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情感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情感教育既是一个教育内容同时又是一种教育方法。教育者应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教育对象为目标,通过情感的交流,使教育双方得到沟通,使教育对象顺利地实现思想的转化和升华。  相似文献   

2.
论“有效沟通”西北师范大学何喜刚一、有效沟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工程沟通,是使双方能够通连。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一般是指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沟通,即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以教育内容为中介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动态过程。我们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是教育者通过教育介体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实现双方有效的互动过程。其前提是教育主体有效、教育对象有效和教育介体有效。从社会心理学理论看,教育主体有效有赖于教育者的可信度问题;教育对象有效有赖于其接受心理;教育介体有效有赖于信息传递方式合理的选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有效性的实现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接受心理,合理选择教育信息传递方式。  相似文献   

4.
思政教育沟通是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以及受教育者自身通过思想与信息传递,从而使受教育者认识内化和实践外化的社会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双向交流活动。有效地思政沟通,不仅能达到双方的理解与共识,更能产生新的思想。然而,由于高校思政教育沟通由于沟通对象、沟通机会及地位、客观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还存在着一定难度。通过建立师生双方的亲密和谐信任关系和巧借沟通技巧、拉进师生双方距离这两种途径,能有效地经营积累沟通双方的信任资源,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与沟通,让高校思政工作取得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我们党在十七大上提出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是教育和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理念、模式和取向,这一创新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指导方向。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思想交流的过程,同样是交流情感的过程。情感活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运行体系中,是教育对象和教育者的情感活动,只要我们以情育情、以情动人,充分调动双方积极有效的情感因素,就能切实的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我们对培养二字有一个普遍的认识 :教育者是主体 ,教育对象是客体。体现在教育过程中 ,教育对象一般都处于被动受教育的位置。真正的教育 ,教育对象应该是教育活动的真正主人。教育也不应该是回答谁培养谁的问题 ,教育是人的正确思想、行为的运行过程。具体地讲 ,教育是具有正确思想行为的人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行为的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 ,有教育责任和教育义务的教育者的自身教育即“自我教育”的意义特别重大。教育者要尊重对象 ,发展自我教育 ,从而使教育对象也能够做到自我教育。这才是真正的优秀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民主平等、双向互动、主导与主动及互相转化的关系受到了开放、多元、复杂的社会环境,教育者及教育对象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二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需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在实践中不断地积极探索与完善,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基于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工作关系,其有较高的目的性、较深的渗透性、较强的兼容性、非对等性和以教育对象的利益为中心,建构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斌 《中国德育》2004,(9):25-27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  相似文献   

10.
基于马克思主义的活动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及现代互动教育理论,提出“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体现出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共同体的关系,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者主体与受教育者主体的参与互动行为过程.强调教育过程的整体性、主体双方的合作性以及主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参与共同体”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事物的运动发展,并呈现出一定的规律。以此为出发点,笔者试图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的表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基本规律是:教育者的教育活动(传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实施教育手段、方式等)一定要适合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的规律。具体表述为: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状况,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实施的教育手段和方式;教育内容之层次以及教育手段和方式一经确定,付诸实施,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品德发展具有反作用;双方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推动受教育者不断接受教育者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形成与之相符合的思想政治  相似文献   

12.
一、提高教育者自身创新力是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当务之急首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者创新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认识的过程,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能动的、创造性再现。教育者为了把握教育对象思想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需要,在观念中分解、加工和改造对象,运用一系列的科学抽象方法,塑造出教育对象未来的理想形态和功能。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劳动汗水凝结的过程,即价值创造过程,产出的主要是精神产品,即受教育者认知能力和思想觉悟的提高,练兵打仗的热情的高涨。其本质就是教育者在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人的工作,认识人是这一工作的基础,教育者需要深入把握人性基础,方能选择有效的教育方式。从现实角度出发,人往往难以客观地评价自己,同时也很难理性地接受他人对自己直观的、负面的评价,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充分发挥实效性。反向内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不直接讨论教育对象出现的问题,而是将教育对象的问题演绎为发生在第三者身上的案例,让教育对象以第三方立场来讨论和评判教育者所设计出的案例,从而让教育对象在评判他人的过程中自然触发对自身问题反思的一种实践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反向内省法可以归纳演绎为“对象分析——情境创设——角色代入——触发内省”的行动模型,坚持情境设定自然、参与人地位超然、教育者适度干预、显隐有机结合的原则,全方位促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创新化、个性化、实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科学定位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地位.正确运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教育对象的主动作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国家产生后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越起来越受到重视。有效沟通不仅能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正确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6.
褚凤英 《中国德育》2007,(12):53-56
从交往视角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一种交往活动,二者在活动过程中以共同的活动客体为联结纽带,结成"主体—客体—主体"的主体际关系。交往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际关系生成的内在根源,交往范畴是重新审视思想政治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方法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纠正青年思想、影响青年行为的重要阵地,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形式化的倾向。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中心主导的“教育者主体”模式,即思想政治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客体。所以,高校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进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应用的新兴学科,它由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交叉形成,其交集部分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特定的研究领域,有其自身的特殊研究对象、特殊研究内容和特殊的学科构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任务在于揭示思想政治教育者实施教育和教育对象接受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特殊心理矛盾现象,为提高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素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思想政治教育“双主体说”评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双主体说"的实质是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上升到主体位置,与教育者并列成为主体。这一观点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对象的关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20.
李斌 《中国德育》2005,(6):25-26
主体性德育是指在主体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主体的自主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以提高学生主体性道德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一种道德教育思想和道德教育实践模式。它是指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处于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它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教育对象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注重他们对道德内涵的“顺应”和“同化”,引导和激励他们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实践,实现自我超越,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