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农民工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和城镇化建设大举推进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群体,基于职业与身份的原因,他们在数量、就业、收入、社会保障等方面呈现许多自身的特点。我国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严重滞后,许多涉及民生问题亟待纳人法制调整领域,农民工的医疗保障便是其中的重要内容。目前,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已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关注,并着力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如何建立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法律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民工问题愈益重视,引发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法学界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思考,笔者将着重从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缺失,如何构建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的视野来研究和探讨中国农民工权益及保障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调查福州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分析医疗保障项目不适合农民工的实际需要、参保率低、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顺畅以及公共医疗卫生情况令人堪忧等问题。从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设计、改革户籍制度、以及强化督查与执行力度等方面,提出解决福州市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解决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但是这个最需要医疗保障的群体却游离在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解决好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重庆市主城区的城镇弱势群体主要分为四大类:原国有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部分"体制外"人员和孤寡老人及残疾人、进城农民工、"体制内"的早退人员。重庆市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尚需拓宽,社会医疗保险保障水平有待提高,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尚未真正形成。要解决重庆市主城区城镇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必须建立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医疗救助制度,成立专门针对城镇弱势群体的福利医院,设立农民工专项医疗保险项目,引导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定位的多视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在职业上是工人,已得到了政策的认同;农民工在身份上还是农民,来自制度的肯定;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根源于职业和身份的分离以及政策和制度的错位。  相似文献   

7.
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的再生育意愿具有重要的影响。将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划分为基本医疗保险种类的异质性、就医的可及性、报销的受益性三个维度,基于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的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基本医疗保险对农民工的再生育意愿影响存在异质性效应,且基本医疗保险的可及性和受益性对农民工的再生育意愿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因此,缩小不同种类医疗保险制度的待遇差异,提高农民工的医疗保障水平;增强流入地政府的责任,提高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可及性、受益性,对提升农民工的再生育意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在职业上是工人,已得到了政策的认同;农民工在身份上还是农民,来自制度的肯定;农民工属于弱势群体,根源于职业和身份的分离以及政策和制度的错位.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不和谐现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健全、完备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策和制度保证、采取多种渠道恢复农民工的平等待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等多种途径以加强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才能构建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开展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总参保人数已占总人口数的95%,基本上实现了社会基本医疗保险的全民覆盖,社会医疗保险扩面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接下来医保制度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深化医疗保障水平、提升医保待遇。本文提出通过建立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互动协调发展机制来完善现行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全民全方位的医疗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长期在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劳动力拥有向城镇居民身份转变的能力和条件,因此,以这类农民工为主要乡一城迁移对象的深度城镇化进程应该启动。农村退出的土地流转制度和城镇融合的社保制度是实现有效迁移的核心“制度集”。在当前条件下,应当为其建立相对独立的社保体系,构建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企业及农民工劳动力等共同参与的社保成本分担机制,健全农地流转机制,以解决其土地依赖问题。  相似文献   

12.
乡村“半城市化”既是对新生代农民工家庭生活现状的描述,更是对城乡分立背景下乡村和农民工未来发展的展望.乡村“半城市化”开始在乡村“家园”空间变革、行为方式变化以及基础设施更新等方面有所表现,不过在公共服务设施、组织化程度、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乡村“半城市化”不仅对于消除城市农民工暴力、维护社会安定有其现实功能,而且对于城乡区域结构优化具有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形成了具有中国城市化发展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即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体系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服务于劳动力市场发展,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要求社会保障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但目前我国的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体系下有较大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伴随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出现了"留校儿童"以及伴随离异家庭出现了"单亲儿童",这部分农村孩子和父母或父母中一方相分离,父母的缺位导致孩子家庭教育非常薄弱甚至缺失。采取改革户籍制度、给农民工以公平待遇和增加对家庭教育知识的培训、因地制宜地布局农村中小学、完善学校教育补偿制度等措施建立农村社区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为广大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一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制度是农民工培训的关键性资源.从制度结构的视角看,农民工培训的有效供给应重点抓好“核心制度”和“配套制度”建设.“核心制度”主要包括农民工培训的管理制度、职业资格制度、经费投入制度和督导检查制度;而“配套制度”的重点则是农民工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劳动就业制度.  相似文献   

16.
李卉 《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1):35-37,41
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的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还存在着覆盖面狭窄,基金缺口大,失业保险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较为突出等问题。鉴于河南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现状,河南应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使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与工业化和城镇化相伴的是民众精神生态的变迁,其中又以农民工精神生态的变化最为激烈。农民工城市化的成败和效果有赖于城市社会对其社会认同和接纳。在此过程中,文化移民的实现必然导致农民工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撕裂和解构传统的同时,也对工业化进程产生了极大阻碍。因此,必须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生产、生活需要,并加强文化制度建设,提升其文化品味,使其实现全面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体部分,但由于种种特殊的制度背景造成了进城农民工发展权的缺失。在民生导向视角下将保障和改善进城农民工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既作为发展的目的,更要作为发展的动力。要通过加快健全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就业、社会保障等机制,建立有序政治参与机制,在代际传递中实现进城农民工城市融入等途径才能更好地维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9.
进城是无数农民的梦想,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由于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第一性认同和派生认同、消费认同和自我认同、主观认同和客观身份等的背离导致当前农民的城市认同度比较低,大多数农民工是一种"候鸟式"而非"生根式"迁移,他们"拔根农村"比较彻底、"扎根城市"力不从心。  相似文献   

20.
在农民工大流动的今天,农民工流入地政府应主动与流出地政府合作,建立协作机制,以有效解决农民工焦点难题。即应开展对农民工即时培训、有效疏导其流进流出、建立其应急救助制度、逐步完善其社会保障制度并保证其子女就学、推行其户口的一元化管理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