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日新月异,矛盾错综复杂,许多人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了,有的感到焦灼,有的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不慎迷失自我,永远无法找回了。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现的就是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鱼儿发现不了水,因为它生活在水中。人如果不自我观照、自我审视,也不可能发现和认清自己,更难以在迷失自我后找回自我。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目新月异,矛盾错综复杂,许多人越来越不认识自己不了解自己了.有的感到焦灼,有的感到迷茫,有的甚至不慎迷失自我,水远无法找回了。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曾画过一幅震动世界的经典作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表现的就是人们这样一种心理状态。鱼儿发现不了水,因为它生活在水中。  相似文献   

3.
黄昏     
黄昏从哪里来的呢?我先问:黄昏从哪里来的呢?这我说不清。又有谁说得清呢?我不能够抓住一把黄昏,问它到底从哪里来。从东方吗?东方是太阳出的地方。从西方吗?西方不正亮着红霞吗?从南方吗?南方只充满了光和热,看来只有说从北方来的最适宜了。倘若我们想了开去,想到北方的极端,是北冰洋,我们可以在想象里描画出:白茫  相似文献   

4.
阿林懂事时,只知道自己是在孤儿院里长大的,自己从哪里来的,父母是谁,一无所知。孤儿院是一位商人开的,孤儿们都叫他董伯。孤儿院里的孤儿时不时有人被领养走,又时不时有新的孤儿送来。为此,董伯每年都要对孤儿院投入不少钱,而政府对孤儿院的补助是微乎其微的,这是只花钱不赚钱的事,许多人对董伯此举感到不解,每每问之,董伯总是说,我有我的道理,以后你便知道了。阿林是在孤儿院里呆时间最长的孤儿,还读上了书。阿林10岁那年,实在想知道自己的身世,便怯生生地问董伯,“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父母是谁?”董伯想了想说:“我也不知道你是从哪里来…  相似文献   

5.
一这本是池莉一篇小说的题目。你以为你珍爱,就能永远拥有?你以为你珍爱,别人会为你停留?生活,永远是无可奈何。小说渗透着池莉这样的生活观:瞬间即永恒,残缺乃至美。你以为你是谁?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古希腊神庙上刻着的文字永远在提醒着世人:认识你自己。语言即是人本身,关注语言即是关注人本身。人们啊,认识你自己,请先从称呼始。汉语中“我”是戴镣铐下跪的犯人,英语中“I”永远是顶天立地的大写,这对自身的称呼即可见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西方重视的是个体的独立价值,个人的尊严与权利;中国看重的是自我约束,群体间的和谐。…  相似文献   

6.
阎晶晶 《福建教育》2023,(43):30-32
<正>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写道:“人类应当把它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给予儿童。”哪有人能够定义什么是“最好的东西”?如果说可以定义的话,那便没有比儿童本身更珍贵的东西了——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自我的过程是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发展过程,是个体探索、完善“我是谁”“我可能成为怎样的人”“我如何和他人友好相处”“我如何在群体中完成自我认同”等的过程,并在这其中获得精神和思想的成长与富足。  相似文献   

7.
叭叭是条很可爱的狗,上过电视。自从上丁电视,他可神气了,老是想:“世界上谁不认识我呀,我上过电视。”一天,他到树林里玩,碰到小猫和小羊。叭叭说:“小猫,小羊,我们一起玩,好吗?”小猫说:“好哇!我们先认识认识。我叫弓弓,因为我老弓着腰。”小羊说:“我叫胡胡,因为我的胡子特别长。”小猫问:“小狗,你叫什么名字呀?”叭叭想:“我上过电视,谁不认识我呀!弓弓大概是装糊涂。我偏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和现代性的发展使社会文化出现多样性展示、流变性呈现和断裂性改变的现象,一方面促使人们文化自觉性的增强,另一方面又会带来国家内部群体对国家的疏离以及国民身份认同的困惑。认同是指主体对自我时空存在的一种确认,也就是对"我是谁"的一种追问。国家认同是个体在回答"我是谁""我属于谁"等问题的时候,涉及到个体与国家关系这一层面的自我意识。它指公民在心理上认为自己归属于国家这一政治共同体,承认自己具有  相似文献   

9.
夏天,小溪里的水在不断上涨,变成了一条河。它觉得自己大得不得了,听说海很大,它就想和大海比一比。它飞快地奔向大海,路上小河问它:“你要到哪里去呀?”小溪说:“我要去和大海比一比谁大。”小河说:“大海比我还要大,你怎么能和它相比呢?”小溪不听。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学生,其自我评价(SA)、自我体验(SE)、自我控制(SC)均有所不同,所以,每个人被分裂的主体也会有所区别。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幅像”,首先应该画好由自我意识决定的“主体我”。因为由“主体我”的思想、认识、观察、判断来决定的“客体我”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1.
“我是谁?”这个简单的问题早在古希腊就被苏格拉底提了出来,然而经过这么多年,却依然困惑着我们。你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在呼吸的瞬间,你是否感觉到了它存在的意义?……你的心灵所感就是我们的目光所及。从这一刻起,尝试认识了解自己,理解自己,呵护自己。  相似文献   

12.
国家认同是个体对个人身份与集体归属的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辨。在媒体工具广泛应用、多元思潮泛滥及主体意识不断觉醒的当下,个人逐渐产生群体身份缺失、归属力弱化、精神游离的认同危机。对此,必须把握“历史—当下—未来”这一主线,挖掘共同经验,追问“我是谁”“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去往何处”的认同问题,以群体身份与文化共识实现“我者”与“我族”的自我判别,探究新时代高校国家认同教育的进路,推动大学生国家认同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批”桌子     
课间操后,王明突然发现放在书包里的6元钱不见了。是谁拿走了呢?学生们纷纷向我告“黑状”:“是李壮吧,他刚和王明吵过架。”“是张丽吧,她二年级偷过我的钢笔。”……学生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眼神都怪怪的。有的说:“老师,干脆翻翻书包,看到底是谁偷了钱。”其他学生也随声附和。怎样处理好这件事呢?放学前,我到了教室里,非常轻松地对学生说:“同学们,王明同学丢了钱,让我们很着急。但是大家不要互相猜疑,因为这是对同学的不信任、不尊重。这钱我知道是谁拿的。”教室里安静极了,都瞪大眼睛看着我,盼着我快点找出“元凶”。“老师想,我们都…  相似文献   

14.
我曾无数次地追问自己: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为什么成为现在的我?想以此在纷繁的生活变化中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试图理清自己的精神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15.
我在教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第二册自然《春天》这课时,上课了,我说小朋友我们一起唱支“滴哩滴哩”好吗?小朋友都说好!我起:春天在哪里呀……小朋友一边拍手一边高兴地唱起来。唱完了,我问他们刚才唱的是什么?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春天在哪里……”我又问:“那春天在哪里呢?”有的说春天在青翠的山林里,有的说在湖水  相似文献   

16.
语言课上,我和孩子们一起欣赏诗歌《家》。我问:“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那你知道自己的家在什么地方吗?”孩子们开始发言了,有的说:“我的家在张家港。”有的说:“我的家在杨舍。”还有的说:“我的家在南苑新村十四幢305室。”我又问:“那你知道珊瑚的家在哪里?”孩子们齐声说:“大海里。”“那星星的家呢?”“天空里。”就这样,一首《家》很快就学会了。我又交给孩子们一个任务:做小侦探,回家查一下  相似文献   

17.
蚕宝宝     
一只蚕宝宝从蚕卵里慢慢地爬了出来,它伸展了一下四肢,开始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是一个花红柳绿的季节,它发现自己在一棵树上,周围一片寂静。突然,一只螳螂出现在蚕宝宝面前。“你好!”螳螂热情地和蚕宝宝打招呼。“你好,你是谁啊?”蚕宝宝不认识对方。“我叫螳螂,我们到枝头上看风景好吗?”螳螂自我介绍后邀请蚕宝宝一起玩。“好啊。”蚕宝宝也想看看自己所处的环境。螳螂和蚕宝宝爬上了树顶。只见远处蜜蜂在花间飞来飞去,彩蝶在丛林里时隐时现,到处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树顶的风很大,蚕宝宝看着螳螂那被风吹得飘来飘去的胡须,说道:“风景…  相似文献   

18.
创意贴画     
本学期,大一班美术课由我上,这个班的孩子们喜欢画画,而且有的孩子还真画得不错,不过每次美术活动过后,总有绘画练习纸被扔到垃圾筐里,我看着被孩子们扔掉的画,真有点心疼。几天前我不经意地翻看幼儿的练习画,灵机一动,何不变废为宝用废画进行创作呢?于是我挑了几幅画剪下上面的各种图案,重新组合粘贴起来。美术课上,我拿出粘贴好的作品让幼儿看看这幅画是谁画的,大家都说“:这不是画的。“”那是怎么来的呢?”孩子们有的说剪的,有的说是拼的,还有一个孩子说:“这是粘贴画。”嗬,还真有明白人呢!“好看吗?”我问“,好看!这些都是从哪里剪来…  相似文献   

19.
阿吉很小的时候,因为贪玩爬上一辆货车,被运到很远的地方。他流浪了很久,忘了自己家在哪里,也忘了爸爸妈妈的模样。渐渐地,他越来越想家,想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阿吉去拜访狗熊侦探,充满期盼地说:"狗熊叔叔,请您帮我分析一下,我来自哪里?我的父母是谁?我想回家!"狗熊侦探绕着他看了一圈,说:"你是一只棕黄色的狗,那么,你的爸爸应该是只棕色狗,你的妈妈则是一只黄色狗。但……你的皮毛里竟然还泛着一层粉红色,这怎么解释呢?我可没见过粉红色的狗。"狗熊侦探想了想,说:"也许,你来自一个开满桃花的  相似文献   

20.
周玉娥  刘艳 《班主任》2002,(11):32-32
我班要办一次主题班会,以什么为题呢?在班干部会上,有的提议以“我们的祖国一飞冲天”为题,有的认为以“环保”为中心好,最后还是由我拍板——以“夸夸我们自己”为题。有的班干部当即一惊,这不是王婆卖瓜吗,在众目睽睽之下谁好意思自卖自夸呀。是的,夸夸我们自己首先要更新自己的道德价值观。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把“不表现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