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说》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共13个,主要沿袭先秦,汉魏时期新产生的“都”、“全”等在《世说》中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用法仍不够灵活,并未成为这一时期最主要的总括范围副词。  相似文献   

2.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试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衡》总括范围副词共16个.它们以修饰动词谓语为最常见.此外还可以修饰形容词以及充当谓语的名词.在句中或与所修饰对象紧密衔接.或前置,中间插入其他词语;它们绝大多数是双指多项副词.且以前指为主。  相似文献   

3.
<法显传>总括范围副词主要有"皆"、"悉"等十一个,法显所译的<佛说大般泥洹经>略多一些,有十三个.没有超出中土文献范围.它们以修饰动词谓语为主,也可修饰形容词谓语."皆"等少数几个还可以修饰判断句的名词性谓语.两书中的总括范围副词多为双指多项副词,语义主要指向主语,部分后指宾语.这些都与中土文献所使用的总括范围副词基本一致.两书中存在总括范围副词同类连用现象,连用与单用在语法意义和语义指向上没有太大区别.  相似文献   

4.
<春秋经传集解>总括范围副词主要有"皆"等十五个,常用于动词谓语句,修饰动词;部分还可以用于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就其语义指向而言,多数可以前指主语,部分可以后指宾语,"皆""同""俱""备"等语义还可以指向上文的动词谓语.部分先秦常用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已经消失,中古新的总括范围副词在<集解>中尚未出现.  相似文献   

5.
《好逑传》是明清之交出现的一部才子佳人小说。本文全面统计分析其中的总括副词,逐一将其意义和用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并参照上古汉语的用法,探讨其发展轨迹,以反映明清时期总括副词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都,表示总括,所总括的成分一般在前。”“皆,都:都是。”“皆”、“都”表总括义时语义相同,都表示总括无例外。本文主要以《醒世姻缘传》为语料从语法、句法这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加以描写分析。  相似文献   

7.
柳州方言中的“总”除了普通话“总”的用法之外,还可以作为范围总括副词表示“全、都”的意思.总括副词“总”保留了唐代的范围总括的用法,并从原来表示横向的总括发展为表示纵向的总括.  相似文献   

8.
《儿女英雄传》中新旧总括范围副词同时存在,但旧的使用频率偏低,而新兴的"都"、"全"等已经占主要地位,其发展趋于成熟,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汉语的用法。另外,中古以来新产生的总括范围副词都是双音词,这是适应汉语词汇双音化的趋势所致。  相似文献   

9.
《敦煌愿文集》中收录了二百七十一个卷子,这些卷子中包含了许多在婚丧嫁娶,生老病死以及升职、搬迁时所用到的"公文"式的文章。这些文章在沿袭古代"公文"格式的同时也增添了许多特定时期的词汇及语法。文章以《敦煌愿文集》中的总括副词为研究对象,在分类研究的基础上,从来源、语义指向以及语法功能三个方面对愿文集中的总括副词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汉语史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性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齐民要术》总括范围副词共有23个,分为新旧两种。本文逐一描述与分析其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以管窥南北朝时期总括范围副词的使用状况。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都”与量化短语配合的问题。研究发现,“都”的使用除了受总括的数量条件限制外,与量化词搭配时还与量词的相对幅度有关。少数量量词如“少数”,一般不能与“都”搭配,有“量词的相对幅度效应”。具体量量词和非量化短语,如“光杆名词”不受此限制。“都”的语义特征仍是总括关联成分指涉对象的全部。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语义与语法功能、语义指向和演成情况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共同"类总括范围副词,指出这类副词在语义上具有兼容性,兼表总括与动作、时间的一致性,句法上修饰限制肯定式动词谓语,其语义指向比较复杂,由含有[总括][共同]语义成分的动词或形容词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句内使用与句间使用“或者”句中的总括式在形式、功能、分布三个方面存有很大的差异。“或者”句中选择项的排列并不是完全任意的,要受到句法、语义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正”、“在”、“着”、“呢”连用共现时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主要是动宾短语)的搭配所呈现的不同句法分布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又根据以上各词在连用共现时所体现的“体貌”特征,即“进行”和“持续”,分析了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时,在语义语用平面的自足或成句的情况,并从信息量承载和前景、背景认知关系方面,对以上各词与活动动词及其短语搭配所呈现的句法分布特征做出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青年概念的判定标准和特征,认为确定一个完整而统一的青年概念,需要经过"识别"和"总括"两个过程。"识别"是从生理年龄界定哪些人属于青年;"总括"是对青年进行概括和总结,找出其总体性的特征,从中得出社会群体和外部性影响两个内核。青年的三个内核"年龄-群体-影响"与"科学道德社会"相对应,呈现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青年统一体。  相似文献   

16.
“这”、“那”指代词本身没有固定的含义,它们的意义随所指对象的变化而变化。“这”、“那”隐性回指最主要的特征在于指示代词的所指不是明显地出现,而是隐含(implicit)在语句的隐性所指对象中,是一种语义上的衔接。回指项替换先行项以后,意义也会随之改变,这给语言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一百万字语言资料的考察,主要探讨“这”、“那”类包括型、联想型和总括型三类隐性回指的所指规律或倾向性规律。  相似文献   

17.
“以及”,连词,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在长句子中使用“以及”,难免照顾不周。有些并不“并列”的词语也被连接起来,或者几个词语虽有并列关系,却与句中的总括性词语发生矛盾,影响了表达的准确。例如:  相似文献   

18.
“全都”类单音总括范围副词历时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先秦早期到战国后期,再到中古汉语、近代汉语直到现代汉语,"全都"类单音总括范围副词的成员个数经历了一个由少到多再到少的历时演变过程,其发展轨迹近似于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其成员组成呈现出"全都"化趋势.从其出现位置来看,用于体词性谓语前的,发展趋势大致呈一条平稳下降的斜线,用于谓词性谓语前的,则大致呈一条平稳上升的斜线.从其语义指向来看,前指指向主语或与主语有关的对象的,发展趋势大致呈一条平稳上升的斜线,后指指向宾语或与宾语有关的对象的,则大致呈一条平稳下降的斜线.  相似文献   

19.
传 统 诗 论 中 所 指 的 意 象 实 指 作 品 中 以 景 寓 情 , 情 景 交 融 的 一 种 艺 术 处 理 。 要 想 准 确 理 解 古 诗 , 就 有 必 要 在 平 时 的 学 习 中 注 意 认 识 并 积 累 传 统 意 象 。 从 意 象 入 手 , 是 理 解 诗 境 的 必 由 之 路 。 古 诗 抒 情 言 志 有 些 共 同 的 套 路 。 写 送 别 、 离 愁 等 用 “ 折 柳 ”( 2002 年 高 考 已 涉 及 )、 “ 西 楼 ”( 许 浑 《 谢 亭 送 别 》: “ 劳 歌 一 曲 解 行 舟 , 红 叶 青 山 水 流 急 。 日 暮 酒 醒 人 已 远 , 满 天 风 雨 下 西 楼 。”)、“ 短 亭 ”…  相似文献   

20.
数学的思想方法很多,“整体思想”即为其中之一.我们在解有些数学题时,由给定的条件,按照常规的方法和步骤,不可能直接解决问题或要走许多“弯路”,而必须把“非必求部分”视作一个“整数”,体现出“整体思想”,在“山重水复”之际,使之呈现“柳暗花明”之景,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