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价值目标、价值尺度、价值准则、价值评价。个人价值观具有稳定性,社会价值观具有变化性、体系性。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指出,初中学生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学校在思想品德的发展上给予正确引导和有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五类,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思想品德课程的首要目标,“能力”为第二位目标,即重要目标;“知识”为第三位目标,即基础目标。“能力”目标是核心目标,是德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终端行为反应。因...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新课标")将课程目标分为"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五类,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思想品德课程的首要目标,"能力"为第二位目标,即重要目标;"知识"为第三位目标,即基础目标。"能力"目标是核心目标,是德育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终端行为反应。因此,探究"能力"目标非常重要。笔者试图以生活逻辑为基础,对自我调适控制能力、爱护自然环境能力、社会交往沟通能力、适应信息社会能力、道德判断选择能力、维护合法权益能力等六个能力课程目标加以探究,以期让思想品德教师在坚守课堂教学主  相似文献   

4.
价值观教育并非是空洞的理论说教,它的根基在于社会事实,而非自然事实.与价值观基础相关的社会事实具有历史性、背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基本特征,这些基本特征表明一个人的价值观要通过教育才能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它们不仅表现为特定的意识形态,也是贯穿于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社会事实.这些基本的社会事实构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通俗地说就是一个人为什么活着,你为什么而努力;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也就是你认为什么是重要的,诸如你认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还是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  相似文献   

6.
当代哲学家塞尔把事实区分为自然事实和社会事实两大类,并把价值判断奠基在社会事实之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休谟问题,也为价值观教育提供了支撑.决定价值观的社会事实具有历史性、背景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因而与时代和民族相一致的价值观的形成是需要引导和教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仅是特定的意识形态,而且也是贯穿于当代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社会事实,它们构成了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根本内容.  相似文献   

7.
逻辑以推理论证的形式呈现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它不仅是获取知识的有效工具,也是规范人类有效思维的有力工具。价值观的形成相应于其思维的形成,语言作为思维的载体承载了价值观体系内容,同时也是实现价值观教育的充分必要条件。逻辑把承载思维的语言作为其直接研究对象,在规范语言表达,提高有效论证,识别谬误判断上有独特的力量,也为思辨活动提供工具。当前正值社会转型之际,价值观形成与实现过程中充斥着很多不利因素,如果偏离逻辑会使思维发生混论,缺乏理性导致迷失方向,这样不仅没有趋利避害,更无益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不利价值观教育的实现。因此,当前强调逻辑在价值观教育中的理性规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面临新的复杂态势的背景下,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人最基础的必要且必然的教育,生活世界的教育是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前提,是人摆脱动物性向文化性的生成过程。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是属于大学生生活世界教育的领域。事实表明: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课堂,校园文化是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只有回归到大学生生活世界的教育之中,才能让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追求。  相似文献   

9.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  相似文献   

10.
"三生教育"中的生活教育思想是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理论支撑。本文分析了生活教育的内涵、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提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主体性教育讨论的立足点是教育价值观的重构。主体性教育的讨论,围绕教育实践中如何处理个体与社会的价值取向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图将以往过于强调社会本位的价值观转变为更加重视个体本位的教育价值观,实现教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优化、和谐组合。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社会价值观,并把它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形成了邓小平的社会价值观。他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确立"人民为本"社会价值主体思想;坚持共产主义方向,确立"共同富裕"社会价值目标思想;坚持以人民利益为重,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社会价值尺度思想;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确立"集体主义"社会价值思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如何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并落到实处,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人们面对各种价值观的评价体系,面对多重价值标准的撞击及选择,因此,价值观教育是极其重要的。价值观教育就是要解决和清除不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观,提价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念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人的素质中核心的要素之一。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就是要引导学生密切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6.
价值观教育与教育中的价值观(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英国的教育行政部门在教育政策中制定了价值观方面的有关政策和标准 ,在学校教育中也针对学校教规和实践提出了教学、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价值观 ,以及评价学校价值观教育有效性的基本方法。本文以英国的中小学教育为基础 ,阐释了与学校教育有关的价值观问题 ,评析了现代多元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危机 ,探讨了怎样通过教师的努力改善学校中的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7.
《说文解字》中爱的部首是“夂”(sui),表示“爱”是一种行为与行动。《康熙字典》中爱的部首是“心”,表示爱由心发。《康熙字典》是这样解释的:仁之发也。亲也、恩也、惠也、怜也、宠也、好乐也、吝惜也、慕也、隐也。《现代汉语词典》对“爱”是这样解释的:对人或事物有很深的感情。我国出版家、教育家、文学家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2011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湖北武汉钟家村小学桂贤娣老师经常问自己:“你爱你的学生吗?你会爱你的学生吗?你的学生感受到你的爱了吗?”做到爱学生容易,但让学生感受到爱不容易。学会奉献爱、感受爱是一切美德的生长点。思想品德教育实践也是一个爱的教育过程,具体包括爱自己、爱他人、爱社会、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爱学习和爱真善美等。  相似文献   

18.
19.
教育价值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谱系中的新分支——价值论出发,教育价值是教育价值客体对其主体的效应,明晰教育价值内涵的关键在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分清其主客体。教育价值观是教育价值主体对教育价值的一种看法或观点,教育价值观是一种主体性的选择,但其正伪只能由教育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价值观的传统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