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楼梦影》是《红楼梦》续书的一种,也是我国古代保存下来的第一部由女性撰写的小说,作者清代著名女文学家顾太清将女主人公薛宝钗的情感世界刻画得细腻深刻,塑造出一个既端庄沉稳又时常真情流露的封建少妇形象。  相似文献   

2.
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一个封建淑女的典型,这个典型具有非常深刻的文化内涵。曹雪芹在塑造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时成功地运用了含蓄笔法,展示其隐微复杂的精神世界,深入挖掘出这个形象丰富的文化意义。本文主要揭示出薛宝钗隐藏在“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下真正的一面及其复杂的性格。  相似文献   

3.
从礼貌原则看《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潜 《文教资料》2010,(10):19-20
语用学是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下如何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以达到交际者的目的.言语交际双方必须遵循一定的交际原则。本文拟从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之一——礼貌原则来分析《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语言特色,以期从语用学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4.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开宗明义要“使闺阁昭传”,但囿于时局和审美需求,常借助双关修辞,以暗示性、预兆性的韵文展现女性“似桂如兰”的才情和“万艳同杯”的命运。这些韵文中的双关主要包括谐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字形双关四种类型,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审美功效突出,具有言美意长的意境美、言此意彼的曲折美、言简意丰的精炼美。概念整合理论可以解释双关修辞的认知过程。一语多关是《红楼梦》韵文的显著特征之一,这得益于作者运用了“人花互喻”“重像设置”等手段塑造女性人物形象,同时也离不开读者的互文性阅读。  相似文献   

5.
韵文的运用是神魔小说《西游记》的一个重要的艺术特征。其标题和行文采用韵文。大量而丰富。或为古风、或为近体诗、或为词、为赋、为曲、为赞……。所涉内容也极广泛而多样,对《西游记》的小说结构,人物、景物描写,气氛渲染,主题揭示等等,起着独特的、散文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西游记》的艺术特色之一。这一现象的产生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宋元以来古典小说创作渐次形成的传统表现形式已进入成熟期。  相似文献   

6.
徐建兵 《文教资料》2011,(31):11-13
两百多年来,人们对于薛宝钗是非的评论一直没有间断过。本文从适应社会和谐的时代需求角度来揭示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价值。她的健美、博学,以及在大观园里左右逢源的人际关系.在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的今天更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典型人物形象中,薛宝钗和王熙凤两人性格迥异,但本质却是相同的。她俩都追求名利地位,是一对彻底的利己主义者。  相似文献   

8.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文备众体”、韵散相间的伟大小说,又是一首耐人寻味、咀嚼不尽的长诗。《红楼梦》前八十回中融汇了大量的诗词曲赋等韵文,这些诗词韵文是作者为作品中的人物代拟的,是刻画典型形象、预示人物结局的艺术手段。作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诗词韵文具有高度的个性化、情感化色彩,作者通过人物的诗歌创作和题咏、制谜等活动,借题发挥、伤时骂世,丰富小说情节、营造作品意境,预示与概括人物命运。因此,这些诗词韵文对深化小说的主旨,突出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征,丰富和发展故事情节都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作为《红楼梦》的女主角之一,作者通过描写薛宝钗在盛衰两个不同境遇里的生活经历,来展现作者对于补天愿望的强烈追去。本文结合书中具体描写,详细的分析与探究了薛宝钗的服饰特点以及其所代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中薛宝钗善于交际、长于处世,其左右逢源的公关艺术得益于对"孝悌"、"仁"、"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儒学思想的领悟和实践.从儒学视角来解读薛宝钗的公关意识和公关艺术,可以为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提供参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和王熙凤是表姐妹,又都是小说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她们却从来没有对话和交谈,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导致她们不说话的原因主要有三大因素:首先是两人在贾宝玉婚姻对象人选上的立场不同;其次是两人在贾府中的地位之争一触即发;第三是两人未来势力的强弱此消彼长,这些原因最终导致了两人貌合神离、相对无言。分析出小说中这两个重要人物不说话的原因,有助于读者更好地领会《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的悲剧命运,更深入地认识《红楼梦》的伟大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里程碑意义的名著,把明末清初社会各阶层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尤其对薛宝钗人物形象的诠释更是引人入胜。本文从薛宝钗的智慧、追求、美貌三个角度入手,全方位透视了其封建淑女的虚无完美性,也如实解析了其家庭奴隶和封建道德殉葬品的悲剧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薛宝钗无疑是《红楼梦》中人物形象塑造最成功也是最受争议的。过去人们在评价她时,一味地将其说成是封建礼教的忠实恪守者,将其沉稳曲解为"冷酷无情"。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甚至违背了曹雪芹塑造这一"才女"的初衷。在笔者看来,薛宝钗非但不"虚伪做作",反倒是大观园内众多人物中最真实、仁义的一位。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塑造了中国古代小说画廊中最成功的人物形象,薛宝钗即是其中之一。薛宝钗的形象历来存有争议。从小说人物的外在形象入手,兼及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从细节中感悟薛宝钗这一艺术形象内在的丰富情感,以期达到对原著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清代评论家对《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形象评价褒贬不一。脂砚斋在薛宝钗与林黛玉之间并没有厚此薄彼,评点派关注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德,题咏派以赏玩心理评价林黛玉和薛宝钗。他们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的评价可以用读者期待视野理论进行分析。读者期待视野受到时代背景、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者期待视野的变化,影响评论家对林黛玉、薛宝钗形象关注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塑造了许许多多经典人物形象,因其丰富的内涵,几百年来,一直都深深吸引着人们去关注、探讨。其中,最引人注意而意见又最不统一的应属薛宝钗,有人认为她善解人意,以诚待人,集淑女、才女、孝女、美女于一身;也有人认为她"市侩化",虚伪、圆滑、冷酷无情,甚至阴险。曹雪芹的伟大之处就在于赋予他笔下人物丰富内涵,绝不是一眼能看透的简单的格式化人物,但他自己的"真情"却在文中细节处若隐若现。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红楼梦》中薛宝钗为人处世的行为动机、传统美德及为人处世的特点。指出宝钗虽为封建社会传统教育下的一个完人,还具有当代青年所应提倡的某些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文体包括散文与韵文两部分,散文(即小说)是主导文体,韵文是辅助文体。曹雪芹选择白话小说这一俗文体,与宋代以来的俗文体作家遭遇及心态有共通性,但也有其特殊性,后者的作用更重要。由于叛逆性不彻底,曹雪芹既想“按头制帽”,又想“揣大家高唱”,导致自相矛盾,这点在诗上表现尤为突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运用白话的成就和运用韵文的矛盾,预示了白话文体的兴起和文体走向纯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红楼梦》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人们公认薛宝钗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密切,主流文化确实为她增添了丰厚意蕴和迷人风采。就薛宝钗个性而言,道义感和责任意识、宽仁忠恕、自信自强、乐观通达等人格内涵准确传达中国文化推崇的理想人格——君子人格——的种种要义,可以说薛宝钗形象正是君子人格难得的标本,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想人格的设计和思考可以成为透视这一艺术典型的有效视角。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十名著之一,学生们或多或少地了解过。全部讲解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此教学只就林黛玉和薛宝钗各自的性格及二者的关系作一些讲解,希望能激起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