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教育的发展,我国小学阶段的教学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而小学六年级是学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需要教师对其足够重视。主要对小学六年级教学进行研究,明确数学分层教学在小学六年级运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中,课标要求开展书法教育,其中三至六年级,每周安排一个课时的书法课,成为语文教师直面的课程。书法,到底要教学生学什么"法"?小学阶段的书法,应有其特殊性,应有基于学生年龄特征及与其生活体验相适切的"书法"取向,绝不是普遍意义上的书法。小学阶段书法教育适切性的"书法"取向,在新课标中体现在以写字训练为主,书法欣赏为辅,注重规范书写,力求工整美观。因此,小学阶段的书法,教给学生的"法"也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学生的“转型期”?处在“转型期”的学生有何特点以及应该采取什么对策?笔者根据教育教学的观察和思考,谈谈自己的认识。从学生阶段来说,小学六年级至初中一年级,初中三年级至高中一年级这两个时期,属于学生的“转型期”。我们仅以小学六年级为例,进行探讨。一、“转型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行为表现升入六年级的学生已没有当年加入少先队时的自豪感与对红领巾的崇拜之情,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无须佩戴红领巾,于是顺手将红领巾塞入衣裤口袋中,以备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星期一的早晨,是例行的升国旗仪式。部分六年级学生东张…  相似文献   

4.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也是教师工作的中心。搞好学科教学是教师的立教之基,做好“六认真”工作则是教师为教之本。大凡受学生喜爱、家长欢迎、教有所成的小学数学老师。必定得益于多方面的原因,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则是始终实践、研究数学学科教学,始终高质量地做好“六认真”工作。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依照“六认真”工作规范,探索“六认真”工作规律。逐步从教学“六认真”走向教学“六有效”,切实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5.
“三段·六环节”教学模式核心理念是: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课堂教学是教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三重对话,通过实施三段教学模式,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引领帮助教师做到带着学生走进教材,最后追求学生带着教材走进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  相似文献   

6.
陆春英 《学苑教育》2019,(10):35-35
随着新课程改革制度的逐步推进,教育行业正在不断完善教学体制,同时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也日益严格,使得综合性的学习方式慢慢渗透至各个教学阶段,且被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六年级正处于教育阶段的一个转折点,故而,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会被重点关注。本文以小学六年级语文综合学习为研究内容,探讨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相关策略,希望促进教学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对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目作了具体规定: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如何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涉猎教材外的广阔领域?我们就如何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做了课程化管理的有效尝试。一、构建阅读目标,确保量的落实1.目标显现化在小学阶段要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如何合理而有序地在小学阶段完成这一任务?我校对一至六年级课外阅读管理进行了整体规划,做到了"两定""两过关"。两定:一是定阅读总量。一、二年级完成5万字的阅读量;三、四年级完成40万字的阅读量;五、六年级完成100万字的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三段四环节”教学模式,就是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展现思维过程为核心,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构想的一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它适用于小学数学一至六年级新授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的小学提倡搞大循环,即从一年级起,语数主科和班主任工作由一位教师承担,一直教到小学毕业。这种做法利少弊多,不宜提倡。一位教师包教一个班后,总目标明确,能较好地处理教学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认真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其次,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从一年级起,教师就必须扎扎实实地完成教学任务,避免  相似文献   

10.
小学六年级阶段总体处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六年级的知识与初中知识接轨,也是异常关键的阶段。而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重要复习时期,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涯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时期,语文学科的过渡需要怎样进行,是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小学时代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第二部分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则探讨教师对学生掌握国学知识的敦促。  相似文献   

11.
怎样教好小学语文阅读课,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听了吉安市古南街第一小学黄招秀老师关于六年级语文《书的故事》的教学,给了我们不少的启示,也有些感想,现谈出来供大家参考。一、关于字词教学生字教学是小学讲读每一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安排生字教学呢?黄老师是直截了当地在讲解课文前把生字集中起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刘翔宇 《辽宁教育》2000,(10):28-30
一二年级是小学写字教学打基础的阶段,对完成小学写字教学的任务至关重要。我所教的二年级是我县小学写字教学改革的起始年级,在近一年半的写字教学改革实践中,我研究并运用了一些低年级写字教学的方法,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事小学英语一线工作的教学已经有10个年头了,回首这10年,我觉得做好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好小学英语绝非易事. 我的运气算不错的,有一个班级我从一年级一直带到六年级.现就每个年级阶段的教法和学法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与大家共勉.  相似文献   

14.
<正>主持人语在小学阶段,习作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教"儿童学习写作。可是每个年级到底要"教"给儿童哪些内容,对同一个教学内容,不同的年级应当达到怎样的程度,这些对一线教师迫在眉睫的基本问题,从先前的"教学大纲"到现行的"课程标准"里都表述得模糊而笼统。国内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中,两个年级提出相同的课程  相似文献   

15.
王晓东 《辽宁教育》2013,(7X):54-55
<正>我们为什么选择"小循环"我国实行的是小学六年学制,学生在小学阶段要经历从幼儿到少年的成长,应该说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较大的跨度,时间相当于初中和高中的总和。小学的重要性在于它的基础性和奠基性,需要科学、严谨地实施系统教育。这六年细分起来,又可分为特征鲜明的三个阶段:(一)初小阶段。也就是1~2年级,是幼儿向小学生的过渡阶段,幼儿特征逐渐消失,小学生的特质逐渐形成。(二)中小阶段。也就是3~4年级,真正的小学阶段,小学生的特征非常明显。(三)高小阶段。也就是5~6年级,是小学生向初中生的过渡阶段,小学生的特征逐渐  相似文献   

16.
六年级是第四学段的准备阶段,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小升初作文教学的衔接问题,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六年级语文教师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侧重点的转化问题。六年级语文教师们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大多倾向于侧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而忽视了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因此,我们在继续培养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同时,要适时适量地加重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保健操"和"每日评报活动",是两味实现六年级学生"小升初"写作思维能力衔接的良方妙药。  相似文献   

17.
陈英 《教师》2010,(35):22-22
课堂作文教学是不少小学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他们总觉得教和不教没有多大差别:从三年级教到六年级,作文知识点就是那么几个,枯燥而又乏味,没有针对性,反反复复地讲了许多“正确”的废话;而写和不写也没有多大差距:三年级到六年级,花了两百多课时,作文课堂教学的收效依然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因此,“作文难教”“作文难写”成为小学作文的一个通病。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小学六年级学生在升入初中后,会面临很多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学生从六年级到七年级的过渡,并不只是简单的升级,而是学习生活的一次跨越,也是他们人生历程中的一次转折。如果说小学阶段是整个教育大厦破土动工的地基阶段,那么,初中阶段就是教育大厦的初建阶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六年级学生临近毕业这一阶段,语文教师更要重视教学质量问题,下面探讨一下这一阶段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一、提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六年的小学教育让孩子走出家庭,在集体的环境下生活、学习、成长。在六年小学教育之后,孩子们步入初中,进入青春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立足当下,放眼未来,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以学生为本,以培养优秀的社会  相似文献   

20.
<正>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小学教育是我国义务教育中最基础的部分,是为中学教育进行铺垫和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小学六年级是小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更是与初中的学习联系更加紧密。在人教版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培养更为重要,可以为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二、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1.加强沟通,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