“宽容性”制度、“妥协性”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伦理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存在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了解传统、利用传统、改良传统、传承传统,以此发展当代文化是教育实践与研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对此,由叶澜教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了有益尝试和深入探索。本文从“和”与学生品格发展、“关系”与学生活动设计、“管制”与学生自主性培养三个方面剖析了“新基础教育”的研究和实践思路。  相似文献   

6.
“侠”的形象塑造与人格建构是武侠小说创作的关键。金庸依据传统文化思想和现代文化观念,重新塑造了“侠”的人格形象,为“侠”的人格精神注入了崭新的文化内涵,满足了现代读者的精神渴望和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7.
大学乃“大师”汇集之所,人力资源是大学的第一资源,在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特别是管理的重要方面——人力资源配置上,研究“和”的价值和现实功用,让中国传统智慧在应用中回归现代,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组织充分对接,是和谐思维方式在特定范围内的运用,是文化自觉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意识,它对我国设计师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我国现代设计师的平面设计作品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之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1.
要全面认识我国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服务于现代育人工程,就很有必要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探索传统儒学“八目”育人观与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之间的民族文化联系,加深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的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对邓小平“四有”育人观与传统文化相承接、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进行透析和诠释。实现胡锦涛总书记“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理论高度,为高校加强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提供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培育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文化,中华民族有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传统智慧,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但和谐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文化,而且是一种现代文化,需要我们在现代条件下精心培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传媒作为文化的载体,也扮演着文化制造者和贩卖者的角色。“超级女声”和“大长今”现象,对应出当代中国传媒界在处理文化和传媒关系时,充当着为社会量身定做新观念和价值标准的终极评判者的角色;同时又实际上悄然消解着文化的传统正规地位。在分析和追溯中,寻找传媒在制造文化和化解文化的过程中其自身合理的动机和目的性。  相似文献   

14.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历经几千年,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辉,体现着时代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中庸之道”的“无过无不及”、“道之以德”、“执两用中”、“和而不同”等原则对当今我国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920年代,“科学”与“民主”就像是两个巨大的思想引擎,带动着激进的文化列车掠过农业文明荒疏而破碎的田园,向着理性与文明的现代世界飞奔。“五四”新思潮凭借强大的激进力量,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披荆斩棘,开辟了一条通向现代生活的转型之路。然而,长在这条“转型之路”两边的依然是漫山遍野的传统文化生态。当文化激进主义褪去浪漫、躁动与偏执的色彩时,人们不得不重新直面现实,思考新的文化进程。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潮下,中小学文学教育之现代转型由激进期步人沉思期。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性爱观念与当今多元开放的性爱观念共同形成了“一夜情”的文化背景;现代传媒的多样与丰富、信息的高速发展是“一夜情”产生的现实诱因;物质上的满足与精神的相对匮乏是“一夜情”产生的温室。这种多样的性文化与观念,正面临着挑战与考验。  相似文献   

17.
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传统的文化经典和价值观念曾屡次遭受批判与否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现代学校德育的“文化断裂”与“经典缺位”现象的产生,即传统文化经典在现代德育体系中失去了合法性基础,处于“缺位”的状态.当前学校德育的“经典缺位”,集中体现为德育观念、德育目标、德育课程和德育理论研究等对于传统文化经典的排斥,最终导致经典阅读和经典教育在学校德育体系中丧失立身的基础,从而深陷于“断裂”与“缺位”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青岛市在努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建设现代文化名城和区域文化中心的目标,根据青岛市的历史和现实,应当建设以海洋文化为特色的城市文化。21世纪是海洋世纪,我国有必要建设代表国家水平的“海洋文化国家队”。在海洋科技方面,青岛市已经是“国家队”,应当依据海洋事业的传统和实力,把建设“海洋文化国家队”当作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社会治理及其体制创新正广受关注。在构建社区共同性、利益共同性、意义共同性、秩序共同性的过程中,传统的回归与复兴不断在社区建设中激发出新的活力。对于迅速迈向现代性纵深的当代中国,“传统的发明”也越为频繁,传统的回归与复兴尤其引人关注。在历史视域中和“传统—现代”论的视角下,通过“传统—现代”、“大传统—小传统”、“大社会—小地方”关系的探讨,凸显社区文化建设中传统的重构与新构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福楼拜的文化人格不同于巴尔扎克以及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他比他们少了一份对传统文化母体的心理眷恋,更多地蕴涵了现代文化基因.本文拟就他的“真实”论作现代性阐释,指出他是一位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小说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