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通过英汉语言中无灵与有灵句式的对比研究,以及英语无灵主语句的剖析和英语无灵主语句的翻译方法的探讨,指出英汉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了解有灵句和无灵句句式,从而在语言学习中注意思维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姚文华  姚文俊 《内江科技》2009,30(7):15-15,78
照应是一种重要的语篇衔接手段,Halliday和Hasan将照应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英语重形合,在表示照应关系时。使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频率高于汉语;而汉语重意合,零式特指和原词复现的现象要远远多于英语。  相似文献   

3.
吴丹 《科教文汇》2012,(35):123-123
英汉两种语言属不同的语系,存在诸多的差异,本文主要针对英汉语句中的主语进行对比,探讨其翻译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田晓娟 《科教文汇》2013,(25):130-131
本文阐述了英汉对比分析法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差异,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翻译技巧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英汉对比分析法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词语和句子两个层面对比分析了英汉语言的主要特征和差异,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翻译技巧的学习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孙卫斌 《内江科技》2008,29(1):73-73,79
汉语流水句是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英汉句子结构对比的角度阐述了流水句的翻译方法,提出首先将流水句语义联系切分,进而综合运用英语的多种表达手段进行翻译,并注意主语的变化以及主从句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对比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在充分继承国内外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概念化为出发点,就被动语态的标准式、非标准式两方面内容对英汉被动句的差异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讨、比较,寻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以期对正确理解、使用和翻译被动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何为芳 《科教文汇》2010,(5):111-111,125
英汉对比研究对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句法的角度,从形合与意合、分析与综合、显主语与显主题、主动与被动、代替与重复等五个方面来分析英汉两种语言的异同,从而运用这些特点指导翻译。  相似文献   

9.
梁晓 《今日科苑》2008,(6):285-286
本文从语篇的连贯及其种类谈起,从句际连贯的条件与识别、范围、语境制约、翻译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突出句际连贯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和不可缺性。  相似文献   

10.
杨哲宇  戴佩玲 《科教文汇》2007,(12X):108-108,114
无灵主语句子在正式英语,尤其是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的思维强调客体意识,这一客体意识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则是无灵主语的使用上。本文重点阐述无灵主语的产生,特点及无灵主语句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王燕辉  林柯 《内江科技》2006,27(6):73-73,79
本文分析了英汉句子结构的差异,总结了八种常用英汉句法翻译技巧,及在定语从句英汉翻译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师和学生对句法翻译技巧的重视,增强学生的大学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2.
无灵主语句子在正式英语,尤其是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西方人的思维强调客体意识,这一客体意识直接反映在语言上则是无灵主语的使用上.本文重点阐述无灵主语的产生,特点及无灵主语句子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被动语态在英语中广泛使用是英语的一大特点.英语中被动句型远远超过汉语,翻译时可根据句子的整体结构以及汉语的表达习惯,采用恰当的方法来处理英语的被动句.本文就英语被动句的翻译方法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人类语言的精华。英汉两种语言成语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文章从比喻、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的不同加以分析,针对其特征探讨了直译、意译、套用、直译意译兼用的几种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因语言文化的密切关系,不同民族的语言中形成了各具文化特色的文化意象,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活动,应尽可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原作的文化意象。文章对一些英汉语中的动物意象进行了对比并对如何处理英汉语篇中的动物文化意象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主张“求同存异”。  相似文献   

17.
孙琦 《科教文汇》2013,(19):112-115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8.
王芳芳 《科教文汇》2008,(36):143-143
《中国大百科全书》把已说出或写出的话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活动定义为翻译。翻译在教学实践中颇具优势。英译汉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通过上下文推断语境意义的能力。本文将通过对比英汉语言结构谈一谈大学英语中长句的翻译技巧——分译法。  相似文献   

19.
首先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历史背景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习语文化差异;然后根据英汉习语转换时的文化特征,提出五种翻译方法:直译法、借用法、意译法、直译意译兼用法、注释法;最后总结了英汉习语翻译原则:保留原语文化特色、保留原语俗雅风格、切勿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20.
梁晓 《金秋科苑》2008,(6):285-286
本文从语篇的连贯及其种类谈起,从句际连贯的条件与识别、范围、语境制约、翻译失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突出句际连贯对翻译的指导意义和不可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