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张爱玲的翻译活动和文学成就同样引人瞩目。然而,由张爱玲完成的《老人与海》首个中文译本始终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张爱玲的文学素养与译文的情感色彩、所使用的翻译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译本的特色,帮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体会原著的风韵。  相似文献   

2.
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该译本语言读来有着与其他诸译本迥异的异化特质,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译语的欧化现象繁多。但译学研究领域对张爱玲汉译作品中的语言欧化现象研究仍较为鲜见,从照搬源语文本形式的纯欧式译语、受源语文本影响的中西糅杂式译语和引入源语文本以外的其他欧式语言元素三方面来探讨该译本的欧化语言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凤凰网讯,以《乡愁》一诗为读者熟知的台湾地区诗人余光中,也是一位翻译名家。日前从独家拥有《老人与海》中英双语本版权的译林出版社获悉,该社近日推出的新版《老人与海》,采用的就是余光  相似文献   

4.
李汀  文锶 《海外英语》2013,(23):145-146
张爱玲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坛最闪耀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始终备受关注。但令人遗憾的是,其翻译家的身份并未受到重视,其译作也未能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为探索其在中国翻译史上的独特地位和意义,将以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为理论依据,从女性主义视角对张爱玲翻译的《老人与海》进行研究分析,并将其与同期其他译者的译本进行比较,分析张爱玲在翻译《老人与海》时,其女性身份和女性主义意识在翻译中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5.
紫陆 《初中生》2012,(20):43-47
正导言海明威(1899~1961),生于美国芝加哥市郊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代表作有中篇小说《老人与海》,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美国乃至世界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时鱼正兜了一个圈子回来,既沉着又美丽,只有它的大尾巴在动。老人竭尽全力把它拉得近些。有那么一会儿,鱼的身子倾斜了一点儿,然后它竖直了  相似文献   

6.
海内外的张爱玲研究是以其传奇作家身份为核心,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论析,而忽视了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与成就。文章通过阐述张爱玲的译者素养与翻译《老人与海》的缘起,探析其译本特色,可以管窥她作为译家的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7.
《老人与海》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代表作。该作品于1952年问世,翌年获得普利策奖。1954年,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海明威于1899年7月21日生于伊利诺州橡树园小镇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该文通过对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三种译本的对比得出结论,青年翻译者必须学好母语中文,同时要充分发挥字典的功用,把字典作为翻译工作的良师益友,此外在翻译时必须注意文章的文体。  相似文献   

9.
该文通过对海明威《乞力马扎罗的雪》的三种译本的对比得出结论,青年翻译者必须学好母语中文,同时要充分发挥字典的功用,把字典作为翻译工作的良师益友,此外在翻译时必须注意文章的文体。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The Old Man and the Sea)是海明威于1951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于1952年出版。《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一位老年古巴渔夫与一条巨大的马林鱼在离岸很远的湾流中搏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这部不朽的名著,前几年曾拜读过,前不久再读<老人与海>,又一次被小说中的主人翁圣地亚哥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顽强的精神所感动.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是一位有着较强烈的性别意识的翻译家。她为自己翻译的《老人与海》中文版所写序言及对原作中某些带有男性话语的词汇的劫持,都显示了其翻译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但总体而言,其译作仍不失为佳作。  相似文献   

13.
文学翻译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复杂的对话活动,译者作为这一对话活动的主体,能动地参与原文意义的构建,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其主体性地位不容忽视。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作《老人与海》中的体现,旨在说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桑地亚哥是一位"硬汉"老人,也是一位慈祥、善良、兴趣广泛、富有人情味的老人。在老人内心深处是无比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另一方面,老人灵魂深处也怀着关爱之心。桑地亚哥,一位坚强、宽厚、仁慈、充满爱心的勇士。即使在人生的角斗场上失败,面对不可逆转的命运,他仍然保持着一种在重重压力下的胜利者的优雅风度,是精神上不折不扣的强者。正因为如此,他才是一位不一样的、真正的老人。而桑地亚哥这种在精神上的永不可战胜也使其成为文学史上最著名的"硬汉"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是一部可以进行多层次分析的小说。这部作品浓缩了海明威对爱、恨、信念、人的尊严及命运的看法。海明威自己也说过:这是一部我一生为之努力的作品,读起来通俗简单,看着很短,然而却囊括了外部世界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全部空间。这是我在目前能写出的最好的散文。  相似文献   

16.
张爱玲是中国第一个翻译《老人与海》的作家,而《老人与海》也是张爱玲所译作品的挚爱。正是在语言风格和人生意味上与海明威的共鸣,张爱玲的译笔才能很好地诠释海明威语言的气质和故事的苍凉味道。张爱玲主要从动词、流水句、破折号的使用三个方面来捕捉海明威语言的灵动节奏,从而使其语言具有"动态美"。  相似文献   

17.
翻译的实质是翻译主体之间的对话,即借助译者,读者和作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的效果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本文将通过比较张爱玲与李文俊两位译者对《老人与海》的翻译,从主题升华、情感表达与语言风格三个方面体会翻译主体间性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进而感受翻译这门艺术在实现跨时空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主持人:2012年中国文学界最大的盛事当属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了,这也引发了中国读者对文化传播和文学接受的思考,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对异域文化的了解与接受,对中学生而言,也显得格外重要。《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著名的小说,这篇小说相继在  相似文献   

19.
《小团圆》是张爱玲的最后一部小说,也是她最钟爱的一部作品。小说以张爱玲特有的冷静精致的文笔叙述了一个百转千回的爱情故事,流露出作家对人生和情感的悲观情绪,带有浓厚的自叙传色彩。  相似文献   

20.
《文学教育(上)》2011,(7):157-157
据中新网消息,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近日出席了俄罗斯科学院东方学所和东方文学出版社在莫斯科举行的《史记》、《周礼》等中国经典著作的俄译本推介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