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合作探究式学习是本世纪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种学习模式,它以学习活动的形式呈现,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及创新能力。而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学生能力及学习质量是关键。笔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2.
潘为亮 《考试周刊》2014,(43):159-160
生物活动教学是指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一些既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又有生活性、趣味性的学生主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以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本文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化的意义、“动”点探究和课堂教学活动化中存在的问题三个方面,对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进行论述,以期和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3.
品德课程标准提出了活动化教学的理念和要求,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开展教学,并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要求和实际教学需要,从提高“活动化”教学有效性的角度,对活动教学设计进行思考。一、凸显活动目标的综合性品德课的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  相似文献   

4.
与孩子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得以契合,那一句句从孩子心底里流淌而出的是童言:当课堂教学在通向教学目的地的途中.意外发现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那是童趣;当孩子们用自己的真情显露着他们内心的生活奥秘,那是童真;当我们为儿童打开更多认识世界的窗户时,孩子们捧出的是一颗纯净透彻而富有灵性的童心。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课件已普遍走进英语课堂教学,它使学生真正进入了视觉、听觉与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教学情景。为英语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枯燥无味的教学课堂,变成学生兴趣浓厚、气氛活泼的课堂,真正使乐学落到实处。作为一种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如何结合新课程目标特点,既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又尽量避免其不足,是值得我们英语教师深思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星期三上午课间,班上两个男生发生冲突。小李嘴巴不文明,先出言伤了小杰。小杰不甘示弱,当即举起羽毛球拍打小李。小李这下子恼了,抓过球拍就往地上摔,将球拍摔坏了。两个人牛眼瞪牛眼,谁也不让谁。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改中,提出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能力的培养.《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些都足以说明,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在“做”中来学习.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做”教学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8.
江总书记说:“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国培计划也强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可见,实施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创新思维又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教学互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发展。随着课程标准的改革,教学互动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一种主流手段,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当前课堂教学互动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互动”策略进行了相应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让学生“动”起来,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发展学生特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动”是研究性学习最大的特点,研究性学习应该将“动”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组织实施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主动“活动”,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来,让学生在“动”中感悟,通过“动”去实践、去探索、去质疑、去发现。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应当是我们研发这个问题的"指路明灯",这位老教育家十分重视"做"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要想教得好,学得好,就必须做得好。"我们新的数学课程改革也十分强调:让学生经历"做数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新理念、新突破,要在教学活动中关注学生、关注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关爱学生,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陈金龙 《教育文汇》2011,(10):34-34,53
“让语文课味正情浓”,是我一直追求的教学境界。近日,我在上《画家和牧童》研究课中,经过8次修改教学设计,8次试讲,终于对这一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发展的时代、挑战的时代、竞争的时代。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上海二期课改的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成为广大政治教师的共识。我们在经过探索之后,认为通过活动设计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学习,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让思想品德课在“动”中充满活力方面有一定的成效。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思想品德课实践活动要注重实践形式和内容的开放性,让学生乐于实践;强调实践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性,让学生善于实践;尊重实践主体的自主性,让学生敢于实践.  相似文献   

17.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语文课上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教师不妨多想点办法,让学生寓乐于学,激起学生重新听课的兴趣,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仅落实了理解背诵的教学目标,还节约不少时问,可以用来拓展和补充别的知识。毫无疑问,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被大大提高了,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情绪高涨,有成功的体验,变得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的日记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那么,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有语言可用,日记的“营养”该从哪里来呢?多读书,多参与实践活动,会使学生有取之不尽的素材,会让学生的表达情真意切。  相似文献   

19.
胡碧莲 《考试周刊》2015,(45):150-151
基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性质与儿童的认知特征,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运用活动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精心做好课前准备活动,丰富道德认知;有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体验探究活动过程;积极拓展课后延伸活动,促进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史文波 《快乐阅读》2013,(10):84-84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所以对于这样生活性、开放性、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为学生创设体验学习情景,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引发学生的道德实践,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促进学生道德践行,规避传统的教学模式太注重道德理论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实践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前调查,促进学生能力提升,把教师从繁重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所以,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上,只有放手让学生大胆体验,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社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道德实践,使他们在体验中得到情感的投入、心灵的共鸣、品德的升华和行为的转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