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先秦蜀国城市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环境中起源和形成的。考古发现的成都平原宝墩文化的史前城址,标志着蜀地城市的起源。三星堆古城是古蜀国鱼凫王朝的国都,反映出古蜀国真正意义的城市已经形成。三星堆鱼凫王都是座宗教色彩极其浓厚的城市,城市的军事防御系统具有特色,城市具有多重功能。古蜀国城市的起源和形成充分体现出中国早期城市发展所具有的多元起源与形成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2.
鱼凫王朝是古蜀最早的三大王朝中的最后一个。从诸多文献记载可以看出,温江应当是鱼凫文化的重要立足点。鱼凫王朝历时500年以上,最后被迫举族迁移,其路线大致是从温江中的都邑出发,沿岷江南下,到达川南;再顺长江东去,直至鄂西。而后的仙道文化和治水文化在温江都可作为鱼凫文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古蜀有蚕丛、柏濩、鱼凫、杜宇、开明几个王朝,其中鱼凫时代位居第三。古蜀各王朝传说信息条数分别为4、0、3、11、14,鱼凫时代是一界线。据《蜀王本纪》、《华阳国志.蜀志》,古蜀历时三、四千年,与新石器时代考古结果相合。前三代历时约1500年,后两代历时仅500年,故鱼凫与杜宇之间并不衔接,中间且有上千年的空白。据《山海经》知,鱼凫族实受颛顼族迫害而逃亡。从地名线索得知,此族沿岷江南下,再沿长江东至鄂西。由此可见鱼凫时代为古蜀社会转型期。  相似文献   

4.
三星堆祭祀坑文物属于古蜀文化杜宇时代,应在公元前800年左右;鱼凫的含义为古代水居民族图腾,古蜀鱼凫王的传说早于杜宇时代,在川东有遗迹可考,与三星堆文化无涉;杜宇族系古代西南地区民族,其文化起源与西亚有关,三星堆文明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结合,因不被巴文化容忍终至绝迹;巴文化因吸收秦、楚文化而成为古蜀文明的继承者。  相似文献   

5.
蜀王名号考     
典载蜀史语焉不详,唯蜀王名(含国号)勉强能成序列。这些名号隐含不少古蜀史实,向为学界瞩目。从语言学的角度探求其义,则可考证出"蚕丛"即"贵异","柏濩"即"白盍(氐)","鱼凫"即"鱼巫","杜宇"即"籍田","鳖灵"即"巴虎"等,藉此可钩蜀史、蜀语之沉。  相似文献   

6.
董俞是云间词派后期著名词人.一方面,董俞宗法云间词派,浸淫南唐北宋词,另一方面又大大突破了云间之藩篱,对南宋格律派词人吴文英及苏辛一派的豪放词人亦颇多师法.转益多师,拓宽了他的审美心胸,使<玉凫词>获得了多元风格.  相似文献   

7.
唐代诗人喻凫一生交游甚众,和众多诗人有着唱和,他创作诗歌,呕心沥血,字字是血,其诗歌中处处体现出受佛道思想影响的禅意。作为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他的诗歌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展现给后人的正是一个古代读书人的缩影。  相似文献   

8.
哈尼族是云南独有的少数民族之一,绝大部分居住于滇南地区。鱼作为水生动物,在这一内陆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却有着久远的神话形象意义。而在岛国日本,在其漫长的民族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鱼文化。该文拟从宗教神话及日常生活民俗等方面整理一下这两个民族关于鱼的文化,并试图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
中国鱼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承载着先人诸多的崇拜和祈望。历代涉及鱼文化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咏鱼诗就是其中一颗明珠。咏鱼诗用自己的文学样式阐释着鱼文化的各种涵义,包括咏本体、咏鱼之相关实物、咏神异事件、咏情和咏志等多种类型。经过时间的洗礼,咏鱼诗至今仍或隐或现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鱼崇拜是傍水而居的部落—部族民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渭河流域都可以找到其遗存。当成都平原还是一片水域之时,羌一蜀部落中的一支从茂汶盆地东南下,进入成都盆地来捕鱼,形成传说中的鱼凫。在维持旧业的基础上,渔人部落开始在丘陇上试行耕种,逐步拓展,终至于开辟了成都平原。建成国家。成都平原当时乃是食盐匮乏之地,蜀国建立后得以发展、昌盛以及延续一两千年,直接得益于巫戴国和巴人的食盐供给。而二者之同的矛盾和摩擦在客观上促进了蜀国的进一步东进。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蜀人练就了善刺弓弩、造船、驾航、熟水性的本领,形成了兼容并包、广采博取的人文特质以及独立不羁的创新意识与坚忍不拔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打造成都市温江区“鱼凫文化”和“王光祈文化遗产”两个文化品牌为例,探讨了进一步加强旅游与历史结合的问题。加强旅游与历史的结合,首先应以科学为指导,坚持历史学“求信”的基本要求,支持历史学以外的、有益于旅游事业健康的多方位发展的多种文化形态;其次,要着力保护已有资源,进一步发掘和搜集资料,并充分地科学地运用这些资料。最后,加强学术研究,深入细致,开掘创进,从而为旅游事业充实内涵,提高文化位。  相似文献   

12.
金晓邨(金景芳)和金静庵(金毓黻)是我国著名的东北籍历史学家和文献学家,在20世纪30年代由于工作关系相识、相知,进而结成"甘苦与共,学兼师友"之谊。文中根据二人关于彼此交往之记述,对两位史学名家之间之交谊作了简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对奉节古老县名鱼复,历来有各种解释,有民间传说,也有专家解释,专家说法各异,有鳇鱼至此返洞庭说、免除徭役说、鱼凫巴人说、象形鱼肚说。本文根据鱼复中"腹"字变为"复",探索"腹"的含义,认为"鱼腹"县名是指这里鱼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殉是五代前蜀的波斯裔词人,作为花间词人,他的作品中有两类题材摆脱了花间词风,其风格清新自然,在唐五代甚至整个词史中都是另辟新境和独树一帜的作品。本文试分析李的渔父词和《南乡子》组词,并通过和前代同题材词所作的比较,从中看其独特之处以及在词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傅斯年、金毓黻、冯家升等人掀起了对中国东北史研究的热潮,他们的论著均带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本文以近代日本史家的东北史研究作为学术背景,重点探讨抗战时期中国学者研究东北史的动机、研究成果、研究的重点内容,勾勒抗战时期思想文化史中被忽略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九一八之后,傅斯年和金毓黻各著述一部东北通史专著,他们的论述皆有经世致用的治学旨趣,蕴含着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情感。但是,由于学术渊源和治史领域的不同,这两部著作在编纂特点上各具特色。文章以时代为背景,分析二者对东北史的编纂探索和研究动机,以展示三四十年代东北通史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利用文献、考古、社会性历史信息三重证据,证实《蜀王本纪》中古蜀时间跨度3500年的合理性,其中蚕丛至鱼凫三代约跨越2000年。由此发现鱼凫与杜宇王朝之间至少有800年的历史空白。根据地名线索,得知蚕丛、鱼凫属于氐人,处于酋邦体制下,未有巩固的基地,最后南下转移,销声匿迹。  相似文献   

18.
30年代的“本位文化”与“全盘西化”的论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5年1月,十教授发表《中国本位的化建设宣言》,引起本位化派和西化派的激烈论战。论战主要围绕对中国实情的分析、对中西化的认识以及对中国化出路的选择等问题展开;与此同时,在西化派内部围绕全盘西化问题也有激烈争论。与五四前后的东西化论战比较,30年代的这场化论战对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中国化与西方化以及西化与现代化等问题的认识有了进步。  相似文献   

19.
体育化作为一种特殊的化形态,很早就出现在我国的大学校园内,大学生在校园中参与各种体育化活动,无形之中接受和传播了体育化,它的存在,对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