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婕 《福建教育》2022,(25):27-29
<正>我园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生活化课程实施的相关问题。我们不断地关注儿童的生活,希望能够让课程真正“走进儿童的生活”。在初步建构生活化课程框架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思考的是:“儿童的生活中有什么,儿童需要什么?”“我们在听,可听到的是来自儿童内心的声音吗?”“我们在讨论,可话题是儿童生活真正需要的吗?”“我们课程实施途径有多种,可真正支持儿童更好地生活了吗?”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生活化课程就像一张开放的、未定型的、变化的网。  相似文献   

2.
我们必须弄清楚,究竟是实施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还是没有真正落实课程改革影响了升学率?改革中出现的问题究竟是要靠“向后转”来回避,还是要靠“向前进”来解决?  相似文献   

3.
《留学生》2014,(22):39-41
移民美国,过美国人的生活,这已经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我们需要问问我们自己,在新的社会生活环境下,如何避免出现各种碰壁的问题?如何避开在美国的生存风险呢? “华人小孩在美国穿开裆裤被白人报警”一事,在美国《侨报》报道后,引起众多中国网友的强烈反响,有人认为让中国小孩穿开裆裤陋习应当终结,“别把脸丢到外国”;也有网友质疑“美国大学生可以裸奔”,连“天体营”和“裸体海滩”都允许。怎么一个华人小孩穿了开裆裤就这么大动静呢?  相似文献   

4.
陈丽 《现代教学》2013,(7):145-145
美国历史学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被定为国家核心课程。“由于在进行公民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历史教育在美国社会科中居重要地位”,历史课程被列入了所有初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那么在美国历史学科教学中,是如何实现其育人价值的呢?  相似文献   

5.
从建国到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国被迫参加二战这一百多年时间里,孤立主义在美国外交思想中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直到今天在美国我们仍然能够看到孤立主义对其外交政策制定的影响。那么,何为“美国式的孤立主义”?在历史上,美国推行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是“真孤立”还是“假孤立”?通过对孤立主义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阐述,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孤立主义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张铎 《上海教育》2014,(14):6-11
近两年,美国有一所特殊的学校吸引了政府和民众的诸多关注: 高中、社区大学连在一起上6年, 毕业同时拿高中文凭和副学士学位, 可以直接就业,也可以升四年制大学; 聚焦STEM领域课程, 专供STEM领域人才; IBM公司深度参与, IBM承诺优先招收该校毕业生 …… 这就是“P-TECH”(“科技之路”)学校,其所代表的“STEM-PCC”(“通往大学和职业的STEM之路”)学校模式如今在美国正处于如火如荼的扩张之中。 这所学校缘何诞生?具体如何办学?这一模式又有何特色?让我们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7.
静鱼 《求学》2024,(4):28-30
<正>“8000亿(金马克)?!这是一个疯狂与玄妙的幻想吗?我们纵然要掏空德国人的口袋,但是8000亿(金马克)未免也太多了!”“一战”结束后,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蒙梭提出德国应该赔款8000亿金马克的建议,英国建议改为20亿英镑,美国则要求250亿美元。看到上述场景,你觉得我在哪里?在电影院看电影?在家里看纪录片?在图书馆看历史资料?其实,我是在大学的课堂上,在完成我的课程作业!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课程整合中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教育课程整合,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开设,是参与课程整合的“课程”?还是支持课程整合的“媒体”?本文就信息技术及其课程的“课程”和“媒体”的“二重性”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9.
“空气”是小学科学课程“物质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湘版三年级《科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单元。儿童对于“空气”的认识究竟怎样?处于怎样的认识阶段?我们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和转变?  相似文献   

10.
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学分指标同其思想品德水准指标为何不能同步完成呢?又为何会出现“德优”“智次”或“智强”“能弱”的背离现象呢?进一步说,学生素质的“土壤”究竟是书本、课堂与考场内,还是在校园文化教育环境的“潜在课程”之中呢?要获得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就必然和必需提出“隐性教育”的命题。 隐性教育是隐性课程的上位概念,是隐性课程的应用体系,是对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而隐性课程则是隐性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为此,本文从隐性课程入手展开讨论。 一、隐性课…  相似文献   

11.
今年夏天,《科学》课程要在全国范围内铺开,我们这里也不例外。可是即使使用了《科学》课本,结果又会是怎么样呢?只不过是换换教材,把“自然”叫成“科学”,锅里煮的不还是原先那一味“药”吗?换掉汤水又能如何?本质是不会改变的,有可能“药效”还要减低呢!为什么这样说呢?症结就在于:课程是改了,但是教育观念不改,评价机制跟不上,课程改革不过是演给人看的“花拳绣腿”。  相似文献   

12.
孟令郊 《新疆教育》2012,(11):162-16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都越来越关注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问题,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的“实”与“活”,真正关注学生的收获,思考学生的发展。什么样的数学课堂是有效的?有效课堂是“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的教学活动。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怎样做,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更有效呢?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各样的示范课、优质课、展示新课程理念的公开课越来越多。然而,反观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不禁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思考:什么样的课是“常态课”?如何在“常态课”中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理念?如何使“常态课”教学也能产生与“公开课”一样好的效果,我们该如何去耕种好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呢?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课程,由于开设时间和发展阶段有所不同,即使是同类课程,其各自面临的问题也会不尽相同。总体而言,老课程要做的是精益求精,而新课程需要的则是落地生根。那么,具体而言它们需要做些什么呢?在本期“课程发展”栏目中,我们选择了技术课程的“老将”信息技术课程和“新兵”通用技术课程作为讨论的对象,而探讨将围绕着“技术”的关键词“知识”、“方法”、“态度”和“课程”的关键词“实践”、“自主”、“创新”展开。  相似文献   

15.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的一句话:“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年生活大部分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啊!于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在施行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常常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给孩子什么样的生活?课堂应是怎样的课堂。说教、传授?还是“稻花香里说词句,听得书声一片”?本来课如人面,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可是,仔细看看我们的课堂,全国各地竟然惊人的相似,仿佛一个模子里压出来的一样。因此,我们呼唤语文课堂成为丰富多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6.
“微课程”是微型课程的简称,是由美国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程”概念的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他认为“微课程”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组合。地理“微课程”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教学主题突出、资源构成情景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我们有教科书.为什么还要提出课程资源的问题呢?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概念:凡是有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都可以叫做课程资源。从资源概念中的“凡是”和“一切”.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的广泛。但自从新课程改革以来,在课程改革实验区。  相似文献   

18.
布鲁纳结构主义课程论对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郝海平结构主义理论流派对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能否也从中吸取一些有益的东西呢?答案是肯定的。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主要回答“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  相似文献   

19.
一、开设公民学课程。公民学是美国中小学普遍开设的一门课程,这门课通过生动具体的内容使学生对国情有一个全面、扼要的了解,目的是使学生确立“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教育学生懂得如何成为美国社会制度下的好公民。在这里,“好公民”的含义是“爱美国,爱美国的社会制度,遵守美国的法律,履行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义务”。二、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美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美国历史虽然短暂,但是美国人却格外珍视自己的历史,并以此作为维系整个国家和人民的纽带。美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必须开设“美国历史”课程,通过…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今的课程观已被教师们逐渐认识。当今社会提倡和谐,在课程改革的大风大浪中,我们的课堂和谐吗?这句话越来越多的被一些教师提及,我们该何如处理呢?我们的课堂经常会呈现“另一番景象”,作为教师的我们,能坐视不管吗、放之任之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