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次习作的内容是缩写,这是同学们在小学阶段接触到的第一次缩写练习。什么是缩写呢?它是为了提高同学们分析、综合、理解和概括能力的需要,而改变原文的一种习作练习形式。如果我们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棵枝繁叶  相似文献   

2.
姜昕 《辅导员》2013,(16):85-86
<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埃德加.霍尔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的人。"这句话说明了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学习的启蒙阶段,小学语文则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所以,在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有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指导预习,获取知识与思维训练相统一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让学生课前先阅读课文,可以对要学的课文有个整体的感知:这篇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谁?等等,在这基础上,  相似文献   

3.
高娟 《湖南教育》2003,(6):46-46
利用网络资源激发学生兴趣。关于赵州桥,有一个神奇的传说,人们把这个传说编成了一首儿歌:赵州石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道沟?赵州石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财王爷推车压了一条沟。我先播放VCD,学生边拍手边唱儿歌,再听故事,兴趣盎然。  相似文献   

4.
训练迁移写作是培养创新思维、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补白。补白即补充空白 ,合理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在教学中 ,利用现行教材中常常出现的艺术空白 ,让学生去推测和预计可能的结论。如学习《小姗迪》一文 ,第二段写了小利比告诉那位先生 ,小姗迪为先生换零钱 ,在过马路时被马车撞倒并轧坏身子 ,他悲伤地说 :“说不定他会死的……”课文中省略了故事情节的描写 ,留这一空白 ,正是学生推测和想象的空间 :小姗迪的伤情如何 ?他是怎样度过痛苦难熬的夜晚的 ?他躺在床上想些什么……  相似文献   

5.
按照通常的设想,教学生缩写课文,先应详细讲讲什么叫缩写,缩写的作用、基本要求和一般方法。然而,陈爱莲老师一反“常规”,不去先啃术语、定义,而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挑战性的难题”(布鲁纳语):要求用三分钟把《火烧赤壁》的故事讲出来(此文约1000字,按一般速度朗诵,需五分钟)。学生立刻被吸引住了。他们产生了疑问:三分钟能讲完吗?老师作了肯定的回答:只要能抓住最主要的内容,就能在三分钟内讲完。学生又问:哪些内容是主要的?于是,老师出示“四要”  相似文献   

6.
《鲁班学艺》是五年制第十册和六年制第十二册最后一篇独立阅读课文。它以神奇的故事情节和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反映了鲁班勤奋刻苦、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和为民造福、不谋私利、勇于创造的高尚品德,深受学生欢迎。这是一篇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学习习惯的好教材。这篇文章我是这样教的:(一)初读课文,理顺思路揭示课题后,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阅读后,教师帮助学生理出“上山→拜师→学艺→下山”的线索,并确定文章的重点部分——“拜师、学艺”.(二)精读重点部分,认识人物形象默读“拜师”这部分,讨论:师傅问了鲁班几个问题?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鲁班是怎么回答的?从中可以看出什么?边讨论边归纳出第一个问题是考查他对木工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第二个问题是考查他  相似文献   

7.
王秀琴 《辅导员》2012,(27):24-25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在于老师设计的教学程序能否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这是师生共同演绎精彩的关键所在。怎样才能给学生留足够的空间呢?一、一条主线——提领而顿,百毛皆顺人有人脉,因生人杰;地有地脉,因生地灵。一篇文章也因有了文脉,才有了灵气。作为语文老师,在引领学生赏析一篇文章时,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找出文章的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顺着  相似文献   

8.
绿化·美化     
学校如何绿化?有三点值得我们研究,一是种什么,二是怎样种,三是怎样管。种什么?即栽培品种的选择问题。我认为学校绿化,树、花、草,都要种。应以树为主,以花为辅,先种树,后种花,因树设坛,以花护树,多栽草皮。多种树木,能增进健康,创造财富。适当的栽草种花与植树配合,更能有效地美化环境。学校植树,不是山野造林,一切要从有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着想。我主张学校植树品种宜多,要以乡土品种为重点。例如南通的乡土品种——苦  相似文献   

9.
作文指导题目精析:训练题归纳起来讲了三点:1.写读后感的意义;2.读后感的写法;3.这次写读后感的具体要求,即:可以写一篇文章的读后感,也可以写一部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重点指导:有的同学认为,写读后感,重点是“感”,因而忽视了“读”,以至于对一篇文章的来龙去脉都还没弄明白,就匆匆下笔,结果是蜻蜒点水,甚至“读”和“感”牛头不对马嘴。要知道,写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只有读懂了原文,才有可能写好“感”。此外,一篇好文章或一部好电影、好电视剧,给人的教育和启发是多方面的,而写读后感,不能什么都拿来写,最好选择其中一两点来写,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得深刻。难点点化:一篇读后感,如果只是空洞地说自己感受如何如何深刻,那是没有真情实感和说服力的,要想有说服力,就必须既从原文出发,又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比如说你对文章(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一点很有感受,你可以先说对哪点有感受,再说说有什么感受,最后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样,  相似文献   

10.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11.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也是我们读懂文章的精髓所在。学习了一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内容,还要明白作者的写作目的。用简单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作者在文章中赞美什么、痛恨什么等。那么,什么叫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作者对所描述对象抒发的赞美、喜悦、痛恨、厌恶等感情,让读者读了受到熏陶感染有所感悟或体会。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相似文献   

12.
适合年级六年级。教学目标1.通过"建立关系"再次梳理故事情节,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提高认识。2.关注故事中的细节,从故事中获取成长的密码,学会如何面对困难。教学过程一、从"建立关系"入手,梳理情节,走近人物师:咱们先来聊一聊。你有要好的朋友吗?他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相似文献   

13.
去哈佛学什么?MBA。MBA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的“工商必读”。MBA在中国怎么样?从过去到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当我们回眸MBA的时候,将思考如何攀登这新来的培训高坡,为此作文,以求同行们的指教。 一、市场经济呼唤MBA MBA,是英文Mast Business Adninistration全称的缩写,即工商管理硕士。它是我国现有学位中  相似文献   

14.
《金色的鱼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十一册的一篇阅读课文。本文故事情节生动,学生很喜欢读,但文章较长。针对这样的课文,可以采取抓主干、赏枝叶、整枝嫁接的方法指导学生学习。一、缩写课文——抓主干根据学生喜欢读这篇文章的实际,让学生反复读。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师提示,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写出课文大意(即老班长接受任务——第一次吃鱼汤——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不吃鱼的原因——命令我们吃鱼——老班长牺牲——保存鱼钩)。只要求学生把握住文章基本的内容、基本情节即可。这样一来,一篇较长的课文便露出了筋骨。同时,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写出了课文的大意,也培养了学生阅读和抓主要内容的能力。二、再现情节——赏枝叶《金色的鱼钩》一文情节十分感人。特别是“我发现老班长不吃鱼”、“老班长讲不吃鱼的原因”、“老班长命令我们吃鱼”等地方更是如此。教学时,要让学生有重点、有目的  相似文献   

15.
《春蚕》(五年制六册14课)的作者,以严谨的构思,朴实的语言,歌颂母亲春蚕般无私地奉献了自己一生的高贵品质。教学重点是理解养蚕过程,掌握有条理叙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难点是如何让学生体会母亲养蚕的辛苦。这一课要从教材的整体性出发,抓住“想”、“变”、“看”三个思维点,克服教学的程式化。一、扣住一个“想”字,阅读全文,弄清教学思路。这篇课文以《春蚕》为题,借物寄意,同时,通过回想,具体生动地表达了对母亲无限敬爱和思念之情。讲读开始,老师先提出一个问题:“《春蚕》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写的是过去的事还是现在的事?为什么?”学生经过预习,很快就能联系课文回答:写的是过去母亲养蚕的事,因为每到春天,作者常常  相似文献   

16.
第一步法:观其大略面对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大致内容。对于说明文来说,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阅读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什么事理,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准说明对象呢?一要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二要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对于议论文来说,则要把  相似文献   

17.
一、读前先思。读题目后先想想 :文章是要介绍哪辆纺车呢 ?它和普通纺车有什么不同吗 ?作者为什么要“记一辆纺车”?这样的思考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有帮助。同学们每学习一篇文章 ,都应该先思后读 ,看看自己和作者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二、读课文 ,整体感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即 :文章写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情怀 ,突出了什么主题 ,等等。读完课文后你会发现 ,作者并没有介绍那辆纺车 ,而是写了纺车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发挥的不同寻常的作用 ;通过写纺线的技术、姿势、竞赛等 ,体现纺线劳动的无穷乐趣 ,…  相似文献   

18.
《灰雀》一课学完了,可总让人觉得意犹未尽。那男孩到底对灰雀做了些什么?那只可爱的红胸脯灰雀又经历了些什么呢?课堂上短暂的时间根本不足以让学生对此追根究底。于是,我决定让他们写一篇“小练笔”,想象男孩如何犯错?我习惯性地先自己想了想写作思路,觉得有点做作,毕竟不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于是作罢。还是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演练一次有趣的游戏吧!这是班里经常做的一项作文的前场戏,即:先让学生亲自参与一次有趣的活动,然后如实地记录下来。这次,我为他们准备的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摔不破的鸡蛋”。孩子们果然兴致盎然,把自己…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讲一些故事情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精神会非常集中。如:“观察星空”一节,教材要求掌握8个著名的星座和恒星,天琴座和织女星位于星空的什么地方?天鹰座和牛郎星位于星空的什么地方?课堂上先简单地讲一下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再在无云的晚上带领学生对照活动星图  相似文献   

20.
真情流露、有话可说,让学生写出真实的、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作文教学应从细微处入手,还有什么讲解能比学生自己归纳出来的见解更有力、更生动呢?在作文教学中落实"一课一得"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重要。作文教学如何做到一课一得呢?主要谈了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