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色词“青”词义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境下它与其他的几个颜色词在概念上存在交叉.“青”可以指“青、绿、蓝、黑、白”五色,“苍”也可以指“青、蓝、绿、白”.“青”可以指“绿”,也可以和“黄”混合产生“绿”,但“绿”反过来也可指“青”和“黑”.介于“青”和“绿”之间的颜色又可以称作“碧”.青、蓝、苍、碧几个词意思相近,有时可以混用.  相似文献   

2.
“一、该”在“NP”之前具有表无定和有定的指称功能。可以独用也可以合用,可以连用也可以并用。后项“该NP”表定指时,可以分别照应泛指、专职和任指三种“NP”。与“a、the”相比,“一、该”有非规定性和非专用性、非单纯性和非专职性的特点。在书面语篇中“该”与“本”因参照点转移会出现指称纠葛。  相似文献   

3.
孙丽 《考试周刊》2009,(33):37-38
汉语里“点”字,无论是在书面语还是在口语中,可谓随处可见。它不仅多词性,而且多词义。它可以是名词,如:“点钟”、“小数点”;还可以是动词。如“点名”、“点头”、“点菜”;还可以用来表示较少的量,如:“喝点水”、“加点油”;此外,还可用来表示轻微的程度,如“有点累”。正是它在语义和语用上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4.
审美教育在教育思想中的明确性从我国古代教育的起源即可看到审美教育的内容。古代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多样,又突出审美教育的作用。“礼、乐、射、御、书、数”,全面发展。“礼”的教化作用在先,“乐”的情感教育作用又在诸多教育要素之首。孔子曾在齐地听到《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认为“乐可以修内”,培养人的思想感情。“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强调了诗对人的感化教育作用。“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乐”造就完美的人性。无论音乐,无论诗,作为审美的载体,“发乎情”…  相似文献   

5.
和儿子一起看绘本《大卫,不可以》,突然发现自己也经常说“不可以玩插座”、“不可以边吃边玩”、“不可以拧超人的头”……这些“不可以”都有需要吗7  相似文献   

6.
10.《粜米》片断实录师:农民是卖米还是不卖,这种矛盾心理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先看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农民不想卖?生;从“从简单的心里喷出了这样的愤激的话”可以看出农民不想卖。师:“愤激”是什么意思?生:是愤怒、生气、激动的意思。师:“愤激”不是一般的生气。课文当中与“愤激”搭配的词是“喷出”。“喷出”还可以换成什么词?生:可以换成“发出”。生:可以换成“冒出”。生:可以换成“涌出”。生:可以换成“说出”。生:可以换成“喊出”、“叫出”。师:同学们说的这些词和“喷出”比较,哪个词更恰当?生:用“喷出…  相似文献   

7.
“疑”可以拨动思维之弦,可以为知识的学习助力,可以让课堂精彩纷呈。文章结合研究者的教学经验,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从创“境”促疑、引“思”猜疑、借“探”析疑、以“结”传疑这4个方面具体阐述如何以“疑”为引,构建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  相似文献   

8.
一、以下一组句子中,只有一句是无误的,将它找出来。 1.“咽”字有三种读音,可以读“yan”,如“咽喉”;可以读“yan”,如“下咽”;也可读“ye”,如“咽峡炎”。 2.“咽”字有三种读音,可以读“yan”,如“咽喉”;可以读“yan”,如“咽唾液”;也可以读“ye”,如“咽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词汇意义、结构及意义、历史来源、语境制约意义四个方面来研究徐州方言中的泛义动词“玩”。“玩”作为泛义动词可以代替许多具体动词 ,其词义和用法都相当丰富 ,但它并不是万能动词 ;它可以连带宾语、补语 ,“玩”和它的连带成分可以构成短语或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成分 ,“玩”可以带“着”“了”“过” ;徐州方言“玩”的泛义性质也可以在历代作品中找到它引申的痕迹 ;词汇成分、语句、结构对“玩”的具体意义都会起到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文本无语笑东风,细读有情长思量。”怎样才能觅得解读文本的“金钥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托尔斯泰说:“优秀的艺术构思,应该有这样一个点,所有光会集中到这一点上,或从这一点放射出去。”的确,优秀的文本在艺术构思、情感抒发、思想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这一点”,“这一点”可以是文本构思的“原点”,可以是文本情感的“交点”,也可以是文本思想的“节点”,还可以是文本语言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不等”与“相等”是一对矛盾,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不等”是普遍的、绝对的,而“相等”则是局部的、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们既对立统一,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把“不等”关系转化成“相等”,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而寻找到“相等”关系中的“不等”,则可以破解难点、化解疑点.  相似文献   

12.
从语义上说,“感到”侧重于表达“心情、体验”,“觉得”侧重表达经过思维分析的“道义评价、事态判断”,“感觉”则侧重表达“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感官的感受。从功能上说,“感到”后可以直接加“了”、“过”等助词,“觉得”、“感觉”后不可以直接加“了”、“过”。“感到”可作定语,可加名词性宾语。“感觉”可加补语、宾语成分,可作名词。  相似文献   

13.
所谓“共生”,从教育之存在形态看,可以理解为“共同生活”,实现教育由“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从教育之终极关怀看,可以理解为“相互依存、互助互利”;从教育之策略看,可以理解为“共同生成”。  相似文献   

14.
《中文自修》2010,(4):51-52
这里的“世界”不是指人类生活的世界,可以指“我”迷恋的生活中的某一领域或某种爱好,譬如“收藏”“欣赏”等。就收藏来说,如邮票、剪报;就欣赏而言,如音乐、书法……这些领域构成了我生活的“世界”,令我沉醉、着迷。我的“世界”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后者可指邀游于天地之间某一空间,沉浸其中,“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其时间跨度可以很长,  相似文献   

15.
“得”字既可以做助词使用,也可以做词素使用,但它们的形式几乎完全一样,为此,就要注意识别。从语言现象看,它既可以跟双音节的词连用,也可以跟单音节的词连用。当它跟双音节词连用时,除了在“恨不得”、“巴不得”、“舍不得”、“由不得”等带有否定副词,构成“△不得”的格式里是词素外,在“粗暴得”“激  相似文献   

16.
“気持ち”“気分”“機嫌”这三个词汇,是日语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组近义词。由于它们意义相似.用法相近,所以为日语学习者正确使用它们造成很大的困难。本文作者在对该组词使用场景做了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的异同,归纳出了一些对学习者如何正确使用它们的方法。这三个词一般可以译为汉语的“心情”、“情绪”、“心境”、“精神”等意思,有时可以互相替换使用,但它们的意义、用法也有一定的区别:“気持ち”既可以表示生理方面上的(呕吐)这层意思,也可以用来表示五官直接的感觉,还可以表示比较具体的“意志”和“希望”。“気分”侧重表示由于生理、精神和心理等原因引起的情绪变化。还可以表示整体气氛。“機嫌”表示心情的安定性和宽容性,不用于表示病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写作中,写作意图只是作者对于文章的粗略构想。它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思想,也可以有一些“先行”的材料;但却不能有“先行”的“主题思想”。因为严格意义上的“主题思想”是主客观交融之后的产物。在新闻写作中。“报道思想”是新闻工作者认识到的传播价值观念。它也是一种“写作意图”。作者可以据此有目的、有意识地寻找能够蕴涵某种价值观念的新闻事实,从而提高报道的目的性和效率。但报道思想只是主题思想形成的基础。它只有与新闻事实有机融合。才可以产生新闻作品中的主题思想。因此,“报道思想”和“写作意图”可以“先行”,“主题思想”却不可“先行”。  相似文献   

18.
“是时候+VP”是近年来出现并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新兴结构,结构中的“是时候”一般整体使用,可以受到状语和情态动词的修饰。VP可以是具有祈使意味的趋向动词、心理动词、能愿动词和使令动词等,自主动词都可以进入“是时候+VP”结构,非自主动词只有一部分可以进入。“是时候+VP”与“VP+是时候”都可以对未发生的事情表示肯定或否定,但是“VP+是时候”可以肯定已经发生的事情,可以受情感类情态副词修饰,句中常使用停顿。  相似文献   

19.
在文言文中常有“可”解释为“可以”的情况(当然,文言文中的“可”还有其他几种义项)但在文言文中出现“可以”连用的句子也屡见不鲜。那么,应该怎样解释“可以”呢? 一、由能愿动词“可”和介词“以”组成的“可以”,它的意思有:①可以用来,如“每闻他方之产可以利济人者,往往欲得而艺之。”——每逢听说别的地方的产物可以用来利人济人的,往往想获得种苗来种植。(《甘藷疏序》)②可以凭……,如  相似文献   

20.
一、语文积累的界说与学理依据“积累”一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释义是“(事物)逐渐聚集”,当然这里的“事物”可以指物质材料、资金、财富,也可以是知识、经验等。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性积累和非物质积累。“语文积累”自然指为提高语文素养要进行的积累,显然属于“非物质性积累”,主要是知识、经验方面的积累。“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