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因为各种原因,缺乏自信。尤其是小学生,刚接触集体生活不久,如果在学习中不顺心,在生活中被嘲笑,就很难拥有可贵的自信。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可见,自信是我们身上充满正能量的一种素质,有了自信就不会轻易言败、不会轻易放弃。所以,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为了让小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做一个自信且阳光的人,我们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结合课本内  相似文献   

2.
基于企业发展呈现“脱实向虚”现象的背景下,从企业高管的角度出发,以2011~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研究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之间的关系,并探究分析师关注这一外部监督机制对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过度自信正向影响企业金融化水平,过度自信的高管更倾向于配置较多的金融资产。在分析师的外部关注与监督下,高管过度自信引发的企业金融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进一步传导路径分析表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高管过度自信与企业金融化的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过度自信的高管具有的风险偏好性是导致其配置过多金融资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自信感言     
林鑫德 《教育文汇》2009,(10):54-55
自信,是人生一个恒久的命题,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圆满地作出解答。 爱尔兰伟大的剧作家萧伯纳指出:“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美国思想家、诗人爱默生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一个重要目标.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推进作为研究背景,探讨文化自信在其贯穿过程中的培养和发展,旨在通过探索和分析明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的建立和传播历程,以期找到在新时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文化自信推进的科学路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伴随文化自信,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中国特色道路实践、理论总结、制度建设等途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艰难探索,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6.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具体是通过三个方面建立起来的:一是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当代中国的科学认识;二是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选择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选择;三是通过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建立起来的,即自信是立足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深刻把握。只有坚定这三方面的自信,才能真正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短视频热潮的出现为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提供了新的形式与载体,同时,由于短视频内容存在去中心化、泛娱乐化与逐利化等特征,如果缺乏对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引导,可能使得大学生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培育面临着困境。在此背景下,要实现短视频与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融合共生,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鼓励主流文化主体入驻短视频平台,提升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认同。二是加强短视频与革命文化的相互融合,深化大学生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三是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信心。  相似文献   

8.
"理论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作为一种稳固的、持久的意识,成为一种坚定的确信、执着的追求,即一种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即坚定信仰是科学的、自觉的信仰,这种"理论自信"必以"理论自觉"为基础。理论自觉的本质在于理论掌握群众。把改造世界作为自身最终宗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大众的理论自觉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加强全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是提高理论自觉,并进而加强理论自信的根本。建设学习型政党,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是确立理论自信的根本条件。"化理论为德性",把理论内化为主体的德性,是通过培育理论自觉进而确立理论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在强调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时数次提到文化自信。把文化自信与其他三个自信并驾齐驱,并更加强调文化自信,表明了文化自信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丰富。文化自信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是因为它是一种更加广泛、更加基础的自信,是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历史依据和强劲的动力。从文化自信的基本内涵出发,探析了文化自信提出的世界背景、国内背景和党内状况背景,进而阐释了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口袋书     
《中文自修》2012,(1):63-64
【相关名言】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英]萧伯纳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意大利]但丁【相关  相似文献   

11.
萧伯纳曾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无数事实证明,自信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人的内在潜能,唤醒人的内在力量,推动人不懈努力、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2.
萧伯纳曾经说过:“有自信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索格维契克也说:“缺乏自信常常是性格软弱和事业不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可见,自信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现今的中学生,给人的感觉好像个个充满信心,个性张扬,朝气蓬  相似文献   

13.
吴琼 《高教论坛》2022,(4):72-76
大学生制度自信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振大学生制度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具有深远的价值意蕴。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还存在制度认知模糊化、制度情感冷淡化、制度信念薄弱化以及制度践行动力惰化等不良现象。内生性的问题归因主要源于社会生态之复杂、教育生态之弊端、媒体生态之混杂,外生性问题归因主要源于制度理解浅薄、制度优势认同滞后、制度观取向具象化。需要从制度自信的经常化、生活化、具象化、网络化、制度化等五个方面着力,把制度自信的种子播撒进大学生的心灵来提振新时代大学生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4.
<正>"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增强"四个自信"之理论自信,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机遇和神圣使命。一、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思想之源""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党的鲜明特征和根本优势。"自成立之初,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党的七大将毛泽东  相似文献   

15.
刘惠 《贵州教育》2012,(20):24-25
一、寻找自尊,给学生"渴望伟大"的机会自尊是个体对自我的认可和尊重,只要有自尊心,就能找到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才会有自信。自信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只有对自己能力有了肯定和认可,才会有动力,也才会渴望能够成功和伟大。"渴望伟大"就是渴望成功,因为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作为老师的我们只要给孩子们机会,让他们把"渺小"的自己变为"伟大"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不仅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支撑。全媒体时代,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具有认识有限化、渠道现代化、信息碎片化等时代特点;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文化自信出现困境有着社会、学校、家庭与大学生自身等多方面原因,需要在全息传播、全员传播、全程传播与全效传播等方面加大举措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论自信     
论自信●朱光明什么是自信?自信就是信任自己,肯定自己。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自信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骤然而生的。自信是一个人长期修炼的品质,是一种不以客观存在为转移的个人意志。自信的根基是充实。唯有充实,自信才有分量;唯有充实,自信才有依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理论工作者和人民群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主体,中国共产党在主体中处于核心和领导地位。在过去的90多年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过了艰辛的历程,同样也取得了巨大成功,三大主体演进体现了明显的发展和上升的特征,主体力量不断壮大、主体自觉性不断提升、主体间互动机制逐步建立。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演进的特征对于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提高全党和全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自信是人世最珍贵的品质之一,自信是激励自己奋发进取的一种心理素质,美国著名励志导师,罗杰马尔滕说:"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自信",美国作家爱默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可见,自信是成功的基石,自信能推动学生在成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因而培养自信至关重要,本文以人文关怀为理念,引领学生培养自信,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指向文化自信的语文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低阶化、教学内容封闭化、教学方式公式化和教学评价单一化等教学困境。提出确定层级目标,链接文化行为层;整合教学内容,强化文化内容层;创设任务情境,统摄文化能力层;注重多元评价,贯穿文化素养层的改进策略,以解决文化自信在语文教学中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