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秋色入心即为愁。秋天来了 ,秋风起了 ,秋雨下了 ,秋叶落了 ,这些景色最容易引发人的感伤和愁绪 ,特别是对于多愁善感的古代文人。《汉乐府·古歌》中“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的诗句 ,道出了秋天典型的景致和文人们典型的心境。古人写愁绪有很多名篇名句 ,屈原的《离骚》以长歌的形式抒发被楚王放逐的郁闷 ;张衡的《四愁诗》一唱三叠 ,表达的是郁郁不得志的心声 ;李白也有很多写愁的诗句 ,随手拈来 ,皆成名句 :“白发三千丈 ,缘愁是个长。”(《秋甫歌》)“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 楼饯别校书叔云》)“五花…  相似文献   

2.
第一部分(1 ̄6题25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着重号的字注音。(4分)春日的洪泽湖,碧水清清,茫无(yá)际。湖岸的花木争(yán)斗艳;夕阳西下,·扁()舟更忙;纵观远景,又如海市蜃·()楼,好一派风光。2.根据提供的内容填写诗文原句,完成括号内相应的作家或作品的填空。(10分)(1),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2)万籁此都寂,。(常建《》)(3),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4)莫愁前路无知己,。(高适《别董大》)(5)由《鱼我所欲也》的立意衍化而来的成语是,他和孔子提出的“”义同,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准则,激励着…  相似文献   

3.
愁,《辞海》注释为:(1)忧愁;(2)形容景象的惨淡。宋朝词人(包括北宋和南宋)写愁,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宋词中占有相当篇幅,罗列分析之,别有一番风味。 晏殊的“哀愁”。他的词作承袭晚唐五代余风,多遣兴娱宾之作,或反映宴游生活,或描写男女相思,往往夹杂着轻淡的哀愁。例如:“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木兰花》),“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踏莎行》)。在《浣溪河·一曲新词》中,虽然没有一个“愁”字,但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借景抒情,将他那种淡淡的哀愁,借月下、花落、燕归等景物描写表现出来,含蓄委婉,余味无究。正如《古歌》所云:“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晏几道的“穷愁”。几道晏殊的幼子,  相似文献   

4.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写情圣手李清照的愁词最是姿态百出,异彩纷呈,其词集《漱玉词》(《四印斋所刻词》本)。离别之怨,相思之苦为南渡前愁词的基本旋律,《醉花阴》是代表;身世之悲,家国之痛为南渡后愁词的主题音乐,《武陵春》是典型。一“、永昼”之愁与瞬间之愁《醉花阴》写从清晨直到深夜难解…  相似文献   

5.
错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蛩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1954年)【诗人简介】郑愁予1933年生于北平,祖籍河南。先后出版过诗集:《梦土上》《衣钵》《窗外的女奴》《郑愁予诗集》《郑愁予诗集》(一)(1951-1968)。因其对故国山川的朦胧的眷恋,还有他的个人遭际及其派生的微含忧伤的温情,加上他对西方现代手法和中国古典手法的交错运用,使得他的诗作追…  相似文献   

6.
大量优郁的词句,如“泪湿罗衣脂粉满”、“泪融残粉花钿重”(《蝶恋花》)、“欲语泪先流”(《武陵春》)、“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萧》)、“两处闲愁”(《一剪梅》)、“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绎唇》)、“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等,给我们绘出了李清照凄婉哀怨、弱不禁风的文学形象。这是社会的风雨飘摇、个人的坎坷遭际在作品中的反映,也是自花间、南唐以来“诗庄词媚”的传统以及词人对词“别是一家”(《词论》)的严格定义所框定的。然而,在她“茕独凄惶”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旧教材选编李清照词作三首,分别是《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统编新教材保留《如梦令》,去掉另外两首,在八年级上册增加了《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这样安排,编者自有一定指向。  相似文献   

8.
在古诗词中寻觅抒写愁绪的章节,真可信手拈来。有怀人念远的抒情小词:“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白居易《长相思》)有描写愁满胸臆的:“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李煜《清平乐》)有抒写愁肠百结、归思难忘的:“海畔尖山  相似文献   

9.
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李白《北风行》)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最艰难的寻找——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相似文献   

10.
诗作者为了强调某种语气,或者突出某个内容,或者调和音节,特地调换句子词语的习惯次序。这种倒装的句式在古诗中常常见到。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有不少诗句就是倒装句,现择取几例,仅供教学时参考: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草色遥看”是“遥看草色”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草色”,把它放在“遥看”之前。译为现代汉语是:远看嫩草呈现绿色,近看却好像没有。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客愁新”是“客新愁”的倒装。诗人为了突出“愁”的“新”,把“新”置于“愁”的后面,这样一倒装,不仅强调了“愁”的“新”,而且调和了诗句的音…  相似文献   

11.
趣味诗词     
1.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相似文献   

12.
古代文人常常以具体的事物来言愁,笔法各有千秋,意境各臻其妙,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以水言愁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范成大的“欲凭江水寄离愁,江已东流那肯更西流”(《南柯子》)写的是离情别绪之愁;李珣的“翠叠画屏山隐隐,冷铺纹簟水粼粼,断魂何处一蝉新”  相似文献   

13.
雷卫锋 《语文知识》2006,(7):F0003-F0003
1.城阙辅三秦,风__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__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 3.日暮乡关何处是,__江上使人愁。 (同上) 4.__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相似文献   

14.
(一)《离骚》之骚为地名说前人解释《离骚》题意,颇多异说,如:一、离骚者,犹离忧也。(《史记·屈原传》)二、离犹遭也。骚,忧也。(班固:《离骚·赞序》)三、离别也,骚愁也。(王逸:《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5.
《俗语言研究》第四期刊载了徐时仪先生《心造》一文,读来颇受启发。兹将可疑之处提出来与徐先生商榷。 徐文指出,心造“是一个借字记音的俗语词,用来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可见,造、螬、嘈、曹、愁、(疒禾)字形各异,音则相近,都可用来表示一种愁燥搅缠的感觉”。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心造”是否是形容一种愁燥搅缠的不舒适感觉,二是“造”、“曹”等字是否为音近通假。我们认为徐文第二  相似文献   

16.
《初中生》2013,(13):61
最开心的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似文献   

17.
一、悲时 临筋(shdng)多哀楚,思我故时人, 对酒不能言,凄枪怀酸辛。 —阮籍《咏怀诗》 置酒高堂,悲歌临筋。 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时无重至,华不再扬。 —陆机《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用匕(ti配) 楼钱别校书叔云》 赖知禾黍(sh石)收,已觉糟床注, 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一 一—杜甫《羌村三首》 一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范仲淹《渔家傲》 J\ 二、欢时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孟浩然《过故人庄》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梅 空对月。 —李白《将进酒》 白日放歌须纵酒,…  相似文献   

18.
从诗作主旨与诗法诗境两方面浅析王昌龄《闺怨》。从诗作主旨看,此诗深刻地描画了少妇微妙的心理变化轨迹:有愁—知愁—掩愁—解愁—触愁—悔愁,从而充分证明少妇的愁从始至终都是存在的。从诗法诗境分析,依据笔者从王昌龄"诗三境说",浅谈其诗论主张对《闺怨》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上公开课有一种风气:在学习完课文之后一般都要进行拓展延伸。我们认为,拓展延伸的目的一定要明确:或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或者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或者唤起学生的体验。这就决定了教师设计的拓展内容必须与文本的特色高度契合。以这样的标准考察,比较教学温庭筠的《望江南》(梳洗罢,独依望江楼)与李清照的《武陵春》(风住沉香花已尽)拓展写愁的词句并创作写愁的片段是合适的,因为  相似文献   

20.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是辛弃疾的一首著名词作。少年时代,不谙世故,没有愁却强说愁,如今饱尝人生艰辛,愁思满腹,却反而“欲说还休”、“言不由衷”,这是为什么呢?联系作者坎坷不平的人生道路,我们就可以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