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南大学宣布,在2008年的自主招生中设"特等"级别,对通过面试入围的帅才直接录取,其高考成绩只作为分专业的依据。无独有偶,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山大学发布的2008年自主招生实施办法,对"偏才"、"怪才"的高考分数要求进一步放宽,经过学校综合测试确定的少数特别优秀的"偏才型"学科特长生,即使高考成绩未达到重点线,也有可能被录取。  相似文献   

2.
2003年,教育部批准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部分重点大学在本校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以内试行自主招生、自主考试。到2007年,试点学校总数增加到59所,有越来越多的素质很高却不擅应试的学生和“特长突出、考分疲软”的“偏才”、“怪才”通过这一政策享受到了高质量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3.
高考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也许就是"自古华山一条道",参加全国统一时间的那几门考试.然后就是上不上线的问题了。前段时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曾益新感叹道:"高考应给偏才、怪才一个机会"。"特殊人才"可以走的途径.高校自主招生算是其中一条  相似文献   

4.
方立新 《教育》2011,(34):10
2003年开始试点的高校自主招生,一度被舆论认作高拓改革的探路而寄予希望。然而,9年来自主招生一方面被质疑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因为录取标准仍是传统的"好学生",鲜有真正的偏才、怪才脱颖而出;另一方面,自主招生的公平性、公正性也一直受到质疑,比如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的不公。这两方面的质疑,使得作为改革探索的自主招生试点,只是"看起来很美",施行以来,对  相似文献   

5.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有7年。自主招生为各大高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一些难以在统一高考中遂愿的“偏才、怪才”,但这个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政策也因其自身操作和相关各方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等原因,某些方面曾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或业已引起弊端。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史欣 《教育》2009,(22)
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开启一条通衢。2008年,清华大学通过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90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消息,不仅为很多在读高中生及其家长燃  相似文献   

7.
史欣 《教育》2009,(8):38-38
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偏才、怪才”开启一条通衢。 2008年,清华大学通过自主招生降60分录取“90后少女作家”蒋方舟的消息,不仅为很多在读高中生及其家长燃起希望之火,也在社会各界引发热议。  相似文献   

8.
惟愿蹊径变通途--高校自主招生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9月,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林蕙青在全国著名高级中学校长论坛会上强调,高校应该打开渠道,积极探索自主招生的新途径。10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招生工作研究会年会上,高校招办负责人也对自主招生提出了建议。作为探索多元化,多样化的选拔录取方式的一项改革,自主招生使很多“偏才”,“怪才”等优秀人才走进了他们理想的大学。今年,是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第5年,目前情况如何,还有哪些环节或措施需要改进或完善?请看本刊记者的调查。  相似文献   

9.
陈博 《成才之路》2009,(24):I0005-I0005
大学招生马上就要开始,不久前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认为,创新型教育不能仅限于少数优秀学生,而要努力挖掘最大多数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个观点在大学片面追求“偏才怪才”式创新人才之风盛行的当下,特别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0.
正近十年的自主选拔录取招生,已为高校选拔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和特殊人才,总体上是积极的,实施步骤是谨慎的。当前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社会上有些人对自主招生有些误解,以为自主招生就是为选拔"偏才怪才",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容易对基础教育产生误导。自主招生同样欢迎"全才"。今后,各高校要积极探索建立符合高校自身培养目标和要求的创新人才选拔标准,完善高考、试点高校考核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位一体的高校人才选拔综合评价体系,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以社会公正理论的角度审视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同时,还对其进行了公正性解读。自主招生的政策初衰既保障了绝大多数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同时又在教育资源的分配中保持了一定张力, 为“偏才”“怪才”发挥潜力搭建了舞台,兼顾了公平与效率。但是,由于制度设计存在偏差,在“实然”和“应然”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针对这一问题,给出粗线条的政策建议,以期高校自主招生制度能日臻完善、成熟,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李玉兰 《高中生》2012,(31):30-31
抢生源还是选偏才?改变一考定终身还是加重学生负担?"北约"和"华约"等联盟考试是否会成为小高考……自主招生政策实行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3.
朱珠 《课外阅读》2010,(3):43-45
一提到北京大学的破格招生,人们会想到罗家伦、朱自清等人,他们无一不是怪才、偏才,却被北大录取,并成为学界泰斗。北大成就了他们,他们也为北大平添了一段段佳话。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有7年.自主招生为各大高校输送了大批人才,其中不乏一些难以在统一高考中遂愿的"偏才、怪才",但这个被国人寄予厚望的政策也因其自身操作和相关各方在一些基本问题上存在认识误区等原因,某些方面曾受到社会的广泛质疑或业已引起弊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新的流行语“组合拳”经常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尤其是新闻标题中。从2010年的使用情况来看,影响较大的有“调控楼市组合拳”、“稳定农产品价格组合拳”等。有的自主招生的高校(如清华大学)还推出了“选拔偏才怪才的组合拳”。以下便是这三种“组合拳”的用例:  相似文献   

16.
观点     
《教育与职业》2012,(10):112+114
《瞭望》期待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新格局高校自主招生试点今年走进了第10个年头。此间,虽然高中生"出国热"不断升温,却一直未见自主招生高校有多么大的竞争压力;各校自主招生的看点不断,"圈地抢生源"一直成为社会聚焦的话题。  相似文献   

17.
“偏才”“怪才”高考生往往因“偏”“怪”而总分不“达标”,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现象比比皆是。中南大学从2006年开始,已经连续5年尝试通过自主招生录取具有创新潜质、学科特长突出、综合素质较高、社会责任感强的有个性和特长的非“高分”考生,对录取的考生还“送”20分“定”他们所感兴趣的专业,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浦家齐 《上海教育》2013,(13):51-51
今年的本科自主招生,因为限制了笔试科目,对理科考生就自然地剔除了化学考试。这使得一些人忧心忡忡起来,因为报考化学类专业的学生已经够少了,一旦不考化学,中学生岂不更加不重视化学了!今年开始规定了自主招生笔试科目不超过两门,但是复旦大学仍然坚持荟萃了十门课程的"千分考"。至于为什么坚持要考十门,曾经的解释是,复旦大学要选拔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不是招偏才、怪才。前些年上海有几所高校自主招生不考语文,也曾引起过类似的担忧:语文课又一次被牺牲了!  相似文献   

19.
今年可自主录取5%新生的中国人民大学和北京大学将首次向“怪才”、“偏才”敞开校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说,人大一般每年要招生3000人左右,按照5%的比例,也就是说今后每年可以自主招收150名学生。该校已经基本确定了自主招生的标准,有五类学生可以作为重点考虑对象:一类是文体特长生,这是以前就进行自主招生的;第二类是优秀学生干部;第三类是在奥赛中获得过两项以上奖励者;第四类是在文史哲等基础学科方面成绩优秀者;第五类是在某一方面特别优秀的“怪才”。对于“怪才”,纪宝成举例说,历史学家吴晗、著名作家钱钟书当…  相似文献   

20.
抢生源还是选偏才?改变一考定终身还是加重学生负担?"北约"和"华约"等联盟考试是否会成为小高考?……自主招生政策实行以来,一直受到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2012年各校招生方案陆续出台,新一轮热议又起。相比以往,今年各校招生政策共同特点是更加注重促进社会公平。"寒门学子"成名校自主招生关键词清华大学前不久公布2012年自主招生新政策——"新百年计划"。这项计划包括"自强计划"、"拔尖计划"和"领军计划",其中"自强计划"面向长期学习、生活在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