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新闻信息量的含义与特征,从新闻信息量与新闻真实度、新闻新鲜度、新闻价值实现度、新闻报道深度、新闻导向度、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入手探讨了新闻信息量所蕴含的价值所在,并提出了增大新闻信息量的策略方法。  相似文献   

2.
根据新闻事实属性和受众兴趣,可以将时下的新闻分为政治新闻、中性新闻和娱乐新闻。中性新闻是一种事实存在。新闻的中性化,是坚持对新闻事实的公正、客观报道,最大限度维护受众利益和新闻的公信度。  相似文献   

3.
一、找准新闻主体新闻主体是新闻材料的主要的陈述对象,无论是要点,还是标题、一句话新闻、导语,都必须围绕新闻主体来展开,新闻主体弄错了,整个句子就有可能全错。那么,怎样才能找准新闻主体呢? 第一,要把握新闻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4.
(一) 很多读者更乐意读现场新闻,因为此类新闻具有很强的直观性、真实性和时效性。同时,现场新闻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亲耳听,亲眼见,采访第一手材料写成的纪实性报道,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而现场新闻又离不开新闻背景,它是指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历史,环境条件以及其它有关新闻事实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新闻背景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新闻事实的原因、性质和意义;提高新闻的含金量,增强新闻的说服力;突出事物的特点,充实新闻的血肉;增强新闻的知识性、趣味性。 由于现场新闻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采访报道的,所以现场感是现场新闻独到的特色。有些新闻工作者以为背景材料大都是远离现场的陈旧事,不宜用到现场新闻里。于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背景材料视为现场新闻的忌讳。 然而任何新闻事实,尽管有一些是突发性的,但都不是偶然的现象,其中也包含着必然性。现场新闻虽然力图以现场表现的手法记录历史的瞬间、新闻的火花,但是也有把新闻事实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发展过程最简洁地告诉读者的必要,这样,现场新闻才更容易使读者在强烈的现场感中深入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把关”与新闻真实性密切相关。新闻把关既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们认识新闻事件的全貌和对新闻真实的正确把握,也可以对新闻真实性产生消极的影响,使得受众不能获得高层次的对新闻事实的了解,对社会舆论产生不良的引导作用。新闻把关人要发挥好新闻把关的积极作用,就要从思想、制度、法律、文风建设、队伍建设入手,强化把关意识,正确履行把关职责,以确保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6.
从娱乐新闻到新闻的娱乐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娱乐新闻是不是新闻,从学术角度看,娱乐新闻肯定不同于过去我们习以为常的严肃新闻,它甚至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社会新闻也有很大的差别。传播学者刘宏认为,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在娱乐新闻大行其道的今天,娱乐新闻的具备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那么,新闻的娱乐化是否就是所谓的"娱乐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看到,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事实上,新闻的娱乐化,是现代新闻的一种表现方式,一种表达手段,它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消减了新闻当中严肃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去挖掘新闻的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新闻的娱乐化强调故事性、情节性,并适度加入了人情味因素,强化了事件的戏剧悬念、冲突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如何正确看待新闻娱乐化,我们应当遵循新闻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转型期的新闻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新的社会转型期,新闻传播随社会的转型而转型。转型期的新闻传播,历经几轮改革,其新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生活化、平民化、深度化等特点。"民生新闻"的兴起、经济新闻的升温、时政新闻的新变、娱乐新闻的兴盛,构成转型期新闻报道新的框架。新时期的新闻传播也发生了种种迷失。  相似文献   

8.
事实是客观存在,新闻事实是事实的一部分,也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作为反映新闻事实的信息,并非事实本身,而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新闻价值也非新闻事实的特性,而是新闻信息的特殊属性,包含真实、新鲜、重要三要素  相似文献   

9.
编辑是新闻生成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在大量新闻报道中,不乏一些伪新闻、无效信息的存在。新闻编辑有必要对新闻事实、新闻导向进行证伪,以确保新闻传播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过程是发现并实现新闻价值的过程,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真实性、时新性等不变要素和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可变要素。新闻事实所包含的价值要素越丰富,级数越高,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价值实现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新闻背景是指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所作的说明,它解释事件发生或人物成长的主客观条件及其实际意义,是为烘托和表达新闻主题服务的。也就是说,新闻背景大多是早已发生或早已存在的事情,本身并不是新闻,更不是新闻主体,在新闻成分中处于从属地位。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新闻背景对更完整、更全面、更充分地认识新闻事实的本质,突出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又可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新闻背景选择得恰当,运用得充分,新闻的主题思想就会被挖掘得更深刻,新闻价值就会体现的更充分;反之,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就难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和表达。正如美国著名新闻工作者爱泼斯坦在谈到新闻写作时所说:“新闻背景交代是为了进一步提示和深化新闻主题。背景交代不清的新闻是蹩脚的新闻,它令人难以理解,甚至莫名其妙。”  相似文献   

12.
自从新闻摄影出现在新闻行业里,依靠其直观性和真实性得以迅速发展,新闻摄影用摄影手段记录新闻的现场,客观真实地体现新闻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随着新闻时代的迅速发展,行业竞争性越来越强,新闻为了博取大众眼球,出现了新闻的造假、捏造新闻等一些不良的恶性竞争。真实性是新闻摄影的重要标准,新闻摄影之所以在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源于它特有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坚守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从而保证新闻的质量,是新闻摄影必将坚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以小见大写新闻、以平民视角写新闻、多元思维写新闻、逆向思维写新闻、于细微处写新闻五个方面入手,对换个角度写新闻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并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新闻记者采写出让受众满意的新闻作品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大事”。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利用新闻材料,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已成为中考语文命题者的共识。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新闻题较多,考查的内容均为国内外近期发生的重大新闻或一些地区极有地域特色的新闻事件。新闻题的题型主要有:修改新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新闻信息、评说新闻时事、修改新闻作品、品读新闻专栏、探究新闻内涵、听读新闻内容、补写新闻导语、补写新闻结语等。另外,将时事材料作为识字写字、词语运用、病句修改等语言积累运用题的命…  相似文献   

15.
最近我国新闻理论研究的几个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新闻理论研究的话题相对集中在新闻理念和市场理念、新闻定义、新闻真实性、新闻价值及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新闻评论,是新闻机构或者普通百姓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新闻和评论一实一虚,如同鸟之双翼,构成报纸的两大文体。它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新闻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以与新闻结缘为前提,各类具有新闻价值的论说文,不拘长短,不论署名与否,均可称为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17.
陈佳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3):47+49-47,49
穆青在他60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采写出大量的新闻作品,报道了很多典型人物。在阅读和学习穆青的新闻作品时,无论是通讯、特写、游记甚至消息,都可以感受到他融文学手法于新闻写作的风格,与这种新闻写作风格相对应,穆青提出了著名的"新闻三论"。"新闻三论"即散文式新闻、视觉性新闻和实录性新闻,是穆青对我国新闻业务的重要贡献之一。穆青把文学手法贯穿在其一生的新闻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梳理新媒体新闻客户端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目前国内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新闻客户端: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新媒体客户端及网易新闻客户端。作者重点研究了两种新闻客户端的异同点,从新闻内容定位、新闻更新速度、互动性等七个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结合两种新闻客户端新闻传播的特点,作者最后提出了有关新闻客户端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新闻价值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议颇大的问题。在新闻实践、新闻理论飞速发展的今天,有必要对新闻价值重新审视。新闻价值较为科学的表述应是:新闻价值是指向客观事实有足够的新闻信息量,能满足社会需求的诸多要素的集合。新闻价值由“三构件”、“五要素”构成。价值取向律是新闻写作的第一规律。  相似文献   

20.
娱乐新闻是根据现代人的某种需要而生产出来供一部分人消费的信息产品。娱乐新闻大行其道与我国的各种文化、社会因素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新闻的娱乐化在内容上偏重于软新闻,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娱乐新闻包含在新闻的娱乐化大潮中,并且是主力军。我们要认真研究新闻娱乐化,不要媚俗,要遵循新闻的自身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