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书》颜师古注和《文选》李善注相同作品注列古今字差异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古字(即正文用字)不同,但今字相同,如《汉书》注“鼌,古朝字”《文选》注作“晁,古朝字”;古字(正文用字)相同,但今字不同,如《汉书》注引如淳曰“甿,古文萌字”《文选》注引作“甿,古氓字”;《汉书》《文选》正文用字相同,颜师古、李善注释用字也相同,但颜注用术语“古”,李注用术语“今”,如《汉书》注“廑,古勤字”《文选》注作“廑,今勤字”;《汉书》正文用古字,颜师古注以今字释古字,用“即”沟通字际关系,《文选》正文用今字,李善注误用“古”沟通字际关系,如《汉书》注“歫即距字”《文选》注作“距,古岠字”。  相似文献   

2.
一八一 嗔 《说文》三上:“(讠真),恚也。”段注:“今人用嗔,古用(讠真)。昌真切,十二部。”河东方言称责怪、恼恨为chu,本字即“昌真切”之“(讠真)”,今多作“嗔”。如说:“你这样说,他会嗔你的。”“他嗔你那天没帮他说话。”此“嗔”今普通话口语中多用“吃腻”,书面语偶或见之。而古籍中则颇习用,兹举隋唐五代时的例子。如《敦煌变文·父母恩重讲经文》:“……阿娘几度与君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伶官传序》“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句中“抑” ,课本注为“或者”。《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或者说考察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 ,都是由于人为呢 ?”最近浙江朱岁终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 0 0 2年第三期撰文进一步探讨“抑”的用法“抑”作转折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 ,可译为“不过”、“只是”。译文应为 :“(这 )难道是 (人们说的 )取得天下艰难 ,失去天下容易吗 ?不过 (我在本文 )探究庄宗成功与失败的史迹 (证明 ) ,却都是由于人为 (造成的 )吧 ?”笔者认为这…  相似文献   

4.
(A)合体的复合词——析之则其义“亡”,以其本为双节,非单音故。【注】“合体”者,两字‘合’成一‘体’,词根即不可分,当视为一字,但双音节耳。“亡”者,谓此类复词,如分析其每一中音节(即单音)而独立、则复词本义即‘亡’失,而此独立之一音节亦不成义,或另为一义与该复词之义无关(因其多为假借字故),旧所谓“联绵字”者,实多此类。【今按】这“合体的”一类,今  相似文献   

5.
教读散札     
一、“郑伯克段于鄢”的“鄢” 《春秋·鲁隐公元年》文:“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鄢地位于何处?杜预注解说:“鄢,今颍川鄢陵县。”杨伯峻先生《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出版)承杜说而谓:“鄢,本是(女云)性之国,为郑武公所灭,地在今河南鄢陵县北而稍西”他如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中华书局出版)以及郭锡良等同志编写的《古代汉语》(北京出版社出版)等书,也莫不均宗此说,而认为鄢城“在今河南鄢陵县境”。不过此一说法,终不免致人以疑。且就《左传》于此事叙述所涉及的地名考查其所在位置,郑国直辖区域在今河南郑州与新郑之间,紧濒黄河南岸而立国。大叔所居之京,杜预注说在“今荥阳京  相似文献   

6.
比古(很久)以前,时间名词。如:“箇都是比古的事,何只个(哪个)看见过?“比古”为同义复合词,有时也说“比古手里”、“比古时节”。古代作品中有“比”、“比失”,未见“比古”。杜甫《酬狄明府》诗:“……比看叔伯四十人,有才无命百寮底,今者兄弟一百人,几人卓绝秉周礼?”(着重号系笔者所加,下同。)《大破蚩尤》剧二“比失上古之时,蚩尤作乱,有轩辕氏破了蚩尤,罚在解州,到今有千百余年也。”  相似文献   

7.
一“朱”字本义,今传宋徐铉等奉诏校定本《说文解字》(简称《说文》)释为:“赤心木,松柏属。从木,一在其中。”清代治《说文》几大家均据宋本“朱”训,或主木或主赤。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段注》)肯定“朱本木名。引申假借为纯赤之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简称《通训》)对宋本释“朱”照录,未置可否;明确肯定“浅于绛(深红)……曰朱。”其基本意见实与段同。而王筠《说文句读》注文(简称《王注》)则将段注引申义定为本义:“赤心木,犹言木之赤心也。朱固训赤,而不定是木。”  相似文献   

8.
备课中,觉得文言教材有该注而未注或注释有失误的,今不惮愚陋,试作诠释,辑录于后,供同事们参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 “不亦……乎”是文言中的一种表示反问语气的固定结构,可译为“不是……吗”。  相似文献   

9.
一 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 (《孔雀东南飞》) 北京大学《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注:“一般过路的人往往为鸟声感动而停步倾听;一些丧偶的女子听到这种声音就起来彷徨无法熟睡。”中学课本注:“驻足,停步。寡妇起彷徨,寡妇(听见了)从床上起来,心里很不安定。”此注不妥。 按“行人”一词,在古时的含义比今义要狭窄些,不是如《现代汉语词典》所说的泛指“在路上走的人”,即“一般过路的人”,而是特指因服劳役、兵役,经商客游而离乡背井远行的人,如:  相似文献   

10.
古汉语中,“今”在通常情况下作时间名词用,与“古”、“昔”相对,译作“现在”或“今天”。但是,“今”也可作假没连词用,译作“如果”或“假若”。在不少有关古文翻译的著作中,将作假设连词用的“今”译成了“现在”。例如: ①将“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庄暴见孟子》)译成“现在您能和百姓同欢乐。就可以统一天下了”。③将“今杀相如,终不能得壁也,而绝秦赵之欢”(《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成“现在杀掉相如,还是没法拿到那块宝玉,反而断绝  相似文献   

11.
一、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其”字教材未注。这个“其”字,既不是代词,也不是副词,用法比较特殊,不可不注。“其”是连词,用法同“而”。裴学海《古书虚词集释》:“‘其’犹‘而’也。‘其’训‘而’,‘而’亦训‘其’。”《战国策·魏策》:“楚国虽有富大之名,其实空虚。”“其”作“而”;又《楚辞·离骚》:“芳菲菲而难亏兮。”王逸注:“‘而’一作‘其’。”可证“其”与“而”可互训。课文中,“其”与下句中的“而”互文。“其”与“而”互文的用例,在辞赋中十分常见。如《楚辞·九章》:“山萧条而无兽兮,野寂寞其无人。”又如《…  相似文献   

12.
在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中,选有陶渊明之名篇《归去来辞》,其中“舟摇摇以轻飏”一句,课本注为:“摇摇,飘荡之状;飏,动荡。”如按此注串译,颇难顺通。为此,笔者特作如下考。查几种注本,或语焉不详,或详而不确。《历代文选》(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历代辞赋选》(湖南人民出版社)注为“飘动”。《古文选读》(中国青年出版社)注为:“船缓缓前进的样子。”言“飘动”不能准确地道出船之动态;言“前进”动作方  相似文献   

13.
一、《〈指南录〉后序》:“如”“至海陵,如高沙,常恐无辜死……”教材未注,《教参》把“如高沙”译作“往高沙去”,失之。按课本注释,海陵即今之泰州市,高沙则“在高邮附近”。从教材所附逃归路线图上可以看出:泰州在高邮的东南,二地相距一百余里。此时文天祥既已冒着生命危险,吃尽千  相似文献   

14.
“可以”、“足以”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词语,其古今含意均有不同。然不少文言注本中皆注为“可以、能够”,如: ①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高中语文第五册) ——注:“可以”,助动词,作状语。②今恩足以及  相似文献   

15.
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中有一段“已而得舟避诸州,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这里的“四明”,历来的注释家,从他们选编的《历代文选》到“史书典籍”,不是把它注为“今浙江鄞县”就是注作“鄞县四明山”,而为数众多的古文选本竟干脆直注“今浙江宁波市”,这些均有违史实。古人所称的“四明”并非都确指今宁波市或鄞县四明山,它往往是泛指古代明州即今之宁波一带,根据朝代的不同,有时还包括今舟山、绍兴、台州的一部分。所谓泛指,究其原因有二: 据《雍正宁波府志》载:“……四明之  相似文献   

16.
几条注释辨     
一、不宜有所过(《信陵君窃符救赵》) 教材上注:“不宜再去访问别人。” 按教材上的这一注释,主语当是侯赢,那么与下句“今公子故过之”(即“今  相似文献   

17.
《辞源》(修订本)《出版说明》云:“对书证文字都作了覆核,并标明作者、篇目和卷次”。实际失核之处不止一二。下面举例辨之。一、引句字误如【七槃舞】引:“张衡《舞赋》云:‘历七槃而纵蹑’”(误) 正:《全后汉文卷五三张衡(舞赋)》:“历七盘而蹝蹑” (《后汉书·边让传》注、《文选·舞赋》注、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注、鲍照《数诗》注、《太平御览》五百  相似文献   

18.
韩江古名录     
古时,韩江未有名,只称大溪。汉魏时,因其“潮水往复”,(光绪《海阳县志》:“韩江之潮,昔尝至(阝留)隍”)称员水。如《水经注,卷三十七》:“员水又东南一千五百里入南海,东历揭阳而注于海也。”《水经注通检》:“员水,今韩江。”唐宋之时,韩江有鳄鱼为患,又称鳄溪、恶溪。如顺治《潮州府志》:“鳄溪,一名恶溪,亦  相似文献   

19.
语言学杂记     
后缀“子”与“儿”异同辨“子”与“儿”都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后缀 ,差别细微 ,本文对其异同试作简略的辨别。“子”和“儿”都可以加在动词 (如“盖”) ,名词 (如“刀”) ,形容词 (如“尖”)之后 ,可见“子”和“儿”能够区别词性 ,是构成名词的标志。从构词的角度讲 ,上述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是词根 ,“子”和“儿”是词缀 (后缀 ) ,它们构成附加式复合词。当“子”和“儿”加在同一词根时 ,有的基本义相同 ,引申义不同。例如“板儿”和“板子” ,基本义都指片状的较硬的物体。而“板儿”的引申义为专指店铺的门板或音乐戏曲中的节拍 ,…  相似文献   

20.
一、少年曹操之迷少年时代或弱冠以前的曹操是一片空白,而在这片空白中,又存在着许多难解之迷,历千年而未悟。《三国志·武帝纪》说他“不治行业”。注引《曹瞒传》说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似乎少年曹操,但知游手好闲。这带来了许多问题。既然少年时代的曹操“不治行业”、“游荡无度”,那么,他何以能“博览群书?”(注引孙盛《异同杂语》)何以“能明古学?”(注引《魏书》)何以能“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